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蝗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以蝗为主的危害庄稼的虫类。
《吕氏春秋·孟夏》:“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厥风微而温,生虫蝗,害五穀。”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以大名冠小名例》:“《礼记·月令篇》:‘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 王氏 引之 曰:‘蝗虫’皆当为‘虫蝗’,后人不知而改为‘蝗虫’,谬矣。按,上言‘虫’而下言‘蝗’,虫,其大名也;蝗,其小名也。” 朱起凤 曰:“凡言虫蝗者,非独蝗为灾也,他虫亦有焉,此犹《礼》言‘草茅’,《传》言‘鸟乌’,《荀子》言‘禽犊’,后儒不解其义,多改作‘蝗虫’,失其旨矣。”见《辞通》卷九“蝗”。
引证解释
⒈ 以蝗为主的危害庄稼的虫类。见《辞通》卷九“蝗”。
引《吕氏春秋·孟夏》:“行春令,则虫蝗为败,暴风来格,秀草不实。”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厥风微而温,生虫蝗,害五穀。”
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以大名冠小名例》:“《礼记·月令篇》:‘孟夏行春令,则蝗虫为灾;仲冬行春令,则蝗虫为败。’ 王氏引之曰:‘蝗虫’皆当为‘虫蝗’,后人不知而改为‘蝗虫’,谬矣。按,上言‘虫’而下言‘蝗’,虫,其大名也;蝗,其小名也。”
朱起凤曰:“凡言虫蝗者,非独蝗为灾也,他虫亦有焉,此犹《礼》言‘草茅’,《传》言‘鸟乌’,《荀子》言‘禽犊’,后儒不解其义,多改作‘蝗虫’,失其旨矣。”
虫蝗的网络释义
虫蝗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
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2) 同本义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风为虫。——《孔子家语·执辔》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虫飞薨薨。——《诗·齐风·桑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不胜虫蛇。——《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境);虫吊(虫声。其声凄切,有如吊问);虫出(人死后数日则尸体生虫。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
肉腐出虫。——《荀子》
(4) 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蛟虫死。——《吕氏春秋·览冥》
(5) 又如:长虫(大虫。方言。指老虎);虫虾(指鱼虾);虫虱(泛指蛀虫);虫网(谓蜘蛛布网)
(6) 虫灾 。如:虫霜水旱(指农田的四大害);虫妖(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wa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2 fui3 [宝安腔] cung2 | fui3 [台湾四县腔] cung2 fi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东莞腔] cung2 [客英字典] chung2 [梅县腔] chung2 [陆丰腔] ch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虺 | 許偉 | 曉 | 微合 | 上聲 | 尾 | 合口三等 | 止 | 微 | xĭwəi | hyoix/xvoj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蝗虫 。种类很多。一般指飞蝗,常成群飞翔。又名蚂蚱。吃麦、稻、玉蜀黍等禾苗,是农业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蝗,螽也。从虫,皇声。——说文》
蝗螟农夫得而杀之。——《吕氏春秋》
(2) 又如:蝗螟(蝗与螟。庄稼的两种害虫);蝗螽(即蝗虫)
(3) 蝗灾。蝗虫造成的灾荒 。如:蝗雨(谓蝗群如雨骤至。极言蝗灾之剧);蝗旱(发生蝗灾及旱灾);蝗孽(犹蝗灾)。又叫“蚂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ong2 [东莞腔] wong2 [海陆丰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宝安腔]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黃 | 胡光 | 匣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宕 | 唐 | ɣuɑŋ | ghuang/hu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