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剌孩

hǔ là hái [ hu la hai]
注音 ㄏㄨˇ ㄌㄚˋ ㄏㄞˊ

词语释义

1.蒙古语。盗贼的意思。

词语解释

  1. 蒙古语。盗贼的意思。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小衙内白]你这个虎剌孩作死也!你的银子又少,怎敢駡我!”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 阻孛 白]看了这虎剌孩武艺委实高强,俺两箇夹着马跑了罢。” 元 无名氏 《开诏救忠臣》第二折:“[ 土金宿 白]我想 杨六儿 那个虎剌孩,手里那条枪,轮磨动便似一根大蟒。”

引证解释

⒈ 蒙古语。盗贼的意思。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小衙内白]你这个虎剌孩作死也!你的银子又少,怎敢駡我!”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 阻孛白]看了这虎剌孩武艺委实高强,俺两箇夹着马跑了罢。”
元无名氏《开诏救忠臣》第二折:“[ 土金宿白]我想杨六儿那个虎剌孩,手里那条枪,轮磨动便似一根大蟒。”

虎剌孩的国语词典

强盗。译自蒙古语。

虎剌孩的网络释义

虎剌孩

  • 虎剌孩是汉语词汇,拼音是hǔ là hái,出自《陈州粜米》。
  • 汉字详情

    [hu]
    部首: 608
    笔画: 8
    五笔: HAMV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PHN
    四角: 212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 同本义 ,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Panthera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部白色,无鬣,典型的体形比狮子略大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4) 凡伤害物类之虫,也以虎名之 。如:蝇虎;蝎虎

    守宫善捕蝎蝇,故得虎名。——《本草纲目》

    (5) 姓

    形容词

    (1) 比喻威武勇猛 。如:虎虎势势(形容勇猛的样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战士);虎旅(指勇猛的军队)

    (2) 比喻残酷凶暴

    或问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动词

    (1) 〈方〉∶脸色陡变而露出严厉或凶恶的表情 。如: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2) 吓唬。也作“唬” 。如:虎虝(吓唬;恐吓);虎唬(威吓);虎吓(犹吓唬)

    英文翻译

    tiger; brave, fierc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3 [东莞腔] fu3 [沙头角腔] fu3 [陆丰腔] fu3 [台湾四县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3 [梅县腔] fu3 [客英字典] fu3 [宝安腔] f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古上聲開口一等hox/xuuxu
    là,lá [la]
    部首: 208
    笔画: 9
    五笔: GKIJ
    五行:
    仓颉: DLLN
    四角: 529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割开;划开 。如:手剌破了

    (2) 另见

    形容词

    (1) (会意。从束,从刀。本义:乖戾;违背)

    (2) 同本义

    愎佷遂过曰剌。——《周书·谥法》

    不乖剌。——《礼记·礼运》注

    至少卿乃教以 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3) 又如:剌戾(违逆);剌谬(违背;悖谬)

    (4) 邋遢 。如:剌塔(剌搭,剌达,剌答。邋塔);剌塌醉(大醉;烂醉);剌撒(拉屎撒尿;也作“剌剌撒撒”。舒展,宽松)

    (5) 辣辣。形容燥热 。如:剌剌(也作“辣辣”。象声词。咬牙声)

    (6) 另见

    英文翻译

    slash, cut in two; contradict

    方言集汇

    ◎ 粤语:laat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at8 [海陆丰腔] lat8 [客语拼音字汇] la1 lad6 [台湾四县腔] lat8 [宝安腔] lat8 la1
    ◎ 潮州话:l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二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盧達入聲開口一等lat
    hái [hai]
    部首: 344
    笔画: 9
    五笔: BYNW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DYVO
    四角: 104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子,亥声。本义:小儿笑)

    (2) 同本义。同“咳”

    咳,小儿笑也。——《说文》。古文咳从子。内则,孟子则作此字。

    孤女藐焉始孩。——潘岳《寡妇赋》

    (3) 又如:未孩(还不会笑)

    (4) 当作婴儿看待

    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老子》

    (5) 抚爱

    伏惟陛下,昧旦坐朝,留心政术,明罚以纠诸侯,申恩以孩百姓。——《北齐书》

    形容词

    (1) 幼小;幼稚

    孩,少也。——《广雅》

    忆昔十五心尚孩。——杜甫《百忧集行》

    (2) 又如:孩赤无知(年幼无知);孩幼(幼儿);孩抱(幼小);孩乳(幼小);孩婴(幼小)

    名词

    (1) 幼儿

    孩,始生小儿。——《广韵》

    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孟子·尽心上》注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

    (2) 又如:孩中颜(幼儿的面色);孩幼(幼儿);孩儿(幼儿);孩稚(幼儿);孩婴(幼儿)

    (3) 未成年的人;孩子

    纣为孩子时, 微子诸其不善之性。——《论衡·本性》

    (4) 又如:孩提赤子初心(孩子的纯洁之心);孩子的房儿(衣胞);孩气(孩子般的脾气或神态);男孩;女孩;天生自诩是天才,也把天才奖妇孩

    (5) 胎儿 。如:她几个月没来月经了,看来有孩儿了

    英文翻译

    baby, child; children

    方言集汇

    ◎ 粤语:haai4 hoi4
    ◎ 客家话:[宝安腔] hai2 [梅县腔] hai2 ha2 [陆丰腔] hai3 [客语拼音字汇] hai2 [海陆丰腔] hai2 [客英字典] hai2 [东莞腔] hai2 [沙头角腔] hai2 [台湾四县腔] hai2
    ◎ 潮州话:h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來平聲開口一等ɣɒighai/h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