虺蜴
词语释义
虺蜴
(1) 毒蛇和蜥蜴
(2) 比喻害人者
词语解释
蜥蜴。
《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孔颖达 疏:“虺蜴之性,见人则走,民闻王政,莫不逃避,故言为虺蜴也。” 朱熹 集传:“虺、蜴,皆毒螫之虫也……哀今之人,胡为肆毒以害人?”后用以为典。比喻肆毒害人者。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伪临朝 武氏 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杀害忠良,弑姊屠兄,弑君鴆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旧唐书·僖宗纪》:“魑魅昼行,虺蜴夜噬。”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桂林臬署三异》:“是嫗也,淫而贪,虺蜴其心,魑魅其偶。”
蜥蜴。
《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孔颖达 疏:“虺蜴之性,见人则走,民闻王政,莫不逃避,故言为虺蜴也。” 朱熹 集传:“虺、蜴,皆毒螫之虫也……哀今之人,胡为肆毒以害人?”后用以为典。比喻人逃避现实。 唐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聊復嗟蜉蝣,何烦哀虺蜴?” 金 王琢 《雨夕感寓》诗:“避人犹虺蜴,择宿等鷦鷯。” 明 杨慎 《祭黄简肃公文珂》:“幸逭阽危,实有神赞,跼蹐虺蜴,大雅所叹。”
引证解释
⒈ 蜥蜴。
引《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孔颖达疏:“虺蜴之性,见人则走,民闻王政,莫不逃避,故言为虺蜴也。”
朱熹集传:“虺、蜴,皆毒螫之虫也……哀今之人,胡为肆毒以害人?”
后用以为典。比喻肆毒害人者。 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杀害忠良,弑姊屠兄,弑君鴆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旧唐书·僖宗纪》:“魑魅昼行,虺蜴夜噬。”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桂林臬署三异》:“是嫗也,淫而贪,虺蜴其心,魑魅其偶。”
⒉ 蜥蜴。
引《诗·小雅·正月》:“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孔颖达疏:“虺蜴之性,见人则走,民闻王政,莫不逃避,故言为虺蜴也。”
朱熹集传:“虺、蜴,皆毒螫之虫也……哀今之人,胡为肆毒以害人?”
后用以为典。比喻人逃避现实。 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聊復嗟蜉蝣,何烦哀虺蜴?”
金王琢《雨夕感寓》诗:“避人犹虺蜴,择宿等鷦鷯。”
明杨慎《祭黄简肃公文珂》:“幸逭阽危,实有神赞,跼蹐虺蜴,大雅所叹。”
虺蜴的国语词典
有毒螫的虫。比喻肆毒害人。
虺蜴的网络释义
虺蜴
虺蜴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huǐ
名词
(1) (形声。从虫,兀(
)声。本义:蜥蜴)(2) 同本义
胡为虺蜴。——《诗·小雅·正月》。陆疏:“一名蝾螈,水蜴也。或谓之号蟪,或谓之蛇毉。”
为虺弗摧。——《国语·吴语》
(3) 又如:虺易(蜥蜴);虺蜓(蜥蜴和壁虎);虺蜥(蜥蜴)
(4) 毒蛇,俗你土虺蛇,大毒蛇。泛指蛇类
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字汇》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虺,蝰地。——《广雅》
雄虺九首。——《楚辞·天问》
王虺骞只。——《楚辞·大招》
(5) 又如:虺豺(泛指毒蛇猛兽);虺蛇(毒蛇。亦喻恶人);虺民(毒蛇似的人);虺螫(毒蛇咬);虺蛇入梦(生女的徵兆);虺皮(蛇皮)
(6) 另见
huī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i3 fi5 wi3 kui3 [梅县腔] fi3 fui3 foi3 wui3 [海陆丰腔] fui3 foi5 wui3 kui3 [客语拼音字汇] foi1 [宝安腔] fui3 | foi1 [客英字典] fui3 foi1 fui1 vu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虺 | 呼懷 | 曉 | 皆合 | 平聲 | 佳 | 合口二等 | 皆 | 蟹 | hruai/xoei | xwɐ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