藴藉

yùn jiè [ yun jie]
注音 ㄩㄣˋ ㄐ一ㄝˋ

词语释义

蕴藉 yùnjiè

(1) 含而不露

末句“情长情短”,大有蕴藉。——《平山冷燕》
be cultured and restrained

词语解释

  1. 亦作“薀籍”。宽厚而有涵养。

    《史记·酷吏列传》:“﹝ 义纵 ﹞治敢行,少藴藉。”《后汉书·桓荣传》:“ 荣 被儒衣,温恭有藴籍。” 李贤 注:“藴籍,犹言宽博有餘也。”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裴休》:“为人藴藉,进止雍闲。”《花城》1981年第6期:“﹝她﹞雍容和顺,蕴藉敦厚。”

  2. 谓含蓄而不显露。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若夫翰迹韵略之宏促,属辞比事之疏密,源流至到之修短,藴藉汲引之深浅,其悬絶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前辈文采风流,藴藉如此。”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少陵 七言律,藴藉最深,有餘地,有餘情,情中有景,景外含情,一咏三讽,味之不尽。” 王蒙 《我愿多分点好的故事》:“正像 鲁迅 的小说《祝福》、《故乡》、《伤逝》等的结尾一样,不但蕴藉隽永,而且富于音乐感。”

  3. 蕴藏。

    应修人 《含苞》诗:“我爱这纤纤的花苞儿蕴藉无量的美,--无量地烂漫的将来。” 沈从文 《一个母亲》第一章一:“低头看孩子的笑,在这天真纯洁的生命上,反映出的是母亲的蕴藉于心中深处的罪孽的自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薀籍”。

⒉ 宽厚而有涵养。

《史记·酷吏列传》:“﹝义纵﹞治敢行,少藴藉。”
《后汉书·桓荣传》:“荣被儒衣,温恭有藴籍。”
李贤注:“藴籍,犹言宽博有餘也。”
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裴休》:“为人藴藉,进止雍闲。”
《花城》1981年第6期:“﹝她﹞雍容和顺,蕴藉敦厚。”

⒊ 谓含蓄而不显露。

晋葛洪《抱朴子·尚博》:“若夫翰迹韵略之宏促,属辞比事之疏密,源流至到之修短,藴藉汲引之深浅,其悬絶也。”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文》:“前辈文采风流,藴藉如此。”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少陵七言律,藴藉最深,有餘地,有餘情,情中有景,景外含情,一咏三讽,味之不尽。”
王蒙《我愿多分点好的故事》:“正像鲁迅的小说《祝福》、《故乡》、《伤逝》等的结尾一样,不但蕴藉隽永,而且富于音乐感。”

⒋ 蕴藏。

应修人《含苞》诗:“我爱这纤纤的花苞儿蕴藉无量的美,--无量地烂漫的将来。”
沈从文《一个母亲》第一章一:“低头看孩子的笑,在这天真纯洁的生命上,反映出的是母亲的蕴藉于心中深处的罪孽的自责。”

藴藉的国语词典

含蓄不外露。南朝梁.沈约〈伤庾杲之〉诗:「蕴藉含文雅,散朗溢风飚。」唐.薛用弱〈王维〉:「维风流蕴藉,语言谐戏,大为诸贵之所钦瞩。」也作「酝借」、「韫藉」。

藴藉的网络释义

藴藉

蕴藉,辞书上的解释是含而不露的意思,经常与“风流”这样的漂亮词汇结伴而行。

汉字详情

yùn [yun]
部首: 301
笔画: 18
五笔: AXJL
仓颉: TVFT
四角: 44912

英文翻译

collect

方言集汇

◎ 潮州话:温6 温2 ,ung6 ung2(ŭng ú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八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粉上聲合口三等qyonx/iuunʔĭuən
jiè,jí [jie,ji]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DIJ
五行:
吉凶:
仓颉: TQDA
四角: 449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践踏;欺凌

藉贫孱者。——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吕氏春秋》

(2) 进贡

无以藉君,与君相忆也。——南朝梁· 吴均《续齐谐记》

(3) 登记;记

藉长幼贫氓之数。——《晏子春秋》

(4) 通“籍”。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 。如:藉没(没收)

(5) 顾念;顾惜 。如:藉不得(顾不得)

(6) 用绳缚 。如:藉靡(缚,捆绑)

形容词

杂乱

公门少推恕,鞭朴恣狼藉。——柳宗元《田家》

名词

(1) 通“籍”

(2) 藉田 。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

天子为藉千亩,诸侯为藉百亩。——《礼记》

(3) 耕种藉田

古之必藉千亩者,礼之饰也。——唐· 柳宗元《非国语上》

(4) 赋税 。如:藉敛(征收税赋)

(5) 通“阼”。势位

因传柄移藉,使杀生之机、夺予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韩非子》

(6) 另见 jiè

jiè

名词

(1)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

(2) 同本义

藉,祭藉也。——《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

藉用苇席。——《仪礼·士虞礼》

藉乃燔林。——《列子·黄帝》

缫藉九寸。——《周礼·大行人》

藉用白茅,无咎。——《易·大过》

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礼记·曲礼》

动词

(1) 衬垫

死者相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藉茅(用茅草垫祭品。表示对神的敬意);藉草枕块(古时居丧的一种礼节,子从父、母丧时起至下葬一段时间,要睡干草、枕土块,以示哀思);藉子(小儿卧处垫的防尿布)

(3) 坐卧其上

藉萋萋之纤草。——王绰《游天台山赋》。注:“以草荐地而坐曰藉。”

(4) 又如:藉槀(坐于草垫之上)

(5) 践踏;欺凌 。如:凌藉(践踏;欺凌)

(6) 抚慰

白头无籍在,朱绂有哀怜。——杜甫《送韦书记赴安西》

(7) 又如:慰藉(安慰);藉在(依赖,慰藉)

(8) “借”的繁体字

空籍五岁矣。——《史记·陈杞世家》。《索隐》曰:“一云:‘籍,借也,谓借失国之后年为五年。’”

(9) 另见

英文翻译

mat, pad; rely on; pretext

方言集汇

◎ 粤语:ze3 ze6 zik6
◎ 客家话:[梅县腔] zia5 [台湾四县腔] zia5 [客英字典] zia5 [海陆丰腔] zia5 [东莞腔] cit8 [陆丰腔] sit7 [宝安腔] zia5 |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jia4 qid6
◎ 潮州话:zia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慈夜麻三開去聲開口三等dzʰĭaziah/dzy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