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菽

lí shū [ li shu]
注音 ㄌ一ˊ ㄕㄨ

词语释义

藜和菽。泛指粗粝之食。

词语解释

  1. 藜和菽。泛指粗粝之食。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少而贫病,居无僕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 宋 文同 《将赴洋州书东谷旧隐》诗:“所畏惟简书,其甘者藜菽。”

引证解释

⒈ 藜和菽。泛指粗粝之食。

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少而贫病,居无僕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
宋文同《将赴洋州书东谷旧隐》诗:“所畏惟简书,其甘者藜菽。”

藜菽的网络释义

藜菽

  • 藜菽,读音为lí shū,汉语词语,基本意思为藜和菽。泛指粗粝之食
  • 汉字详情

    [li]
    部首: 301
    笔画: 18
    五笔: ATQI
    五行:
    吉凶:
    仓颉: THHE
    四角: 44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一种普通的蔓生藜

    藜,藜草也。——《说文》

    聚橡栗藜藿而食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注:“藿也。”

    藜藿之羹。——《史记·太史公自序》。正义:“似藿而表赤。”

    (2) 藜科。茎直立,叶子菱状卵形,边缘有齿牙,下面被粉状物,花黄绿色,嫩叶可食。如: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藜芘(藜编的璧障);藜床(藜茎编的床塌)

    英文翻译

    Chenopodium album, pigweed

    方言集汇

    ◎ 粤语:lai4 l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2 lai2 [客英字典] lai2 li2 [台湾四县腔] li2 lai2 [宝安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lai2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郎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le/leiliei
    shū [shu]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HIC
    五行: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YFE
    四角: 449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豆类的总称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说文》。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菽草之难杀者也。——《汉书·五行志》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

    (2) ——《春秋·考异郵》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陆游《湖堤暮归》

    (3) 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菽水藜藿(粗茶淡饭。藜藿:野菜;豆叶);菽乳(即豆腐);菽麦(大豆和麦);菽麦不分(豆、麦不分。亦指是非、好坏不分)

    英文翻译

    beans and peas, collectively

    方言集汇

    ◎ 粤语:suk6
    ◎ 客家话:[宝安腔] suk7 [台湾四县腔] suk7 [陆丰腔] siuk7 [海陆丰腔] shuk7 [梅县腔] shuk7 [客英字典] shuk7 [客语拼音字汇] su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式竹屋三入聲開口三等sj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