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菽

huò shū [ huo shu]
注音 ㄏㄨㄛˋ ㄕㄨ

词语释义

1.豆叶和大豆。泛指豆类植物。 2.比喻清贫的生活。

词语解释

  1. 豆叶和大豆。泛指豆类植物。

    唐 柳宗元 《武功县丞厅壁记》:“其植物丰畅茂遂,有秬秠藿菽之宜。” 明 刘基 《雨中杂诗》之二:“囊槖罄留貲,藿菽难充食。”

  2. 比喻清贫的生活。

    宋 晁补之 《求志赋》:“曾藿菽不足以化兮,求予身其庶几。”

引证解释

⒈ 豆叶和大豆。泛指豆类植物。

唐柳宗元《武功县丞厅壁记》:“其植物丰畅茂遂,有秬秠藿菽之宜。”
明刘基《雨中杂诗》之二:“囊槖罄留貲,藿菽难充食。”

⒉ 比喻清贫的生活。

宋晁补之《求志赋》:“曾藿菽不足以化兮,求予身其庶几。”

藿菽的网络释义

藿菽

  • 藿菽,读音为huò shū,是一个汉语词汇,释义为豆叶和大豆。泛指豆类植物。
  • 汉字详情

    huò [huo]
    部首: 301
    笔画: 19
    五笔: AFWY
    五行:
    仓颉: TMBG
    四角: 44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豆叶。嫩时可食

    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广雅·释草》

    食我场藿。——《诗·小雅·白驹》

    牛藿。——《仪礼·公食大夫礼记》

    奔蝉不能化藿蠋。——《庄子·庚桑楚》。注:“豆叶中大青虫也。”

    (2) 又如:藿食(以豆叶为食物。指吃的东西很粗劣。古代常以藿食者指平民,而以肉食者指贵族);藿羹(豆叶煮成的菜羹。指古代平民吃的粗菜);藿蠋(生长在豆叶中的大青虫)

    (3) 藿香的简称 。如:藿藜(藿香和蒺藜。泛指野草)

    英文翻译

    lophanthus rugosus, betony

    方言集汇

    ◎ 粤语:f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k7 [梅县腔] kok7 [台湾四县腔] kok7 [客英字典] kok7 [宝安腔] kok7 [东莞腔] kok7 [客语拼音字汇] fo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虚郭鐸合入聲合口一等xuɑkhuak/xuak
    shū [shu]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HIC
    五行: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YFE
    四角: 449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豆类的总称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说文》。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菽草之难杀者也。——《汉书·五行志》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

    (2) ——《春秋·考异郵》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陆游《湖堤暮归》

    (3) 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菽水藜藿(粗茶淡饭。藜藿:野菜;豆叶);菽乳(即豆腐);菽麦(大豆和麦);菽麦不分(豆、麦不分。亦指是非、好坏不分)

    英文翻译

    beans and peas, collectively

    方言集汇

    ◎ 粤语:suk6
    ◎ 客家话:[宝安腔] suk7 [台湾四县腔] suk7 [陆丰腔] siuk7 [海陆丰腔] shuk7 [梅县腔] shuk7 [客英字典] shuk7 [客语拼音字汇] s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式竹屋三入聲開口三等sj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