藐躬

miǎo gōng [ miao gong]
注音 ㄇ一ㄠˇ ㄍㄨㄥ

词语释义

孱弱的躯体。

词语解释

  1. 孱弱的躯体。

    《清史稿·德宗纪二》:“况慈闈颐养廿餘年,使徒御有惊,藐躬何堪自问?” 吴樾 《暗杀时代》:“内顾藐躬,素非强壮,且多愁善病,焉能久活人间?”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藐躬穷奇,所至颠沛。” 茅盾 《色盲》五:“以他那样的藐躬,负起生活的重担,实在是毫无意义的。”

引证解释

⒈ 孱弱的躯体。

《清史稿·德宗纪二》:“况慈闈颐养廿餘年,使徒御有惊,藐躬何堪自问?”
吴樾《暗杀时代》:“内顾藐躬,素非强壮,且多愁善病,焉能久活人间?”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藐躬穷奇,所至颠沛。”
茅盾《色盲》五:“以他那样的藐躬,负起生活的重担,实在是毫无意义的。”

藐躬的网络释义

藐躬

  • 藐躬是汉语词语,拼音为 miǎo gōng,意思是孱弱的躯体。
  • 汉字详情

    miǎo [miao]
    部首: 301
    笔画: 17
    五笔: AEE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BHU
    四角: 44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艸,貌声。本义:小,幼稚)

    (2) 同本义

    孤女藐焉始孩。——潘岳《寡妇赋》

    (3) 又如:藐孤(弱小的孤儿);藐躬(孱弱的躯体);藐然(幼小的样子);藐藐(幼小的样子)

    (4) 孤独的 。如:藐艰(流离孤单,遭遇艰苦)

    (5) 通“邈”。远

    藐蔓蔓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楚辞·九章·悲回风》

    动词

    (1) 通“眇”。轻视

    曰:“以是藐诸孤辱在大夫,其若之何?”——《左传·僖公九年》

    说大人则藐之。——《孟子·尽心下》

    (2) 又如:藐法;藐视;藐玩(轻视玩忽)

    英文翻译

    disregard, slight, disdain

    方言集汇

    ◎ 粤语:miu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eu3 meu5 miau5 mau5 [宝安腔] miau1 miau3 mau3 [海陆丰腔] miau3 miau6 mau6 [东莞腔] miau3 [客英字典] miau3 [梅县腔] miau3 [客语拼音字汇] meu3 mi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亡沼宵A上聲開口三等宵Amjeux/mievmĭɛu
    gōng [gong]
    部首: 710
    笔画: 10
    五笔: TMDX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HHN
    四角: 2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身,弓声。从“身”的字多与身体有关。本义:整个身体)

    (2) 同本义

    躬,身也。——《说文》

    信圭矦守之,躬圭伯守之。——《考工记·玉人》。按,琢为人形,信直躳曲。

    吾党有直躬者。——《论语》。孔注:“直身而行。”

    躬腠胝无胈。——《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体也。”

    我鞠躬不敢息。——马中锡《中山狼传》

    百姓愁苦,靡所错躬(指安身)。——《汉书·元帝纪》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3) 又如:躬体(身体);躬先士卒(身先士卒);躬擐(身穿。擐:穿)

    (4) 生命

    见南郢之流风兮,殒余躬于 沅、 湘。—— 汉· 刘向《九叹·远游》

    (5) 通“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泛指手臂

    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倍中以为躬。倍躬以为左右舌,谓侯之上下幅布也。——《仪礼·乡射礼记》

    (6) 又如:长躬(衣服的中间部分较长)

    代词

    (1) 自身;自己

    已躬命之。——《仪礼·士昏礼记》。注:“犹亲也。”

    静言思之,躬自悼之。——《诗·卫风·氓》

    百官之非,宜由联躬。——《史记·教本纪》

    王若行之,将妨于国家,靡王躬身。——《国语·越语下》

    (2) 又如:躬自(自己);躬化(以自身的德行感化别人);反躬自问

    副词

    (1) 亲身;亲自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出师表》

    史公治兵,往来 相城,必躬 左公弟,候太公、太母起居。—— 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唐· 王勃《滕王阁序》

    (2) 又如:躬耕乐道(亲自耕种,乐守圣贤之道);躬身(亲身,自身);躬稼(亲身从事农事);躬卒(亲自率领;亲身实行)

    动词

    (1) 本身具有 。如:躬上将之姿(本身具有上将的风姿)

    (2) 稍微向前弯身,以表尊敬

    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霸形》

    (3) 又如:躬身下拜;躬敛(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躬身(俯屈身体,以示恭敬)

    形容词

    通“穷”( qióng)。困苦危难

    潞子之为善也躬,足以亡尔。——《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躬为匹夫而不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大戴礼·哀公问五义篇》

    英文翻译

    body; personally, in person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ng1 [台湾四县腔]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1 [东莞腔] g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梅县腔] giung1 [客英字典] gi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戎東三平聲開口三等kiungkĭ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