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威

hǔ wēi [ hu wei]
注音 ㄏㄨˇ ㄨㄟ

词语释义

虎威 hǔwēi

(1) 指武将的威风

general's power and prestige;fear-inspiring prowess

词语解释

  1. 虎身上一种骨头的名称。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虎威如乙字,长一寸,在脇两旁皮内,尾端亦有之。佩之临官佳;无官,人所媢嫉。” 宋 黄休复 《茅亭客话·李吹口》:“虎有威,如乙字,长三寸许,在胁两旁皮下。取佩之,临官而能威众,无官佩之,无憎疾者。”按,二说微异。《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凡是个虎,胸前便有一块骨头,形如乙字,叫做虎威,佩在身上,专能避一切邪物。”

  2. 威武的气概。

    唐 汪遵 《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二篇三:“他一叫唤起来,真是有咆哮生风的虎威。”

  3. 犹威吓。

    清 李渔 《奈何天·醉卺》:“[丑喜介]妙哉!妙哉!被我一阵虎威,弄得他伏伏贴贴。”

  4. 旧时对武人的敬称。

    《水浒传》第二回:“今日小弟 陈达 不听好言,误犯虎威,已被英雄擒捉在贵庄,无计恳求。今来一逕就死。”

  5. 汉 代 西京 警夜的更署名。

    《文选·张衡<西京赋>》:“次有 天禄 、 石渠 ,校文之处;重以 虎威 、 章沟 ,严更之署。” 吕延济 注:“ 虎威 、 章沟 皆更署名。”

  6. 三国 蜀 都门名。

    《文选·左思<蜀都赋>》:“内则 议殿 、 爵堂 , 武义 、 虎威 宣化之闥。” 刘良 注:“ 议殿 、 爵堂 ,殿堂名也; 武义 、 虎威 ,二门名也。”

引证解释

⒈ 虎身上一种骨头的名称。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虎威如乙字,长一寸,在脇两旁皮内,尾端亦有之。佩之临官佳;无官,人所媢嫉。”
宋黄休复《茅亭客话·李吹口》:“虎有威,如乙字,长三寸许,在胁两旁皮下。取佩之,临官而能威众,无官佩之,无憎疾者。”
按,二说微异。 《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大凡是个虎,胸前便有一块骨头,形如乙字,叫做虎威,佩在身上,专能避一切邪物。”

⒉ 威武的气概。

唐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二篇三:“他一叫唤起来,真是有咆哮生风的虎威。”

⒊ 犹威吓。

清李渔《奈何天·醉卺》:“[丑喜介]妙哉!妙哉!被我一阵虎威,弄得他伏伏贴贴。”

⒋ 旧时对武人的敬称。

《水浒传》第二回:“今日小弟陈达不听好言,误犯虎威,已被英雄擒捉在贵庄,无计恳求。今来一逕就死。”

⒌ 汉代西京警夜的更署名。

《文选·张衡<西京赋>》:“次有天禄、石渠,校文之处;重以虎威、章沟,严更之署。”
吕延济注:“虎威、章沟皆更署名。”

⒍ 三国蜀都门名。

《文选·左思<蜀都赋>》:“内则议殿、爵堂,武义、虎威宣化之闥。”
刘良注:“议殿、爵堂,殿堂名也; 武义、虎威,二门名也。”

虎威的国语词典

形容武将勇猛威风的气概如同老虎般凶猛。

虎威的网络释义

虎威

  • 虎威:化学药品
  • 虎威:汉语词汇
  • 虎威:电视剧
  • 虎威 (汉语词汇)

  • 虎威,汉语词汇。
  • 拼音:hǔ wēi
  • 释义:指武将的威风等
  • 虎威造句

    哼!他以为有个总经理岳父,就可以狐假虎威乱欺人?
    做人应该要独立,不要做狐假虎威依附领导的事情。
    他那狐假虎威,有恃无恐的样子,让人看了就生气!
    他也只不过是狐假虎威罢了。
    狐假虎威他总是接老师的名义做坏事。
    不要只知道笑,狐假虎威学问大着呢!
    头儿出来我都不怕,我还怕那些狐假虎威的小土匪?
    我们不能学狐狸狐假虎威,伤害别的小动物。
    这可恶的奸臣仗著国君的信任,就会狐假虎威欺压忠臣。
    我实在看不惯他那狐假虎威的丑态,恨不得给他一巴掌!
    今日给你点名分,你可别就狐假虎威,到处招摇惹事。
    伪军狐假虎威,跟日本侵略者一起对我冀中根据地进行"扫荡"。
    你不要狐假虎威,以势压人。
    你何必怕他?他只不过是在狐假虎威,虚张声势罢了!
    他哥哥当还乡团团长,他狐假虎威仗着他哥哥的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作。
    小狗看到主人在身边,马上狐假虎威地对大狗叫起来。
    他只是董事长身边的司机,却常狐假虎威地发号施令。
    仗着当地少数有钱人的势力,狐假虎威!耀武扬威。
    我们村里有个恶棍,常常仗着主人的威势,狐假虎威,鱼肉百姓!
    狐假虎威的领导看到我没事做的样子真是浑身难受啊。

    汉字详情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
    wēi [wei]
    部首: 323
    笔画: 9
    五笔: DGV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HMV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 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2)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定)

    (3) 尊严,威严

    畏威保位。——《明史》

    吏惮其威。

    (4) 又如:威荣(尊严与荣华);威法(威严的法令);威神(尊严的神灵);威裕(威严和宽仁);威敬(有威严,令人敬重);威光(威严的光芒);威棱(声势威仪);威德(威严与恩德);威锋(威德);威权(威势与权力);威灵(声势威仪);威声(威严的名声);威神(威仪的神灵);威化(声威德化)

    (5) 虐害。通“畏”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老子》

    (6) 刑罚 。如:威威(处罚罪犯);威令(刑法或军政命令);威辟(重刑苛法)

    (7)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

    百户为“威”,设中、前、后、左、右五所,每军百户曰威。——《南疆逸史》

    形容词

    〈方〉∶漂亮的

    楹联贴好了,徐炳华得意地问众人:“威不威?” 傻子权竖起两个大拇指,大声说:“威呀”!—— 陈残云《香飘四季》

    动词

    (1) 畏惧。通“畏”

    死丧之威,兄弟孔怀。——《诗·小雅·常棣》

    威,畏也,可畏惧也。——《释名·释言语》

    见怀思威。——《国语·晋语四》

    (2) 震慑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战国策》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英文翻译

    pomp, power; powerful; dom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wai1
    ◎ 客家话:[梅县腔] wi1 wui1 [海陆丰腔] wui1 [客英字典] vui1 [台湾四县腔] wui1 [客语拼音字汇] vui1 [陆丰腔] wui1 [沙头角腔] wui1 [东莞腔] wui1 [宝安腔] w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ʔĭwəiqyoi/v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