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聚

yùn jù [yun ju]
注音 ㄩㄣˋ ㄐㄨˋ

词语释义

蕴聚 yùnjù

(1) 隐藏凝聚

他身上蕴聚着数千年文明之光
accumulate

蕴聚造句

那是一枚灰色的丹药,上面蕴聚着灰色的气体。
蕴聚万千水滴和冷峭岩石的天地灵气。
深盆气藏概念的提出和成藏机理研究的突破,尤其是这类气藏通常所蕴聚的巨大天然气储量,引起了中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
那人见来势凶猛,蕴聚全身力道,喝道“多管闲事!”。
此时再看赵虞,身体已离河面有几丈之高,并迅速蕴聚了九成功力,虚空向勾蛇连打出五掌。
虽为水龙,却并非一定要有水,乃是凭借自身内力将真气蕴聚至剑上,由剑发力于一点,造出彻地之吟,唤化而出一条似龙形水柱,借而发起连续数次攻击。
这里是一个耕种的世界,土地多彩而又蕴聚灵气。
但那灵丹里蕴聚着柳青凤和数位九华派掌门的真元,却纯属九华道宗一脉,当初紫元宗不懂运用之法,使出的九华道术似是而非,威力虽大,难以收放自如。

汉字详情

yùn [yun]
部首: 301
笔画: 15
五笔: AXJ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VMT
四角: 441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艸,蕴( yùn) 声。本义:积聚,蓄藏)

(2) 同本义

蘊,积也。——《说文》

(3) 字亦作“蕴”。

蘊,聚也。——《广雅》

芟夷蘊崇之。——《左传·隐公六年》

蓄而弗治将蘊。——《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而以是相蕴。——《庄子·齐物论》

我心蕴结兮。——《诗·桧风·素冠》

蕴利生孽,姑使无蕴乎。——《左传·昭公十年》

(4) 又如:蕴积(蕴藏;积聚);蕴哲(蓄藏智慧);蕴艺(藏蓄的才华)

(5) 包藏;包含

万物尽然,而以是相蕴。——《庄子》

名词

(1) 乱麻

即束蕴请火去妇之家,曰:“吾犬争肉相杀,请火治之。”——《韩诗外传》

(2) 佛教语意为荫覆 。也译作“阴”,如佛经以色、受、想、行、藏为五阴,也作五蕴

形容词

(1) 闷热 。如:蕴隆(热气很盛);蕴暑(酷热)

(2) 深奥 。如:蕴藉(隽永);蕴奥(精深的含义);蕴蕴(深厚的样子)

英文翻译

to collect, gather, store; prof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wan3
◎ 潮州话:温6 温2 ,ung6 ung2(ŭng úng)

宋本广韵

[ju]
部首: 605
笔画: 14
五笔: BCT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SEHHO
四角: 17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小篆,下面是三个人,表示人多;上面的“取”,作声符。本义:村落)

(2) 同本义

聚,会也。——《说文》。按,邑落曰聚,今曰邨,曰镇,北方曰集皆是。

一年而所居成聚。——《史记·五帝纪》

聚曰序。——《史记·平帝纪》

所止聚落化其德。——《后汉书·王扶传》。注:“小于乡曰聚。”

乡聚里中人哀而救之。——刘向《说苑》

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 枚乘《上书谏吴王》

(3) 又如:聚落(村落里邑,人群聚居的地方)

(4) 众;集团;一伙

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左传·成公十三年》

陈人恃其聚。——《左传·哀公十七年》

(5) 又如:聚观(群聚观看);聚口(犹齐声)

(6) 地名 。在今山西省绛县东南

动词

(1) 会合;聚集

而发于众心之所聚。——《管子·君臣上》

聚室而谋日。——《列子·汤问》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鸣锣聚众。——《广东军务记》

聚至百有余乡。

(2) 又如:聚散浮生(指人生聚散无定。浮生:人活着的时候是虚浮无定的);聚麀之诮(比喻和不三不四的女人鬼混在一起,遭人耻笑。麀:母鹿,泛指母兽);聚寇(聚集起来的盗寇)

(3) 积蓄,累积

聚菽粟。——《墨子·尚贤中》

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荀子·王制》

(4) 又如:聚沙成塔;聚米(堆积米粒做成模型以说明军事形势,运筹决策;米堆。形容矮小);聚货(聚集货物)

(5) 征集

太医以王命聚之。——柳宗元《捕蛇者说》

(6) 使民众聚居

大叔完聚。(完;修好城墙。)——《左传》

英文翻译

assemble, meet together, coll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5 [东莞腔] ci5 [海陆丰腔] ci6 [陆丰腔] ci6 [沙头角腔] ci5 [客语拼音字汇] qi4 [客英字典] ci5 ci1 [梅县腔] ci5 [宝安腔] c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慈庾上聲合口三等zyox/dziuudzʰ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