虺螫

huī shì [ hui shi]
注音 ㄏㄨㄟˇ ㄕˋ

词语释义

1.毒蛇咬。比喻被谗人诬陷。

词语解释

  1. 毒蛇咬。比喻被谗人诬陷。

    宋 宋祁 《回郑资书》:“然虺螫不触而来,机牙未蹈而发,例蒙斥去,了弗訾省。”

引证解释

⒈ 毒蛇咬。比喻被谗人诬陷。

宋宋祁《回郑资书》:“然虺螫不触而来,机牙未蹈而发,例蒙斥去,了弗訾省。”

虺螫的网络释义

虺螫

  • 虺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uī shì ,比喻被谗人诬陷。
  • 汉字详情

    huǐ,huī [hui]
    部首: 603
    笔画: 9
    五笔: GQJI
    五行:
    仓颉: MULMI
    四角: 15213

    详细解释

    huǐ

    名词

    (1) (形声。从虫,兀( )声。本义:蜥蜴)

    (2) 同本义

    胡为虺蜴。——《诗·小雅·正月》。陆疏:“一名蝾螈,水蜴也。或谓之号蟪,或谓之蛇毉。”

    为虺弗摧。——《国语·吴语》

    (3) 又如:虺易(蜥蜴);虺蜓(蜥蜴和壁虎);虺蜥(蜥蜴)

    (4) 毒蛇,俗你土虺蛇,大毒蛇。泛指蛇类

    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字汇》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虺,蝰地。——《广雅》

    雄虺九首。——《楚辞·天问》

    王虺骞只。——《楚辞·大招》

    (5) 又如:虺豺(泛指毒蛇猛兽);虺蛇(毒蛇。亦喻恶人);虺民(毒蛇似的人);虺螫(毒蛇咬);虺蛇入梦(生女的徵兆);虺皮(蛇皮)

    (6) 另见 huī

    huī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large poisonous snake

    方言集汇

    ◎ 粤语:fui1 wa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i3 fi5 wi3 kui3 [梅县腔] fi3 fui3 foi3 wui3 [海陆丰腔] fui3 foi5 wui3 kui3 [客语拼音字汇] foi1 [宝安腔] fui3 | foi1 [客英字典] fui3 foi1 fui1 v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四皆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懷皆合平聲合口二等hruai/xoeixwɐi
    shì,zhē [shi,zhe]
    部首: 603
    笔画: 17
    五笔: FOTJ
    五行: -
    仓颉: GKLMI
    四角: 48136

    详细解释

    动词

    (1) 毒虫或毒蛇咬刺

    自后人有为蜂螫者,挪芋梗傅之则愈。——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螫手(咬手);螫刺(扎,刺);螫毒(蜂、蝎等以尾针螫刺行毒。比喻毒害);螫噬(毒虫刺人和野兽咬人);螫虫(尾部有毒针可刺人的虫)

    (3) 因恼怒而加害

    有刑法而死,无螫毒,故奸人服。——《韩非子·用人》

    (4) 又如:螫搏(螫刺和攫取。毒害人民);螫蝎(用毒刺刺人的蝎子。比喻可怖的事或狠毒的人)

    英文翻译

    poison; sting; poisonous insect

    方言集汇

    ◎ 粤语:cik1 sik1
    ◎ 客家话:[宝安腔] sit7 [沙头角腔] sit7 [客英字典] sit7 [海陆丰腔] sit7 (diau1) [客语拼音字汇] cid5 xiag5 [台湾四县腔] sit7 (diau1) [梅县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施隻昔開入聲開口三等ɕĭɛksj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