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臂拒辙

chóng bì jù zhé [ chong bi ju zhe]
繁体 蟲臂拒轍
注音 ㄔㄨㄥˊ ㄅ一ˋ ㄐㄨˋ ㄓㄜ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犹言螳臂挡车。比喻以小敌大,力量悬殊。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虫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

成语用法

虫臂拒辙作宾语、定语;指力量悬殊。

引证解释

⒈ 犹言螳臂挡车。比喻以小敌大,力量悬殊。参见“螳臂当车”。

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夫以尔之材力,而取彼之凶残,是犹以火焚枯,以石压卵,虫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

虫臂拒辙的网络释义

虫臂拒辙

  • 【成语】:虫臂拒辙
      【拼音】:chóng bì jù zhé
      【简拼】:cbjz
      【解释】:拒:抵抗;辙:车轮痕迹,指车。比喻以小敌大,力量悬殊。
  • 【出处】: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虫臂拒辙,鸡肋承拳,万万相殊,破之必矣。”
  • 【近义词】:螳臂当车
      【反义词】:无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力量悬殊
  • 汉字详情

    chóng [chong]
    部首: 603
    笔画: 6
    五笔: JHN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MI
    四角: 50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 huǐ,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

    (2) 同本义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风为虫。——《孔子家语·执辔》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虫飞薨薨。——《诗·齐风·桑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不胜虫蛇。——《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境);虫吊(虫声。其声凄切,有如吊问);虫出(人死后数日则尸体生虫。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

    肉腐出虫。——《荀子》

    (4) 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蛟虫死。——《吕氏春秋·览冥》

    (5) 又如:长虫(大虫。方言。指老虎);虫虾(指鱼虾);虫虱(泛指蛀虫);虫网(谓蜘蛛布网)

    (6) 虫灾 。如:虫霜水旱(指农田的四大害);虫妖(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

    英文翻译

    insects, worms; KangXi radical 142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wa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2 fui3 [宝安腔] cung2 | fui3 [台湾四县腔] cung2 fi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东莞腔] cung2 [客英字典] chung2 [梅县腔] chung2 [陆丰腔] ch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xĭwəihyoix/xvoj
    bì,bei [bi,bei]
    部首: 444
    笔画: 17
    五笔: NKUE
    五行:
    吉凶:
    仓颉: SJB
    四角: 70227

    详细解释

    bei

    (1) ——见“胳臂”( gēbei)

    (2) 另见

    名词

    (1)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2) 胳臂

    臂,手上也。——《说文》

    肱谓之臂。——《广雅·释亲》

    肩臂。——《仪礼·少牢礼》。注:“肱骨。”

    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臂缚(古时缚在两臂以抵御兵刃的铠甲。也称“臂手”);臂纱(缠手臂的纱布)

    (4) 动物的前肢

    滑水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山海经·北山经》。注:“前脚也。”

    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

    (5) 又如:长臂猿;螳臂当车;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

    (6) 器械伸长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帮等。如:悬臂,弩臂;支持墙架的金属臂

    (7) 一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如:银河的旋臂

    动词

    (1) 放在胳膊上 。如:臂鹰(使鹰停在手臂上。即架鹰。引申为打猎)

    (2) 另见 bei

    英文翻译

    arm

    方言集汇

    ◎ 粤语:be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i3 [陆丰腔] bi3 pi6 [海陆丰腔] bi3 [东莞腔] bi5 [台湾四县腔] bi3 [客英字典] bi3 [梅县腔] bi3 [客语拼音字汇] bi4 [宝安腔] bi3
    ◎ 潮州话:b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卑義支A開去聲開口三等支Apjeh/piehpĭe
    [ju]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ANG
    五行:
    吉凶:
    仓颉: QSS
    四角: 510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巨声。本义:抵御,抵抗)

    (2) 同本义

    其不可者拒之。——《论语》

    拒敌也。——《荀子·仲尼》注

    内以固城,外以拒难。——《荀子·君道》

    (3) 又如:拒御(抵御);拒敌(抵御敌人;匹敌,比得上);拒捍(抵抗);拒马(古代的一种防御战具。用以布阵阻塞,使人马止步,不得跨越)

    (4) 拒绝,抵制

    往者不追,来者不拒。——《孟子·尽心下》

    (5) 又如:拒谏(不肯接受别人的规劝);拒物(拒绝外物,谓不与外界接触);拒却(拒绝,推却);拒闭(闭门拒绝)

    (6) 违抗 。如:拒违(违抗);拒逆(违抗)

    (7) 据守 。如:拒抗(拒守险狭之地);拒塞(扼守边关);拒隘(犹拒险)

    (8) 占据

    不即安分,却来拒吾之公厅,此又不知耻也。——《清平山堂话本》

    (9) 向外岔出,横生

    数披其木,无使木枝外拒。——《韩非子》

    名词

    通“矩”。方形阵势

    拘环拒折之容。——《淮南子·齐俗》

    从唐侯以为左拒,以从上军。——《左传·宣公十二年》

    郑子元请为左拒,以当 蔡人, 卫人;为右拒,以当 陈人。——《左传·恒公五年》

    英文翻译

    ward off with hand, defend

    方言集汇

    ◎ 粤语:keo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gi3 [台湾四县腔] ki1 ki3 gi1 gi3 [梅县腔] gi3 [沙头角腔]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海陆丰腔] ki1 ki3 gi1 gi3 [东莞腔] ki1 [宝安腔] k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吕上聲開口三等giox/givvgʰĭo
    zhé [zhe]
    部首: 405
    笔画: 16
    五笔: LYC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KQYBK
    四角: 485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徹( chè)省声。本义: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

    (2) 同本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3) 车子

    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去相见。——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又如:辙印(车子行驶的痕迹);辙迹(车子行驶的痕迹)

    (5) 道路

    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宋· 胡铨《好事近》

    (6) 又如:辙轨(轨道)

    (7) 途径;门路;路数,路子

    总会旧辙,创立新意。——隋· 潘徽《韵纂序》

    (8) 又如:没辙(没有办法)

    (9) 比喻错误或教训 。如:前辙(前人的教训)

    (10) 歌词、戏曲、杂曲等所押用的韵摄 。如:合辙(押韵);十三辙

    英文翻译

    wagon ruts, wheel tracks

    方言集汇

    ◎ 粤语:cit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