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木

fú mù [ fu mu]
注音 ㄈㄨˊ ㄇㄨˋ

词语释义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 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 扶桑。东方古国名。

词语解释

  1.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 孽摇頵羝 ,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淮南子·墬形训》:“扶木在 阳州 ,日之所曊。” 高诱 注:“扶木,扶桑也。在 汤谷 之南。” 晋 傅玄 《大寒赋》:“扶木憔悴於 汤谷 ,若华零落於 濛汜 。”

  2. 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

    汉 刘桢 《大暑赋》:“ 羲和 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 炎烛 。” 南朝 宋 谢灵运 《顺东西门行》:“出西门,眺云间,挥斤扶木坠 虞泉 。”《隋书·音乐志下》:“扶木上朝暾, 嵫山 沉暮景。”

  3. 扶桑。东方古国名。

    《吕氏春秋·为欲》:“北至 大夏 ,南至 北户 ,西至 三危 ,东至 扶木 ,不敢乱矣。”

引证解释

⒈ 扶桑。神话中的树名。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
《淮南子·墬形训》:“扶木在阳州,日之所曊。”
高诱注:“扶木,扶桑也。在汤谷之南。”
晋傅玄《大寒赋》:“扶木憔悴於汤谷,若华零落於濛汜。”

⒉ 扶桑。日出处。亦指太阳。

汉刘桢《大暑赋》:“羲和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炎烛。”
南朝宋谢灵运《顺东西门行》:“出西门,眺云间,挥斤扶木坠虞泉。”
《隋书·音乐志下》:“扶木上朝暾, 嵫山沉暮景。”

⒊ 扶桑。东方古国名。

《吕氏春秋·为欲》:“北至大夏,南至北户,西至三危,东至扶木,不敢乱矣。”

扶木的网络释义

扶木

  • 扶木,汉语词汇,释义为扶桑。
  • 扶木造句

    着装统一的舞者在搭着扶木完成精巧的动作,开始上他们的芭蕾课。
    扶木长老慈眉善目,看上去极为友善。
    林义与曹近似,“木”是建木,也就是天杆圭表,又名扶桑,扶木。
    “扶木”就是“扶桑”,即后来所说的日本。
    据介绍,黑翅土白蚁在紫金山风景区存在多年,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元素,白蚁分解枯死木、倒扶木及濒死木植物体,能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透过文字,我也能依稀看到,身手灵活的男生们如何借助扶木斗,爬上梯子够不着的宜芸馆屋顶。
    扶木所在的地方称为陈,是古代帝王诸侯观察天文的地方。
    二距今约四万年时始作大山扶木纪历,在昆仑山顶观察天象以明天道,始为山川百物命名。

    汉字详情

    [f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FW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QQO
    四角: 5508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夫声。从“手”,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搀扶)

    (2) 同本义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

    车至门扶。——《战国策·卫策》。注:“扶,谓下车。”

    遂扶以下。——《左传·宣公二年》

    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扶绰(搀扶,扶托);扶策(扶助,搀扶);扶掖(搀扶;扶助);扶挈(以手搀扶);扶将(搀扶)

    (4) 扶持;护持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荀子·劝学》

    (5) 又如:扶树(扶持培植);扶舁(扶持;搀扶);扶舁(护持扛抬);扶倾(扶持倾危的建筑物);扶拨(扶持倾斜);扶卫(扶持卫护)

    (6) 通“辅”。辅助;帮助

    扶,佐也。——《说文》

    若扶梁伐 赵。——《战国策·宋策》

    求太老爷拘拿凶犯,以扶善良。——《红楼梦》

    (7) 又如:扶政(辅佐政事);扶携(扶助提携);扶奖(辅助)

    (8) 护送 。如:扶灵;扶柩;扶丧(扶送灵枢)

    (9) 靠近

    数披其木,毋使木枝挟疏。——《韩非子·杨权》

    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宋· 鲍照《拟古八首》

    (10) 又如:扶疏(枝叶茂密,高低疏密有致)

    (11) 攀缘

    扶摇抮抱羊角而上。——《淮南子·本纪》。注:“攀也。”

    (12) 又如:扶服(伏在地上爬行);扶伏(伏地爬行);扶匐(伏地爬行)

    (13) 勉力撑持 。如:扶疾;扶羌(带病);扶同诖误(被牵连而做错了事)

    (14) 沿,顺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15) 又如:扶向路(沿着原来的路)

    (16) 通“浮”。在水上泛行

    管子有扶舟之士五万人,以待战于 曲菑。——《管子·轻重甲》

    (17) 通“抚”。抚养,培育

    芒卯之妻五子,后母慈惠仁义,扶养假子。——《列女传》

    名词

    (1) 旁,旁侧 。如:扶枝(旁枝)

    (2) 古代妇女肃拜行礼的一种动作

    拜,于妇人为扶自抽扶而上下也。——《释名》

    (3) ∶古代长度计算单位。相当于四指并列的宽度

    故上失扶寸,下得寻常。——《韩非子》

    (4) 姓

    英文翻译

    support, help; protect; hold on

    方言集汇

    ◎ 粤语:fu4
    ◎ 客家话:[梅县腔] fu2 pu2 ku5 [沙头角腔] fu2 pu2 [客英字典] fu2 [陆丰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2 ku4 pu2 [宝安腔] fu2 pu2 [海陆丰腔]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东莞腔] f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防無平聲合口三等byo/biubʰĭu
    [mu]
    部首: 420
    笔画: 4
    五笔: SSSS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D
    四角: 40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宋无长木。——《墨子·公输》

    或在木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花木(供观赏的花和树木);木石(树木与岩石);木化石(树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树木的外层;树梢);木披(因果实太多而树枝折断);木斧(伐木斧头)

    (4) 木料,木材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庄子·马蹄》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一横木。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木为之者。

    (5) 又如:木猫(木制捕鼠器);木老鸦(战船上使用的一种轻便兵器);木驴(一种装有轮轴的木制刑具,可载犯人游街示众,用于剐刑);木弓(木制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制尺);木功(木材建筑,制作工艺)

    (6) 五行之一 。如:木王(春季以木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气(五行气之一;肝气)

    (7) 树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 又如:木落(叶落);木脉(叶脉);木落归本

    (9) 棺材

    原壤登木。——《礼记·檀弓》。注:“棺材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行将就木

    (11) 某些木制的器物

    以木讯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形容词

    (1) 呆笨 。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2) 麻木;失去知觉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3)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 朴拙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5)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jiàng,质直刚强)

    英文翻译

    tree; wood, lumber; wooden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东莞腔] muk7 [海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7 [陆丰腔] muk7 [客英字典] muk7 [台湾四县腔] muk7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宝安腔]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卜屋一入聲開口一等mukm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