蛁蟟
注音
ㄉ一ㄠ ㄌ一ㄠˊ
词语释义
亦作'蛁蟧'。
蝉的一种。
词语解释
亦作“ 蛁蟧 ”。蝉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蚱蝉》﹝集解﹞引 陶弘景 曰:“寒螿九月、十月中鸣,声甚凄急;七八月鸣而色青者,名蛁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蛁蟧”。蝉的一种。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三·蚱蝉》﹝集解﹞引陶弘景曰:“寒螿九月、十月中鸣,声甚凄急;七八月鸣而色青者,名蛁蟟。”
蛁蟟的网络释义
蛁蟟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虫名
羽族翔林,蟩蛁赴湿。——《晋书》
(2) 蛁蹽,蝉名 。长约35厘米,黑色,腹面淡绿色,前后翅透明,中胸背板上有十字形隆起斑纹。夏秋之际出来鸣叫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貂 | 都聊 | 端 | 蕭 | 平聲 | 蕭 | 開口四等 | 效 | 蕭 | tieu | te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