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wú gōng [wu gong]
注音 ㄨˊ ㄍㄨㄥ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 wú gōng ] :

节肢动物,身体长而扁,头部金黄色,背部暗绿色,腹部黄褐色,头部有鞭状触角,躯干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有一对足。第一对足呈钩状,有毒腺,能分泌毒液。吃小昆虫。可入药。


词语解释

  1. 节肢动物。体扁长。头部金黄色,有鞭状触角。躯干部背面暗绿色,腹面黄褐色,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有足一对。第一对足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捕食小昆虫。中医入药。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蜈蚣:《南越志》云,大者其皮可以鞔鼓。取其肉暴为脯,美于牛肉。”《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令军速过,言不闻蛮景烟瘴, 瀘水 蜈蚣 巴 蛇,乃蛮地毒物。” 曹禺 《原野》第一幕:“哼,我跟瞎婆子是一尺的蝎子碰上十寸的蜈蚣,今天我们谁也不含糊谁。”

引证解释

⒈ 节肢动物。体扁长。头部金黄色,有鞭状触角。躯干部背面暗绿色,腹面黄褐色,由许多环节构成,每个环节有足一对。第一对足有毒腺,能分泌毒液。捕食小昆虫。中医入药。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蜈蚣:《南越志》云,大者其皮可以鞔鼓。取其肉暴为脯,美于牛肉。”
《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令军速过,言不闻蛮景烟瘴, 瀘水蜈蚣巴蛇,乃蛮地毒物。”
曹禺《原野》第一幕:“哼,我跟瞎婆子是一尺的蝎子碰上十寸的蜈蚣,今天我们谁也不含糊谁。”

蜈蚣的国语词典

动物名。节肢动物门多足纲。身体扁而长,全身有许多体节,每一节上有对脚。最小的蜈蚣仅一公分长,十三对脚;最大的将近三十公分,有一百七十七对脚。故也称为「百足」、「百足之虫」、「百足虫」。体节的第一对脚有毒爪,可射出毒液,当作武器;最后的一对脚特长,有如尾巴。常栖息于朽木或石缝下,捕食昆虫。古时称为「螂蛆」。

蜈蚣的网络释义

蜈蚣 (节肢动物)

  •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的背部呈红黑色,腹部现淡红色,足为淡橘红色或黄色。青头的背部和足部呈蓝色,腹部淡蓝色,体型小,长度约为红头蜈蚣的二分之一。
  • 黑头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腹淡黄色,体型更小。上述三种以红头蜈蚣最佳,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一般在农村较为多见,常位于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在夏天较为常见。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食谱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喜欢捕食各种昆虫。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适宜人工饲养。《本草纲目》曰:“蜈蚣,西南处处有之,春出冬蛰,节节有足,双须岐尾。”通常身体很长,并且有许多对步足。《本草衍义》称:“蜈蚣背光黑绿色,足赤,腹下黄。”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
  • 蜈蚣的翻译

    英语: centipede
    德语: Hundertfüßer (Bio)​, Tausendfuß, Hundertfüßler (S, Bio)​
    法语: chilopoda, centipède

    蜈蚣造句

    跑进耳内的蜈蚣,从内部唏唏嗦嗦地搔抓神经的不悦感。
    那年的玛法大陆,我们从不觉得僵尸洞阴深恐怖,有的只是刷怪,抢地盘!那年的玛法大陆,蜈蚣洞的狗道是那么趾高气扬……
    高翔在办公室环视了一圈,也是大惑不解地说“是啊,办公室怎么会出现蜈蚣呢?的确很奇怪啊。
    在此时,站在王赤松身后的九名新鬼中,有一大力鬼拍众而出,狠狠瞪了王赤松一眼,脸上蜈蚣状的伤疤轻轻爬动,平白为他增添了三分凶气。
    下一刻,一道极为厚实的水墙出现在幽冥蜈蚣的身前,只见花语蝶隔空引决,目露坚毅之色,冷冷的看着那扑向水墙的小山般的身躯。
    金先生也没在意此事,没想到第二天早晨起床时脚指头竟被躲在鞋子里的蜈蚣狠狠咬了一口。
    这么说你就是罗青黛了!哼,哥哥咱们走,蜈蚣草就是弄回去当柴火烧也不卖。
    眼见那些虫子到了洞口,借着火光,我们才看清楚,原来那是一群大蜈蚣,那乌黑的外壳反射着碜人的光亮,在火堆旁的我们竟都感到一阵凉意、浑身起粟。
    看着眼前还在抽搐的大蜈蚣,胖子怒从心生,强忍着身体不适,拿着双斧就是一顿乱劈。
    生茄子切开,搽患部,可治蜈蚣咬伤和蜂蜇。
    不然天亮之前我们俩肯定都出不了蜈蚣岭的。
    将血金神龙丢到一旁,拍打着身上的枯枝烂叶与吸血蚱蜢,若无其事的从头发中,捻起几只死老鼠、蜈蚣等异常恶心的动物死尸。
    咱们这次要去的目的地,乃是这蜈蚣岭中的一条狭长的大峡谷。
    蜈蚣缓缓地从窗户里爬出去了。大师的朋友这时才敢从椅子下慢慢地爬出来。
    蜈蚣被蛇咬了,为防毒液扩散必须截肢!蜈蚣想:幸亏我腿多。大夫安慰道:“兄弟,想开点,你以后就是蚯蚓了。”。
    若关节僵硬、畸形,可加活血化淤通络之药,如蜈蚣、乌梢蛇、穿山甲、桃仁、红花、络石藤、宽筋藤、鸡血藤等。
    有人认为民间会用蝎子、蜈蚣、砒石以毒功毒。
    一只很大的、足的、怕的蜈蚣正爬在莲池大师的袖子上。
    台州市农业局的相关专家说,这些虫子俗称水蜈蚣,学名叫百足虫,可以入药。
    蜗牛队与蜈蚣队踢足球,上场不一会儿,蜈蚣队被全体罚下,蜗牛队大获全胜。蜈蚣队不服,裁判道:谁叫你们手球太多的。笑话一枚,祝世界杯赏球快乐!

    汉字详情

    [wu]
    部首: 603
    笔画: 13
    五笔: JKGD
    五行:
    仓颉: LIRMK
    四角: 56184

    英文翻译

    centipede

    方言集汇

    ◎ 粤语: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2 ngu2 [客语拼音字汇] ng2 [台湾四县腔] ng2 ngu2 [宝安腔] ng2 [客英字典] ng2 [东莞腔] ng2 [梅县腔] 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乎平聲開口一等ngo/nguŋu
    gōng [gong]
    部首: 603
    笔画: 10
    五笔: JWCY
    仓颉: LICI
    四角: 58132

    详细解释

    ——见“蜈蚣” wúgōng

    英文翻译

    centipede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ung1 [陆丰腔] gung1 [海陆丰腔] gung1 [东莞腔] gung1 [客英字典] gung1 [梅县腔] gung1 [宝安腔] g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kuŋk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