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芦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又称黑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有毒。中医入药,主治痰涎壅闭、喉痹、癫痫等症,外用于疥癣,有催吐作用。在农业上可做杀虫剂。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藜芦》:“藜芦则吐风痰者也。”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二》:“﹝ 黥布 、 彭越 ﹞无所藉于 汉王 而 汉王 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引证解释
⒈ 又称黑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地,有毒。中医入药,主治痰涎壅闭、喉痹、癫痫等症,外用于疥癣,有催吐作用。在农业上可做杀虫剂。
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藜芦》:“藜芦则吐风痰者也。”
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兵制二》:“﹝黥布、彭越﹞无所藉于汉王而汉王藉之,犹治病者之服乌喙、藜芦也。”
藜芦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百合科藜芦属,多年生草本。茎青紫,高二、三尺,叶狭长,有平行脉,春日开花,小而紫黑,根茎皆有毛。有毒,可供药用。也作「蔾芦」、「鹿葱」。
藜芦的网络释义
藜芦
藜芦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一种普通的蔓生藜
藜,藜草也。——《说文》
聚橡栗藜藿而食之。——《大戴礼记·曾子制言》。注:“藿也。”
藜藿之羹。——《史记·太史公自序》。正义:“似藿而表赤。”
(2) 藜科。茎直立,叶子菱状卵形,边缘有齿牙,下面被粉状物,花黄绿色,嫩叶可食。如: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藜芘(藜编的璧障);藜床(藜茎编的床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2 lai2 [客英字典] lai2 li2 [台湾四县腔] li2 lai2 [宝安腔] lai2 [客语拼音字汇] lai2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黎 | 郎奚 | 來 | 齊開 | 平聲 | 齊 | 開口四等 | 齊 | 蟹 | le/lei | lie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2)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芦,芦菔也。——《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
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方言》三
(3) 又如:芦萉(莱菔的别名。又名萝卜)
(4) 芦苇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茎中空,可以编帘子,盖屋顶。又名“苇子”。如:芦汀(生长着芦草的水边);芦田(清代称在长江等河湖沿岸,只适合种植芦苇的低洼地);芦衣(用芦花为絮所缝制的衣服);芦灰(芦苇烧成的灰。相传女娲氏堆积芦灰以防止泛滥的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