蚨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即青蚨。
《鬼谷子·内揵》:“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若蚨母之从其子也。”传说用青蚨血涂钱,可以引钱使归。因用以代称钱。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开贯泻蚨母,买冰防夏蝇。”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一钱仍望还蚨母,半李亦欲分蠐螬。”参见“ 青蚨 ”。
引证解释
⒈ 即青蚨。参见“青蚨”。
引《鬼谷子·内揵》:“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若蚨母之从其子也。”
传说用青蚨血涂钱,可以引钱使归。因用以代称钱。 唐李贺《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开贯泻蚨母,买冰防夏蝇。”
清唐孙华《时世公子行》:“一钱仍望还蚨母,半李亦欲分蠐螬。”
蚨母的网络释义
蚨母
语出: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开贯泻蚨母,买冰防夏蝇。”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一钱仍望还蚨母,半李亦欲分蛴螬。”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青蚨。古代用作铜钱的别名 。如:蚨母(即青蚨。传说用青蚨血涂钱,可以引钱使归。因用以代称钱);蚨钱(指钱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u2 [陆丰腔] fu3 [海陆丰腔] fu2 [客英字典] fu2 [梅县腔] f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扶 | 防無 | 並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byo/biu | bʰĭ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2) 同本义
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说文》
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苍颉篇》
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易·说卦》
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礼记·曲礼》
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母难(生日。意为孩子出生时母亲要受难);母以子贵(母亲因儿子居官而显贵);母子(母亲和儿子);母族(母亲之亲族);母道(为母之道)
(4) 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 。如:母妗(舅母);祖母;叔母;伯母
(5) 本源
以为天下母。——《老子》。注:“本也。”
(6) 又如:酒母;字母;工作母机;母财(资本);母金(本金,本钱)
(7) 通“姆”。女师。古时以妇道教子女的女教师
妇人夜出不见傅母不下堂。——《公羊传·襄公三十年》
形容词
雌性的,特指能生子或能下蛋的 。如:母大虫(母老虎。常用作凶悍妇女的绰号);母猴(雌性猴);母蟹;母猫;母狗;母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mu1 [宝安腔] mu1 [梅县腔] mu1 [陆丰腔] mu1 [客语拼音字汇] mu1 [台湾四县腔] mu1 mu3 [客英字典] mu1 mu3 [沙头角腔] me1 mu1 [海陆丰腔] mu1 mu3
◎ 潮州话:bh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母 | 莫厚 | 明 | 侯 | 上聲 | 有 | 開口一等 | 流 | 侯 | məu | mux/m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