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霞绮,林籁泉韵

hǔ bān xiá qǐ,lín lài quán yùn [hu ban xia qi,lin lai quan yun]
注音 ㄏㄨˇ ㄅㄢ ㄒ一ㄚˊ ㄑ一ˇ,ㄌ一ㄣˊ ㄌㄞˋ ㄑㄨㄢˊ ㄩㄣ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绮:美丽;籁:自然界的声响;韵:和谐悦耳的声音。老虎身上的花纹和美丽的彩霞;山林中的呼啸和泉水叮咚的声音。泛指大自然的风景和声音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故凡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俱为文章。”

成语用法

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汉字详情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
bān [ban]
部首: 438
笔画: 12
五笔: GYG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MGYKG
四角: 111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作“班”,从文,辡( biàn)声。本义:杂色的花纹或斑点)

(2) 同本义

辬,驳文也。——《说文》。徐锴曰:“今作斑也。”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晋书·王献之传》

唯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宋之问《晚泊湘江》

(3) 又如:汗斑;斑马;斑污(斑点污渍);雀斑;豹子的斑;油斑

(4) 通“班”。行列;位次

登斑叙优。——汉《竹邑侯相张寿碑》

于是揖五瑞,斑宗彝。——魏《孔羡碑》

形容词

(1) 色彩驳杂的;灿烂多彩的

斑,驳也,文也。——《广韵》

上辬华以交纷。——张衡《西京赋》

斑白者不提挈。——《礼记·王制》

拉虎摧斑。——曹植《七启》

中有小斑纹。——洪适《歙砚说》

(2) 又如:斑彪(色彩斑杂的小老虎);斑尾(彩色斑烂的羽尾);斑剥(斑驳);斑阑(斑兰,斑斓。色彩错杂灿烂)

(3) 毛色花白的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

(4) 又如:斑苍(花白色);斑驺(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

英文翻译

mottled, striped, freckle

方言集汇

◎ 粤语:b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ban1 [宝安腔] ban1 [东莞腔] ban1 [台湾四县腔] ban1 [客英字典] ban1 [陆丰腔] ban1 [客语拼音字汇] ban1 [海陆丰腔] b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七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布還刪開平聲開口二等panpran/pean
xiá [xia]
部首: 802
笔画: 17
五笔: FNH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BRSE
四角: 10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雨,叚( xiá)声。本义:早晚的彩云) 同本义

霞,赤云气也。——《说文新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云霞明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失向来之烟霞。

云霞掩映。——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又如:霞举飞升(道教指修行得道者可由云霞托拥,飞升天界;亦指腾云驾雾);云霞(云彩);霞彩(云霞的彩光)

形容词

(1) 指像霞一样美丽的光彩

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南朝宋· 鲍照《登庐山望石门》

(2) 又如:霞石(赤色的岩石);霞帔(道家的一种贵重服装,类似披肩,文有霞彩)

(3) 通“遐”。遥远

载营魄而登霞兮,掩浮云而上征。——《楚辞·屈原·远游》

霞区两借寇,贪泉一举巵。——南朝梁· 何逊《哭吴兴柳恽》

(4) 又如:霞志(高远的志向);霞区(边远之地)

英文翻译

rosy clouds

方言集汇

◎ 粤语:h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2 [客英字典] ha2 [客语拼音字汇] ha2 [台湾四县腔] ha2 [宝安腔] ha2 [梅县腔] ha2 [东莞腔] ha2
◎ 潮州话:hi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ghra/heaɣa
[qi]
部首: 332
笔画: 11
五笔: XDS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VMKMR
四角: 241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奇声。糸,细丝,与丝织品有关。本义:细绫,有花纹的丝织品)

(2) 同本义

绮,文缯也。——《说文》

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汉书·地理志》

在于绮襦纨绔之间。——《汉书·序传》

缃绮为下裙。——《乐府诗集·陌上桑》

(3) 又

紫绮为上襦。

遍身罗绮者。——宋· 张俞《蚕妇》

(4) 又如:绮縠(有花纹的丝质衣裳);绮缟(文绘和细绘,为上等的丝织衣料);绮绘(有美丽文彩的丝织品);绮绣(彩色丝织品)

(5) 光彩

流绮星连。——《七命》。注:“光色也。”

(6) 又如:绮合(各色锦绮会合在一起。比喻文采灿烂);绮云(美丽如绮的彩云)

形容词

(1) 华丽;美丽

绮室。——《后汉书·宦者传》。注:“室之丽者。”

(2) 又如:绮楼娃(画楼上的美女);绮文(彩纹,色泽美丽的花纹);绮户(彩饰华丽的门户。也喻富贵之家);绮札(文辞华美的书信);绮衣(华丽的衣服)

(3) 精妙;精美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苏轼《登州海市》

(4) 又如:;骑语(美妙的语句);绮筵(丰盛精美的筵席);绮席(绮筵)

(5) 纵横交错

疆场绮分。——班固《东都赋》

(6) 又如:绮陌(纵横交错的道路)

英文翻译

fine thin silk; elegant, beautifu

方言集汇

◎ 粤语:ji2
◎ 潮州话:i2

宋本广韵

lín [lin]
部首: 420
笔画: 8
五笔: S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DD
四角: 449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2)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 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3)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林中树木交错,形容众多)

(4) 指野外或退隐的地方

富贵还乡国,光辉满旧林。——张说《和魏仆射还乡》

(5) 又如:林木(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林下人(退隐之人。林,指退隐之地);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6) 泛指人或事物的会聚,汇集处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而列于君子之林矣。——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林府(事物众多之处);林薮(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

(8) 郊外,野外 。如:林坰(郊野。野外称林,林外称垌)

(9) 林业 。如:农林牧副渔各行各业

(10) 姓

形容词

(1) 众多的样子

林者,众也。万物成熟,种类众多也。——《白虎通》

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柳宗元《贞符》

(2) 又如:林戈(如林之多。极言其多);林立(如同树林一样密密麻麻地竖立着,形容数量很多)

英文翻译

forest, grov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lam4
◎ 客家话:[东莞腔] lim2 [台湾四县腔] lim2 [梅县腔] lim2 [宝安腔] lim2 [客英字典] lim2 [沙头角腔] lim2 [客语拼音字汇] lim2 [陆丰腔] lim3 [海陆丰腔] lim2
◎ 潮州话:lim5(lîm) [澄海]ning5(nî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尋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lĭĕmlim
lài [lai]
部首: 624
笔画: 19
五笔: TGK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LO
四角: 889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赖声。本义:古代一种管乐器,三孔)

(2) 同本义

吹鸣籁。——《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籁,箫也。”

爽籁发而清风生。——王勃《滕王阁序》

(3) 又如:籁竽(箫与竽,用竹制的管乐器);籁龠(古管乐器。籁,三孔;龠,六孔)。又指箫

(4) 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亦泛指一般的声响 。如:人籁(人口吹奏出的声音);地籁(风吹孔穴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英文翻译

bamboo flute; pipe; various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laai6
◎ 潮州话:nai6

宋本广韵

quán [quan]
部首: 434
笔画: 9
五笔: RI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AE
四角: 269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 同本义

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说文》

如彼泉流。——《诗·小雅·小旻》

泉之竭矣。——《诗·大雅·召旻》。传:“泉水从中以益者也。”

泉涓涓而始流。——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酿泉为酒。——宋· 欧阳修《醉翁事记》

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有泉可汲。——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温泉;矿泉;清泉;泉根(泉源);泉脉(地下伏流的泉水);泉涌(泉川喷涌);泉鱼(渊鱼);泉绅(从高山上飞泻下来的泉水);泉韵(泉水声)

(4) 地下水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左传》

(5) 泉下,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

有志者入泉,无为者住世,岂佳事乎?——鲁迅《书信》

(6) 又如:泉台之望(指死者的希望);泉厥(黄泉;地下);泉乡(泉下);泉扇(墓门。亦指阴间);泉里(黄泉之下)

(7) 帛币。古钱币名

货泉径一寸,重五铢,右文曰货,左文曰泉,直一也。——《周礼·外府》注

(8) 又如:泉儿(古代钱币的通称);泉币(钱币,货币。又称泉货);泉金(金钱);泉布(帛币和布币);泉刀(泉币与刀币);泉布先生(钱币的谑称)

(9) 泉眼

熊咆龙吟殷岩泉。——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临于泉上。——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英文翻译

spring, fountain; wealth, money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4
◎ 客家话:[陆丰腔] can3 [客英字典] can2 [宝安腔] can2 [梅县腔] can2 [沙头角腔] can2 [客语拼音字汇] can2 qian2 [海陆丰腔] can2 [东莞腔] can2 [台湾四县腔] cien2 c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疾緣仙A合平聲合口三等仙Adzʰĭwɛnzyen/dzven
yùn [yun]
部首: 907
笔画: 13
五笔: UJQ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APIM
四角: 076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音,员(匀)声。本义:和谐悦耳的声音)

(2) 同本义

余韵徐歇。——宋· 苏轼《石钟山记》

短笛无声,寒砧不韵。——《西游记》

(3) 又如:韵悠悠(声音悠扬)

(4) 归本于喉的音。即语音学所称的韵母 。如:韵符(标注韵母的符号)

(5) 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 。如:韵牌匣子(近体诗所用之诗韵,即平水韵。将韵字做成小牌,置于匣内并按韵部分匣)

(6) 气韵;风度 。如:韵度(风韵态度)

形容词

(1) 风韵雅致 。如:韵人(有才华的文人雅士)

(2) 美,标致 ?

英文翻译

rhyme; vowel

方言集汇

◎ 粤语:wa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n6 [客英字典] jun5 [梅县腔] jun5 [东莞腔] jun3 [台湾四县腔] jun5 [宝安腔] j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三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王問去聲合口三等ĭwɛnyonh/hiu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