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附

yǐ fù [ yi fu]
繁体 蟻附
注音 一ˇ ㄈㄨˋ

词语释义

1.亦作"蚁傅"。亦作"蚁傅"。 2.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 3.形容归附或趋附之人多。

词语解释

  1. 亦作“ 蚁傅 ”。亦作“螘傅”。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

    《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輼、轩车,敢问守此十二者奈何?”《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 北汉 兵五道攻 晋州 ,节度使 王晏 闭城不出, 刘承钧 以为怯,蚁附登城。” 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贼益番休迭进,螘傅环攻,累箱实土,以作櫓楯。” 清 薛福成 《书科尔沁亲王大沽之败》:“分遣部队,蚁傅登岸。”

  2. 形容归附或趋附之人多。

    汉 王充 《论衡·定贤》:“众爱而称之,则蚁附而归之矣。”《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海内英雄,望风蚁附。” 孙中山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买办阶级受帝国主义之颐指气使之现状中,土豪则蚁附以为买办阶级之响应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蚁傅”。亦作“螘傅”。

⒉ 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

《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鉤、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輼、轩车,敢问守此十二者奈何?”
《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北汉兵五道攻晋州,节度使王晏闭城不出, 刘承钧以为怯,蚁附登城。”
清曾国藩《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贼益番休迭进,螘傅环攻,累箱实土,以作櫓楯。”
清薛福成《书科尔沁亲王大沽之败》:“分遣部队,蚁傅登岸。”

⒊ 形容归附或趋附之人多。

汉王充《论衡·定贤》:“众爱而称之,则蚁附而归之矣。”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海内英雄,望风蚁附。”
孙中山《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买办阶级受帝国主义之颐指气使之现状中,土豪则蚁附以为买办阶级之响应者。”

蚁附的国语词典

如蚁之群集攀附。

蚁附的网络释义

蚁附

  • 1、亦作"蚁傅"。
  • 2、像蚂蚁一样趋集缘附。
  • 3、形容归附或趋附之人多。
  • 汉字详情

    [yi]
    部首: 603
    笔画: 9
    五笔: JYQY
    五行:
    仓颉: LIIK
    四角: 541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虫,义声。本作“螘”。本义:蚂蚁)

    (2) 膜翅类昆虫名。俗称蚂蚁

    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螘也。——《庄子》

    (3) 又如:蚁附蝇趋(如蚁附膻,如蝇逐臭。意指攀附、奉承);蚁聚蜂屯(像蚂蚁和蜜蜂一样杂乱地聚集在一起)

    (4) 酒的泡沫 。如:蚁绿(有浮沫的酒);蚁尊(酒杯。借指酒);蚁瓮(酒坛)

    (5) 玄色

    麻冕蚁裳。——《书》。郑玄注:“蚁谓色玄也。”

    (6) 又如:蚁裳(玄色下衣)

    形容词

    比喻卑微;微末;小 。如:蚁悃(谦称自己的诚挚心意);蚁鼻(比喻微细);蚁窍(小洞);蚁斗(比喻微末的争斗);蚁斗蜗争(比喻微末的争斗)

    英文翻译

    ants

    方言集汇

    ◎ 粤语:ngai5
    ◎ 潮州话:hia6 [饶平、潮阳]ngiⁿ6

    宋本广韵

    [fu]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WF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ODI
    四角: 74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付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 )本义:小土丘。《说文》:“附娄,小土山也。”)

    (2) 沾着,附着

    如涂涂附。——《诗·小雅·角弓》

    是故涂不附。——《考工记·轮人》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又如:附缠(附着,纠缠住);附离(附着)

    (4) 依傍;依附

    附于诸侯,曰附庸。——《礼记·王制》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齐人勿附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5) 又如:附势;附籍天潢(依附皇室);附郭(近城的地方;郊外);附纳(依附交结);附顺(依附顺从);附权(依附权贵)

    (6) 附带 。如:附项(附带的事项);附记(附带记述);附呈(附带送上);附款(文件中的附带条款或款项);附答(附带)

    (7) 归附

    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汉书·食货志》引汉· 贾谊《论积贮疏》

    (8) 又如:附众(使众人归附);附款(归附款服);附化(归化);附就(俯就,屈己从人);附悦(顺从悦服)

    (9) 附会 。如:附甲(在他人的奏议上签名以示附议);附合(附会);附讹(附会讹谬)

    (10) 佩带

    西门豹急,佩韦以自缓; 董安于缓,带弦以自促。急之与缓,俱失中和,然而韦弦附身,成为完具之人。——《论衡》

    (11) 靠近

    燕不用而耳不附。——《韩非子·用人》

    其附于刑者,归于土。——《周礼·大司徒》

    (12) 又如:附火(靠近火取暖)

    (13) 增益

    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荀子·礼论》。注:“附,增益也。”

    (14) 如:附益(增益,增加);附说(增加解说)

    (15) 搭乘 。如:附搭(搭乘);附舟(搭船)

    (16) 捎带;寄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 杜甫《石壕吏》

    (17) 通“抚”( )。体恤,抚慰

    昭公之弟商人以 桓公死争立而不得,阴交贤士,附爱百姓。——《史记·齐世家》

    名词

    (1) 树木外表的粗皮

    (2) 中草药“附子”的简称

    (3) 通“腑”。脏腑

    臣幸得托肺附。——《汉书·楚元王传》

    (4) 姓

    英文翻译

    adhere to, append; rely on near to

    方言集汇

    ◎ 粤语:f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5 [台湾四县腔] fu5 [沙头角腔] fu5 [宝安腔] fu5 [客英字典] fu5 [东莞腔] fu5 [客语拼音字汇] fu4 [陆丰腔] fu5 [梅县腔] f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遇去聲合口三等byoh/biuhbʰ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