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茝

qí zhǐ [ qi chai]
繁体 蘄茝
注音 ㄑ一ˊ ㄔㄞˇ

词语释义

靡芜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靡芜》。

词语解释

  1. 靡芜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靡芜》。

引证解释

⒈ 靡芜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靡芜》。

汉字详情

[qi]
部首: 301
笔画: 15
五笔: AUJR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CJL
四角: 445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一种香草 。如:蕲茞(香草名。即“蘼芜”)

(2) 古州名 。北周始置,治所在齐昌(今湖北省蕲春县)

(3) 通“圻”。疆界

跨天下而无蕲。——《荀子·儒效》

(4) 姓

动词

(1) 通“祈”。祈求

不蕲畜乎樊中。——《庄子·养生主》

所以蕲有道行有义者。——《吕氏春秋·振乱》

蕲胜于人。——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2) 又

蕲至于古之立言者。

(3) 又如:蕲求(祈求)

英文翻译

variety of artemisia seek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chǎi [chai]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AHH
五行:
仓颉: TSLL
四角: 447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即“白芷”

山茝,藁本也。——《广雅》

茝兰芳。——《汉书·礼乐志》。注:“即今白芷。”

侧载臭茝。——《史记·礼书》

沅有茝兮 澧有兰。——《楚辞·九歌·湘夫人》

(2) 多用于人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市上聲開口三等tɕĭəcjix/tjiio

蕲茝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