蜚潜动植

fēi qián dòng zhí [ fei qian dong zhi]
繁体 蜚潛動植
注音 ㄈㄟ ㄑ一ㄢˊ ㄉㄨㄥˋ ㄓˊ

词语释义

飞鸟﹑游鱼﹑动物﹑植物。泛指一切生物。

词语解释

  1. 飞鸟、游鱼、动物、植物。泛指一切生物。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蜚潜动植之精,莫不悉致而毕陈。”

引证解释

⒈ 飞鸟、游鱼、动物、植物。泛指一切生物。

明刘基《郁离子·九难》:“蜚潜动植之精,莫不悉致而毕陈。”

汉字详情

fēi,fěi [fei,fei]
部首: 603
笔画: 14
五笔: DJD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LYLMI
四角: 11136

详细解释

fēi

动词

(1) (形声。从虫,非声。①( fěi)本义:一种有害的小飞虫②( fēi)通“飞”。鸟飞) 通“飞”。飞翔

三年不蜚,蜚将冲天。——《史记·楚世家》

一体花纹如彩画,满身锦绣若蜚英。——《西游记》

夏,蝗从东方来,蜚蔽天。——《汉书·王莽传下》

(2) 又如:蜚英(飞花);蜚集(飞翔集结);高蜚(高高飞翔;飞得很高);蜚翔(飞行翱翔)

(3) 另见 fěi

fěi

名词

(1) (形声。从虫,非声。本义:昆虫名。草螽)

(2) 同本义

秋,有蜚,为灾也——《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3) 蜚蠊,即蟑螂 。如:蜚廉虫(即蜚蠊。虫名。俗称蟑螂)

(4) 传说中的灾兽

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山海经》

(5) 另见 fēi

英文翻译

cockroach

方言集汇

◎ 粤语:fei1 f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fui3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i1 fui1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fi3 [客英字典] fui1 fui3 [宝安腔] fui1 [梅县腔] fi1 f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府尾微合上聲合口三等pyoix/pvojpĭwəi
qián [qian]
部首: 331
笔画: 15
五笔: IFW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QOA
四角: 3516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2) 同本义

潜,涉水也。——《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

潜龙。——《易·乾龙》

潜虽伏矣。——《诗·小雅·正月》

游鱼潜绿水。——曹植《情诗》

沈潜相克。——《书·洪范》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潜水

(4) 隐藏

潜服贼器不入宫。——《周礼·阍人》

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又

潜避两炮台中。

(5) 又如:潜晦(潜藏养晦。又指隐藏才能);潜德(韬养隐藏的内涵、美德);潜逸(隐逸);潜户(隐藏的洞穴);潜包,潜苞(包藏);潜光(隐藏光彩);潜名(隐姓埋名)

(6) 深隐;隐居 。如:潜居草野(隐居在民间);潜而不用(小人当道,圣人只宜潜藏,不可有为);潜夫(隐者);潜升(谓或隐或显);潜户(深隐的门户)

(7) 专心 。如:潜志(专心致志);潜研(专心钻研);潜修(专心修养);潜神(犹专心)

(8) 潜入水中 。如:一只大水鼠从此岸潜下

(9) 埋葬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山海经》

(10) 暗流

东望泑泽, 河水所潜也。——《山海经》

(11) 又如:潜演(水在地下流动);潜源(潜伏着的水源)

(12) 测量;探测

形容词

(1) 深;沉

夫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

(2) 又如:潜林(高深的树林);潜深(幽深隐蔽);潜渫(深浚);潜寐(深眠);潜运(深谋);潜润(深深沾惠)

(3) 无形中 。如:潜毁(潜移默化地毁谤);潜息(无形中止息);潜移(无形中变化);潜溃(无形中毁坏)

副词

(1) 秘密地;暗中

同恶潜谋。——《周书·文政》

于是潜行而去。——《战国策·秦策》

随风潜入夜。——唐· 杜甫《春夜喜雨》

多潜易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封奏时潜易。

(2) 又如:潜地(偷偷地);潜息(悄悄止息);潜目(偷看);潜使(秘密出使);潜师(秘密出兵);潜逸(秘密逃跑)

英文翻译

hide; hidden, secret, latent

方言集汇

◎ 粤语:cim4

宋本广韵

dòng [dong]
部首: 217
笔画: 6
五笔: FC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IKS
四角: 1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6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

zhí [zhi]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F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JBM
四角: 449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直声。本义:关闭门户用的直木)

(2) 同本义

植,户植也。——《说文》。按,古门外闭,中竖直木,以铁了鸟关之,可加锁者。

季孙与邑人争门关,决植。——《墨子·非儒》

夏屋宫驾,县联房植。——《淮南子·本经》

(3) 木柱

于四角立植而县。——《考工记·匠人》注

城上百步一楼,楼四植,植皆为通舄。——《墨子》。

(4) 引申为支柱,柱本

井植生梓,而不容瓮,沟植生条,而不容舟。——《淮南子·览冥》。注:“谓材也。”

君子谓坚能用法矣,法者国之植也。——明· 冯梦龙《智囊补》

(5) 特指筑城墙两端所竖的木柱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周礼·夏官·大司马》

(6) 又指悬挂蚕箔的柱子

槌,宋、 魏、 陈、 楚、 江、 淮之间谓之植。——《方言》

(7) 植物,谷类、花草、树木等的统称 。如:植保(植物保护);植株(包括根、茎、叶等部分的植物体);动植物

(8) 通“志”( zhì)。志向

上无固植。——《管子·法法》。注:“植,志也。”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9) 姓

动词

(1) 栽种;种植;生长

植,种也。——《广雅·释地》

我有田畴,而子产植之。——《吕氏春秋·乐成》。注:“植,长也。”

东西植松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杂兰植桂竹。——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

所手植也。

种植之利。——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3) 又如:植秀(种植花木);植林(植树造林);植治(用大量栽培植物的方法治理沙漠);植养(培植);植成(长成);植柳(插柳)

(4) 移植 。如: 植皮(移植皮肤);植移(移植)

(5) 立;树立

令获者植旌。——《周礼·田仆》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植杖而耘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植刃道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亭亭净植。——宋· 周敦颐《爱莲说》

植梯接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6) 又如:植行(谓所立的品行);植志(立志);植弓(立身);植表(树立标竿);植品(树立人品,培植好的品质);植德(立德);植操(树立志向操行)

(7) 建立

其实皆植党营私,为蠹国害民之事。——顾炎武《日知录》

(8) 又如:植学(立学);植言(立言);植礼(建立礼仪制度);植义(植意;立意)

(9) 竖立

诸侯必值耳。——《淮南子·人世间》

(10) 又如:植发(头发竖起);植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踊跃之状);植鳍(竖起的鱼鳍)

(11) 通“置”( zhì)。安放,放置

植璧秉珪。——《书·金縢》。疏:“植,古置字。”

植其杖而芸。——《论语·微子》

天下之势倒植矣。——贾谊《威不信》

英文翻译

plant, trees, plants; grow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梅县腔] chit8 [台湾四县腔] tsiit8 [客英字典] chit8 [陆丰腔] chit8 [东莞腔] tsik8 cit8 [海陆丰腔] chit8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宝安腔] cit8
◎ 潮州话:sêg4(sek) [澄海、饶平]sig8(sî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直吏去聲開口三等ɖʰĭədrih/dioh

蜚潜动植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