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虚妄。虚伪荒诞。
南朝 陈 徐陵 《与顾记室书》:“﹝ 陈暄 ﹞反为憾恚,妄相陷辱。至六月初,遂作盲书,便见诬谤。圣朝明鉴,悉知虚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朝鲜疏》:“金墉十年,内外隔絶,圜门棘户,穴通饮食;而谓之密约祖妃。其虚罔谬盩,固已极矣!”
犹虚无。
明 王守仁 《大学古本问》:“盖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於至善,而騖其私心於过高,是以失之虚罔空寂,而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
引证解释
⒈ 犹虚妄。虚伪荒诞。
引南朝陈徐陵《与顾记室书》:“﹝陈暄﹞反为憾恚,妄相陷辱。至六月初,遂作盲书,便见诬谤。圣朝明鉴,悉知虚罔。”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二·朝鲜疏》:“金墉十年,内外隔絶,圜门棘户,穴通饮食;而谓之密约祖妃。其虚罔谬盩,固已极矣!”
⒉ 犹虚无。
引明王守仁《大学古本问》:“盖昔之人固有欲明其明德者矣,然惟不知止於至善,而騖其私心於过高,是以失之虚罔空寂,而无有乎家国天下之施。”
虚罔的网络释义
虚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
)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2) 同本义
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 昆仑虚。——《说文》
河出 昆仑虚。——《尔雅》
虚邑。——《易·升》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诗·傭风·定之方中》
以游逍遥之虚。——《庄子·天运》
(3) 又如:虚莽(墟丘和草莽)
(4) 住所;处所
郑国,今 河南之 新郑,本 高辛氏火正 祝融之虚也。——《汉书》
(5) 通“墟”。故城;废址;废墟;荒地
凡十三岁而社稷为虚。——《汉书·贾谊传》
无由不通,无虚不败。——《逸周书·文政》
(6) 又如:虚土(荒芜之地);虚荒(荒芜,荒废);虚空(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虚墓(墟墓。丛葬的基地)
(7) 乡村市集
之虚所卖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童区寄传》
一虚皆惊
(8) 又如:虚市;虚里(墟里,村庄);虚邑(墟落;村落);虚所(集市);虚城(墟落和城邑);虚落(墟落。村庄)
(9) 孔洞;空隙。引申为薄弱环节
若循虚而出入,则亦无能履也。——《淮南子·泛论》
(10) 又如:虚隙(空隙,漏洞)
(11) 空际,天空。引申为凌空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宋· 苏轼《前赤壁赋》
(12) 又如:虚皇(天帝,指玉帝);虚碧(指清澈碧蓝的天空);虚檐(凌空的房檐);虚极,虚象(指太空);虚亡(高空;太空)
(13) 指抽象的理论
亭林之学成于贵实;予之学出于导虚。—— 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
(14) 又如:虚比浮词(不切实际的空泛之谈);虚空横拟(凭空想像);虚喻浮言(说空话;说没有根据的话);虚灵(生动而不可捉摸);虚见(无根之论;浮浅之见)
(15) 姓
形容词
(1) 空虚,与“实”相对
虚,空也。——《尔雅》
无虚不败。——《周书·文政》。注:“国无人谓之虚。”
有凭虚公子者。——张衡《西京赋》
仓府两虚,国弱。——《商君书·去强》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史记》
(2) 又如:虚箦(屁);虚火(为一点小事而过分张扬);虚爵(空的饮酒器);虚壑(空谷);虚器(中空的器物);虚花(虚幻不实)
(3) 疏松,不坚实或不结实 。如:虚儾(过度宽松);虚笼笼(疏松的样子);虚闲(疏朗有致);虚薄(虚浮,不笃实)
(4) 稀少
自此贼情渐虚,官兵始知所向,以至擒殄。——宋· 王弥大《清溪弄兵录》
(5) 虚弱
虚稼先死。——《吕氏春秋·辨土》。注:“根不实也。”
(6) 又如:虚劣(虚弱);虚城(虚弱的城邑);虚孱(虚弱无能);虚顿(虚弱疲惫);虚弊(虚弱疲敝,贫乏疲困);虚惫(虚弱疲惫)
(7) 空闲;间断 。如:虚日(空闲的日子);虚闲(空闲;清闲)
(8) 心慌,不踏实 。如:虚心架子(不得不对付但又心中无数的意思)
(9) 谦虚
足下虚心。——《汉书·李广苏建传》
心不能虚。——清· 刘开《问说》
心之不虚
(10) 又如:虚中(谦虚;虚心);虚己(犹虚心);虚忝(谦词。谓无其实而空受荣宠);虚受(虚心接受);虚恭(谦虚、恭敬)
(11) 虚假,不真实
皆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12) 又如:虚科(虚情假意);虚脾甜口(虚情假意);虚脾胃(虚情假意);虚下(演出中演员暂时退场);虚嚣(虚假不实;欺诈)
(13) 道教语。指无欲无为的思想境界
致虚极。——《老子》。魏源本义:“虚者无欲也。”
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韩非子》
(14) 又如:虚皇坛(道教太虚神的祭坛);虚夷(恬淡寡欲);虚玄(指道家思想。老子主张虚一静观和玄览,故称)
动词
(1) 使空出
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天子复思,且征以代,虚吏部左承位以待之。——唐· 韩愈《王公神道碑铭》
虚而浮。——宋· 沈括《梦溪笔谈》
旁设一虚坐。——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虚中乐喜。——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虚左(虚尊位以待贤能的人。古代车位以左为尊,故虚以待之);虚宁(帝位空悬)
(3) 通“居”。居住
非其里而虚之,非礼也。——《荀子·大略》
(4) 使成为废墟
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也。——《荀子》
(5) 耗费
虚其府库,以备车马。——《墨子》
浑邪率数万之众来降,虚府库赏赐,发良民侍养,譬若奉骄子。——《史记》
副词
(1) 徒然,白白地
贾生年少虚垂涕。—— 李商隐《安定城楼》
好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2) 又如:虚邀(空邀;白请);虚生(徒然活着,白活);虚花(白白地耗费);虚过(白白地度过);虚劳(白费力气);虚费(白白地消耗);虚废(白白丢弃)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虚 | 去魚 | 溪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khio/qiv | kʰĭo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
(2) 同本义。同“网”
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死于罔罟。——《庄子·逍遥游》
列卒满泽,罘罔弥山。——《汉书·司马相如列传》
是罔民也。——《孟子·梁惠王上》
罔民而可为也。
(3) 又如:罔置(泛指捕猎的网具);罔罟(渔猎时所用的罗网);罔罗(渔猎所用的网。同罗网)
(4) 法网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诗·大雅》
形容词
(1) 迷惑。失意。通“惘”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楚辞·宋玉·九辩》
罔然若酲,朝罢夕倦。——《文选·张衡·东京赋》
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列子·周穆王》
(2) 又如:罔殆(迷惘模糊);罔罔(惘惘,惶惶。心神不定的样子);罔然(即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犹茫然、恍惚不解的样子);罔两(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3) 不正直 。如:罔冒(存心假冒);罔屈(犹枉屈)
(4) 无知的 。如:罔觉(无知)
动词
(1) 结网
罔薛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楚辞》。王逸注:“罔,结也;结薜荔为帷帐。”
(2) 诬,无中生有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礼记·少仪》
罔上害民。——《风俗通义·过誉》
(3) 又如:罔利(渔利);罔贪(奸诈贪婪)
(4) 欺骗;蒙蔽
自古谗言罔行,君臣、父子、夫妇、昆弟之间,皆不能免。——《金瓶梅》
(5) 又如:罔上(欺骗君上);罔主(欺骗君主);罔民(欺骗陷害百姓);罔冒(欺骗冒充);罔辟(欺骗君主);罔惑(欺枉蛊惑);罔渎(欺枉轻慢);罔人(欺骗、欺诈他人);罔己(受人欺骗陷害)
(6) 害,陷害 。如:罔念(谓不思为善)
(7) 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别”、“不要”
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又: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书·大禹谟》
(8) 无;没有
以谨罔极。——《诗·大雅·民劳》
罔敷求先王。——《诗·大雅·抑》
罔,无也。——《尔雅·释言》
君罔谓汝何之。——《楚辞·九章·惜诵》
罔有不韪。
上罔显于羲皇。—— 扬雄《剧秦美新》
罔不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罔瞻冠服(比喻没有见过汉人);罔恤民隐(不管百姓的隐忧);罔生(苟活);罔死(白白地死);罔伏(无所藏匿);罔莫(无不);罔恤(无忧无虑);罔知(不知);罔顾(不顾)
副词
(1) 不
世人罔究壶中景,象外春光亿万年。——《西游记》
(2) 又如:罔已(犹不尽);罔既(不尽);罔效(不能报效);罔措(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罔替(不更换;不废除);罔惑(不惑)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ong3 wong3 [客英字典] vong3 [台湾四县腔] mong3 wong3 [梅县腔] miong3 wong3 [陆丰腔] wong3 mong3 [宝安腔] miong3 wong3
◎ 潮州话:bhuang2 (bú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网 | 文兩 | 明 | 陽合 | 上聲 | 養 | 合口三等 | 陽 | 宕 | myangx/mvank | mĭwa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