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藜

huò lí [ huo li]
注音 ㄏㄨㄛˋ ㄌ一ˊ

词语释义

1.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2.泛指粗食。亦用以借指百姓。

词语解释

  1. 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堂下生藿藜,门外长荆棘。”

  2. 泛指粗食。亦用以借指百姓。

    明 唐顺之 《尹洞山祭酒枉顾草堂有作见赠次韵又迭》之一:“儒冠本不闲军旅,肉食谁能念藿藜。”

引证解释

⒈ 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堂下生藿藜,门外长荆棘。”

⒉ 泛指粗食。亦用以借指百姓。

明唐顺之《尹洞山祭酒枉顾草堂有作见赠次韵又迭》之一:“儒冠本不闲军旅,肉食谁能念藿藜。”

藿藜的网络释义

藿藜

  • 藿藜是一个汉语词汇,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还泛指粗食。亦用以借指百姓。
  • 汉字详情

    huò [huo]
    部首: 301
    笔画: 19
    五笔: AFWY
    五行:
    仓颉: TMBG
    四角: 44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豆叶。嫩时可食

    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广雅·释草》

    食我场藿。——《诗·小雅·白驹》

    牛藿。——《仪礼·公食大夫礼记》

    奔蝉不能化藿蠋。——《庄子·庚桑楚》。注:“豆叶中大青虫也。”

    (2) 又如:藿食(以豆叶为食物。指吃的东西很粗劣。古代常以藿食者指平民,而以肉食者指贵族);藿羹(豆叶煮成的菜羹。指古代平民吃的粗菜);藿蠋(生长在豆叶中的大青虫)

    (3) 藿香的简称 。如:藿藜(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英文翻译

    lophanthus rugosus, betony

    方言集汇

    ◎ 粤语:f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k7 [梅县腔] kok7 [台湾四县腔] kok7 [客英字典] kok7 [宝安腔] kok7 [东莞腔] kok7 [客语拼音字汇] fo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虚郭鐸合入聲合口一等xuɑkhuak/xuak
    [li]
    部首: 301
    笔画: 18
    五笔: ATQI
    五行:
    吉凶:
    仓颉: THHE
    四角: 44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一种普通的蔓生藜

    藜,藜草也。——《说文》

    聚橡栗藜藿而食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注:“藿也。”

    藜藿之羹。——《史记·太史公自序》。正义:“似藿而表赤。”

    (2) 藜科。茎直立,叶子菱状卵形,边缘有齿牙,下面被粉状物,花黄绿色,嫩叶可食。如: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藜芘(藜编的璧障);藜床(藜茎编的床塌)

    英文翻译

    Chenopodium album, pigweed

    方言集汇

    ◎ 粤语:lai4 l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2 lai2 [客英字典] lai2 li2 [台湾四县腔] li2 lai2 [宝安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lai2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郎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le/leili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