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蚕茧
(1) 蚕在化蛹前包围其身体的、大部分由丝组成的外包层,蚕在其中化蛹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亦作“ 蚕蠒 ”。 1.蚕吐丝结成的椭圆形壳。是缫丝的原料。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成於机杼。” 南朝 梁 萧子显 《燕歌行》:“明珠蚕茧勉登机,鬱金香蘤特为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蚕》:“蚕茧(已出蛾者)气味甘温无毒。” 明 都穆 《谭纂》卷上:“上命以缸覆 颠仙 焚之,一昼夜,启缸如故,復命焚三昼夜,缸内结如蚕蠒之状。”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蚕蠒”。
⒉ 蚕吐丝结成的椭圆形壳。是缫丝的原料。
引汉王符《潜夫论·赞学》:“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
《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此织生自蚕茧,成於机杼。”
南朝梁萧子显《燕歌行》:“明珠蚕茧勉登机,鬱金香蘤特为衣。”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一·蚕》:“蚕茧(已出蛾者)气味甘温无毒。”
明都穆《谭纂》卷上:“上命以缸覆颠仙焚之,一昼夜,启缸如故,復命焚三昼夜,缸内结如蚕蠒之状。”
⒊ 指蚕茧纸。
引明陆采《明珠记·煎茶》:“舒蚕蠒,展兔毫,蚊脚蝇头随意扫。”
蚕茧的国语词典
蚕吐丝作成的茧。
蚕茧的网络释义
蚕茧
蚕茧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一种能吐丝结茧的昆虫)
(2) 同本义 。有家蚕、柞蚕等。蚕丝为重要的纤维资源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 张俞《蚕妇》
(3) 又如:蚕舍(蚕屋。蚕房);蚕精(蚕神);蚕蜕(蚕眠期所脱的皮)
(4) 蚕事。养蚕的工作
罗敷善蚕桑。——《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蚕功(蚕事);蚕母(古时主管蚕事的女官)
动词
养蚕 。如:蚕具(养蚕所用的器具);蚕作(养蚕的劳作);蚕耕(养蚕与耕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oiⁿ5 [揭阳、潮阳]caiⁿ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腆 | 他典 | 透 | 先開 | 上聲 | 銑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tʰien | thenx/thee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许多昆虫幼虫在化蛹前包围身体大部分的由丝组成的外皮,在其中化蛹。家蚕的茧是商业蚕丝的来源
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如:蚕茧;茧儿(喻指秘事;名堂;见不得人的事);茧素(白色的生绢);茧纸(用蚕茧制作的纸)
(3) 指茧丝 。如:茧衣(蚕初作茧时在茧外所吐的散丝;以蚕丝织品制成的衣服);茧物(丝织物);茧蚕(吐丝做茧之蚕)
(4) 絮丝棉的衣服 。后作“襺”
(5) 通“趼”。手掌或脚掌等部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如:老茧
形容词
(1) 形状如茧的 。如:茧栗(形容牛角初生之状,形小如茧似栗);茧卜(古代民俗,于正月十五日夜,抟米、麦粉若茧状,书事置于其中,以占一年之事)
(2) 聲气低微貌 。如:茧茧(聲气低微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oiⁿ2 [揭阳、潮阳]gai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