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箔

cán bó [ can bo]
繁体 蠶箔
注音 ㄘㄢˊ ㄅㄛˊ

词语释义

蚕箔,蚕薄 cánbó,cánbó

(1) 养蚕用的平底竹编器具

a bamboo (or reed) tray for raising silkworms

词语解释

  1. 亦作“ 蚕薄 ”。一种以竹篾或苇子等编成的养蚕器具。

    唐 陆龟蒙 《崦里》诗:“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 宋 梅尧臣 有《和孙端叟蚕具·蚕薄》诗。 明 唐寅 《长拍·春情》曲:“蚕箔吐新丝,一似我柔肠万千愁思。”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蚕薄”。一种以竹篾或苇子等编成的养蚕器具。

唐陆龟蒙《崦里》诗:“处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
宋梅尧臣有《和孙端叟蚕具·蚕薄》诗。 明唐寅《长拍·春情》曲:“蚕箔吐新丝,一似我柔肠万千愁思。”

蚕箔的国语词典

养蚕的器具。多用萑苇、细竹等编成,呈圆形或长方形。

蚕箔的网络释义

蚕箔

  • 蚕箔由高约1.5米,宽约1米的架子做成,架子分层设有均匀的网状空间,方便蚕虫结茧活动,上蚕箔后的蚕宝宝慢慢找到自己的位置,开始吐丝把自己包裹,每个蚕箔可产出约5.5斤蚕茧。
  • 蚕箔造句

    金元时期的《农桑要旨》说蚕座的“底箔须铺二领,蚕蚁生后,每日日出卷出一领,晒至日斜,复布于蚕箔底,明日又将底箔搬出曝晒如前”。
    相传晚唐诗人陆龟蒙曾寓居在震泽附近,其诗作中有“桑柘含疏烟,处处倚蚕箔”及“尽趁晴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缫车”之句。
    没有理会小丫头含糊不清的嘟囔声,裴彩儿认真地做着手中的活计,桑叶丝均匀地洒在蚕箔上,蚕箔内数以百计的小蚕争相夺食,场面很热闹。
    周勃原生活在社会底层,年青时靠编织蚕箔为生,有时为办丧事的人家吹箫奏乐挣些钱补贴生计。
    底箔须铺二领,蚕蚁生后,每日日出卷出一领,晒至日斜,复布于蚕箔底,明日又将底箔搬出曝晒如前。

    汉字详情

    cán [can]
    部首: 603
    笔画: 10
    五笔: GDJU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KLMI
    四角: 10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一种能吐丝结茧的昆虫)

    (2) 同本义 。有家蚕、柞蚕等。蚕丝为重要的纤维资源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宋· 张俞《蚕妇》

    (3) 又如:蚕舍(蚕屋。蚕房);蚕精(蚕神);蚕蜕(蚕眠期所脱的皮)

    (4) 蚕事。养蚕的工作

    罗敷善蚕桑。——《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蚕功(蚕事);蚕母(古时主管蚕事的女官)

    动词

    养蚕 。如:蚕具(养蚕所用的器具);蚕作(养蚕的劳作);蚕耕(养蚕与耕田)

    英文翻译

    silkworms

    方言集汇

    ◎ 粤语:caam4 tim5
    ◎ 潮州话:coiⁿ5 [揭阳、潮阳]caiⁿ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七銑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典先開上聲開口四等tʰienthenx/theen
    [bo]
    部首: 624
    笔画: 14
    五笔: TIRF
    五行:
    吉凶:
    仓颉: HEHA
    四角: 8816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泊声。本义:竹帘子)

    (2) 同本义

    门不施箔。——《新唐书·卢怀慎传》

    (3) 又如:苇箔;箔幛(用秫秸制成的帘子);箔经绳(编帘子的绳)

    (4) 养蚕的器具,多用竹制成

    蚕欲老,箔头做茧丝皓皓。——王建《簇蚕词》

    (5) 又如:蚕箔;箔头(养蚕用的竹席);箔笼(养蚕用的竹筛子和放桑叶用的笼子)

    (6) 金属制成的薄片 。如:金箔;银箔

    英文翻译

    reed screen; frame for growing silkworms

    方言集汇

    ◎ 粤语:bok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ok7 pok8 [宝安腔] pak7 [台湾四县腔] pok7 pok8 [客英字典] pok7 [梅县腔] pok7 [客语拼音字汇] pog6
    ◎ 潮州话:bo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傍各鐸合入聲合口一等buakbʰuɑk

    蚕箔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