虬龙

qiú lóng [ qiu long]
繁体 虯龍
注音 ㄑ一ㄡˊ ㄌㄨㄥˊ

词语释义

1.传说中的一种龙。 2.比喻盘曲的篆字。 3.比喻盘屈的树枝。

词语解释

  1. 传说中的一种龙。

    《楚辞·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王逸 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言寧有无角之龙,负熊兽以游戏者乎?” 唐 贾岛 《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明 王宠 《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扬帆忽夭矫,赤水驂虬龙。”

  2. 比喻盘曲的篆字。

    傅尃 《周鼎》诗:“腹中奇字隐约见,刻画屈曲蟠虬龙。”

  3. 比喻盘屈的树枝。

    宋 苏轼 《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鶻之危巢,俯 冯夷 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清 姚鼐 《紫藤花下醉歌》:“虬龙两干拏空立,瓔珞万条垂地倒。”

引证解释

⒈ 传说中的一种龙。

《楚辞·天问》:“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王逸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言寧有无角之龙,负熊兽以游戏者乎?”
唐贾岛《望山》诗:“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
明王宠《旦发胥口经湖中瞻眺》诗:“扬帆忽夭矫,赤水驂虬龙。”

⒉ 比喻盘曲的篆字。

傅尃《周鼎》诗:“腹中奇字隐约见,刻画屈曲蟠虬龙。”

⒊ 比喻盘屈的树枝。

宋苏轼《后赤壁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鶻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清姚鼐《紫藤花下醉歌》:“虬龙两干拏空立,瓔珞万条垂地倒。”

虬龙的国语词典

一种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

虬龙的网络释义

虬龙 (传说的龙)

  • 虬龙,读音:qiú lóng,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角的龙。在《说文解字》和《广雅·释鱼》都有提到。
  • 虬龙 (汉语词汇)

  • 虬龙是古代汉族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一说是无角的幼龙。
  • 屈原《天问》:“虬龙负熊”。《辨骚》中论屈赋所说:“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王逸楚辞序曰:虬龙鸾凤,以讬君子。
  • 虬龙是传说中的瑞兽,“神马”,“马八尺以上为龙”,“两角者虬”。
  • 虬龙造句

    于是柬邀天下英雄,聚首少林,商量对策,若能联名迫使虬龙帮悬崖勒马自是最好,若无法和平共处,只能天下英雄联手除去虬龙帮了。
    晚辈的确好奇虬龙帮忽然大肆柬邀武林同道,究竟有何用意,但……
    陈鹏涛鹰瞵鹗视,目光凶狠到了极点,手臂青筋暴起如虬龙飞舞,竟然在须臾间胀大几分,阻挡攻击的与鹤勾手紧挨的拳头上竟然二度爆出一股怪力。
    虬龙松,生长在神秘谷逍遥宫顶端的巨岩上。
    他的双臂粗壮如虬龙,双脚拉着千斤寒铁锁链,一步一颤的走在大地上。
    本月晚些时候,李香凝将开设一个网站,作为李虬龙崇拜者的社交论坛,该网站还将设立一个博客,向关注者公布相关新项目和勾当。
    初雪还是第一次来这里,那些古树苍劲如虬龙,枝杈纵横,高耸向天,鸟鸣清脆悠远,地上绿草如茵,野花遍野。
    她说,我感到肩负着很大的责任,要让李虬龙保持一定的关注度。
    虬龙一掬波,洗荡千万春。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
    从它的周围,五条苇根如同五条虬龙蜿蜒着,缠络着。
    书精古隶虬龙舞,画擅寒梅笔砚香。
    古木参天,高达上百米,如小山一般,枝桠伸展向天空,古藤一条条,如虬龙爬满崖壁。
    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
    李香凝说,我认为她们没有极力发扬壮大李虬龙的品牌。
    李香凝说,李虬龙的形像已经在没有她的同意的环境下,出现在从恤衫到钥匙链等各类物品上。
    影壁的底部,一丛盘根错节的古藤,虬龙般屈结而上,攀着几茎竹竿,缠绕着繁茂的枝干,绿叶如盖,葳蕤可连接地面,每逢春夏,紫花怒放,垂下万串珠宝。
    夏禹军团兵强马壮,应该不会容忍虬龙军在自己的地盘上补给才对啊?莫非……欧恩二殿下跟越珞一样,都在勾结虬龙军?
    予乃摄衣而上,履?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
    在这则广告中,一位女士在电视机上看到李虬龙踢腿和掌劈的功夫后,随即就起头模仿。
    在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人们往往欣赏李虬龙在搭建文化桥梁中取患上的成就和他的后发先至的小人士角色;

    汉字详情

    qiú [qiu]
    部首: 603
    笔画: 7
    五笔: JNN
    五行:
    仓颉: LIU
    四角: 52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传说中的有角的龙

    虯,龙子有角者。从虫,按,俗字作“虬。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虯龙,无角曰螭龙。——《广雅·释鱼》。按,龙“雄有角,雌无角,龙子一角者蛟,两角者虯,无角者螭也。”

    母龙曰蛟,子曰虯,其状鱼身如蛇尾,皮有珠。——《抱朴子》

    驾青虬兮骖白螭。——屈原《涉江》

    (2) 又如:虬立(如虬龙般耸立。形容恣态骁勇矫健);虬虎(龙和虎。比喻英雄豪士);虬柱(雕绘虬龙的柱子);虬龙片甲(虬龙是罕见的动物,虽是一片鳞甲,也很难得。比喻贵重的物品)

    形容词

    (1) 盘曲,卷曲的样子

    弓欺猿臂秋无力,剑泣虬髯晓有霜。——罗邺《老将》

    (2) 又如:虬眉(卷曲的眉毛);虬髯(卷曲的胡须);虬文(纠绕盘曲的花纹);虬屈(盘屈纠结的样子)

    英文翻译

    young dragon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梅县腔] kiu2

    宋本广韵

    lóng [long]
    部首: 508
    笔画: 5
    五笔: D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KP
    四角: 430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2) 同本义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飞龙在天。——《易·乾》

    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记·礼运》

    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孔子家语·执辔》

    叶公子高好龙。——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

    (3) 又如:龙工(像龙一样熟悉水性之功。也作“龙功”);龙公(指龙王,龙神);龙渊(龙所栖止的深渊);龙章(龙形的图案);龙蛇(龙和蛇);龙文(龙状花纹);龙伯(传说中的水神);龙沼(龙池);龙旌凤翣(有龙凤图案的旌旗和大掌扇);龙门(本是跨在黄河上游的山名。神话传说,鱼类跳过龙门,就可以变成神龙。后借指乡试考场的二门或三门为龙门)

    (4)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祖龙死,谓始皇也。祖,人之本;龙,人君之象也。——《论衡·纪妖》

    (5) 又如:龙升(龙的升子。比喻天子即位);龙辇(天子的乘车);龙颜(额头隆起似龙。后世以喻皇帝的容貌。也用以指皇帝);龙腾(比喻帝王的兴起);龙鳞(喻指皇帝或皇帝的威严);龙驭(皇帝车驾。代指皇帝);龙兴(帝业兴旺;创立帝业);龙节(皇帝所授与的符节);龙衮(帝王的礼服);龙下蛋(比喻不可能);龙穴(最适宜埋棺材的好地方);龙御(皇帝的车驾);龙凤(旧时用以形容帝王的相貌)

    (6) 喻不凡之士,豪杰之士

    丞尉等并衣冠之龟龙,人物之标准。——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序》

    (7) 又如:龙虎(比喻杰出的人物);龙蛇(比喻非常的人);龙逸(如龙隐逸。比喻贤人隐居于野);龙凤(比喻才能优异的人);龙驹(比喻俊才);龙鹏(龙和鹏。比喻贤俊豪杰);龙翰凤翼(比喻君子、贤者);龙蟠凤逸(比喻才能卓越超群而未为世用的人)

    (8) 喻骏马

    马八尺以上为龙。——《周礼·夏官》

    (9) 又如:龙子(良马名);龙文(骏马名);龙姿(骏马的形貌);龙孙(良马名);龙驹(骏马);龙骥(骏马);龙媒(指天马、骏马)

    (10) 喻文章,书法的雄健华丽 。如:龙蛇(龙蛇走。形容笔势如龙蛇,蜿蜒盘曲);龙文(比喻文章的雄健);龙虎(比喻文章的雄健);龙章(比喻文章富丽华美,如龙的文采);龙藻(比喻华丽的辞藻);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雄放,变化无穷)

    (11) 比喻性格亢直 。如:龙亢(个性刚直不屈);龙性(指性格倔强,难以驯服)

    (12) 〈方〉∶ 歪扭不圆 。如:自行车前轱辘龙了

    (13) 姓

    英文翻译

    dragon; symbolic of emperor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