蚺蛇
词语释义
◎ 蚺蛇
见“蟒蛇”
词语解释
亦作“蚦蛇”。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蚺蛇珍於 越 土,中国遇而恶之;黼黻贵於华夏,裸国得而弃之。当其无用,皆中国之蚺蛇,裸国之黼黻也。”《山海经·大荒南经》“ 黑水 之南,有玄蛇食麈” 晋 郭璞 注:“今南山(方)蚦蛇吞鹿,亦此类。”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 越 人之大战,由乎分蚺虵之不均; 吴 楚 之交兵,起乎一株之桑叶。”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蚺蛇,大者五六丈,围四五尺。以次者,亦不下三四丈,围亦称是。身有斑文如故锦纈。”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鱼肉道人》:“夜闻林莽戛戛声,大蚺蛇入穴,继之者源源不已,蟠绕於旁。” 清 赵翼 《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飢蛟猛取虎,蚺蛇馋吞鹿。”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蚦蛇”。
引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蚺蛇珍於越土,中国遇而恶之;黼黻贵於华夏,裸国得而弃之。当其无用,皆中国之蚺蛇,裸国之黼黻也。”
《山海经·大荒南经》“黑水之南,有玄蛇食麈” 晋郭璞注:“今南山(方)蚦蛇吞鹿,亦此类。”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越人之大战,由乎分蚺虵之不均; 吴楚之交兵,起乎一株之桑叶。”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下:“蚺蛇,大者五六丈,围四五尺。以次者,亦不下三四丈,围亦称是。身有斑文如故锦纈。”
宋洪迈《夷坚丙志·鱼肉道人》:“夜闻林莽戛戛声,大蚺蛇入穴,继之者源源不已,蟠绕於旁。”
清赵翼《岭南物产图六十二韵》:“飢蛟猛取虎,蚺蛇馋吞鹿。”
蚺蛇的国语词典
蟒蛇的别名。参见「蟒蛇」条。
蚺蛇的网络释义
蚺蛇
蚺蛇的翻译
蚺蛇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蚺蛇,即蟒蛇 。如:蚺蛇胆(蚺蛇的胆);蚺蛇藤(缚蚺蛇用的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iam1 jam1 [客语拼音字汇] nam2 [海陆丰腔] ngiam1 ram1 [宝安腔] ngiam2 lam2 [梅县腔] ngiam2 [客英字典] ngia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shé名词 (1) (形声。从虫,它声。本写作“它”。甲骨文字形,是象形字。本义:一种爬行动物) (2) 同本义 蛇,它或从虫。——《说文》 蛇乘龙。——《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注:“蛇,元武之宿,虚危之星。” 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国语·吴语》。注:“虺小蛇大也。 龙蛇之孽。——《洪紀·五行志》。注:“蛇龙之类也。” 龙首其中蛇交。——《仪礼·乡射礼记》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蛇豕(比喻贪婪残暴的人);蛇虺(喻指阴狠毒辣的人);蛇食(像蛇吃东西一般地吞食);蛇蜕(蛇所脱下的皮);蛇解(即蛇脱皮);蛇入鼠出(比喻行动隐秘);蛇行鼠步(形容胆小谨慎);蛇盘鬼附(比喻相互勾结);蛇蟠蚓结(比喻互相勾结);蛇心佛口(喻指假冒伪善、内心狠毒而表面和善);蛇雀之报(自述感恩图报的词语。即视己为蛇、雀而报恩) (4) 象征国君、君子等 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如先君之数。——《左传》 (5)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巳” 。如:蛇年(即巳年) 形容词 (1) 形状像蛇的;似蛇状的 。如:蛇弓(弓名);蛇丹(中医病名。皮肤上潮红疱疹簇集,形成带状如蛇,因名蛇丹);蛇矛(古兵器名。状如蛇的长矛) (2) 另见 yí(1) ——见“委蛇”( )(2) 另见 英文翻译snake
方言集汇◎ 粤语:ji4 se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a2 ji2 [梅县腔] sha2 [海陆丰腔] sha2 ri2 [东莞腔] sa2 [沙头角腔] sa2 [陆丰腔] sha3 [客英字典] sha2 ji5 [宝安腔] sa2 [客语拼音字汇] sa2 yi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