蕎麥
繁体
荞麦
词语释义
1.荞麦。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赤质柔。叶互生,呈心脏形,有长柄。花色白或淡红。果瘦三角形,有棱。子实磨成粉可制面食。通常亦称其子实为荞麦。 唐 白居易 《村夜》诗:“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蕎麦花如雪。”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一·荞麦》:“蕎麦南北皆有,立秋前后下种,八九月收刈,性最畏霜。” 清 赵翼 《自贵阳赴威宁作》诗:“三两茅棚嵌碧螺,坡边蕎麦水边禾。”
蕎麥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蓼科荞麦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原产于中亚细亚及东印度一带,温带各国广为栽培。茎高六十至九十公分;叶互生、呈心脏三角形、具长柄、鞘状托叶。夏至秋开白色或淡红色小花,花后结卵形的瘦果,呈三角形、有棱、黑色。可磨粉供食用或用以制酱油,也可供药用。因颗粒呈多角形棱角,也称为「棱子」。
蕎麥的网络释义
荞麦 (植物名称)
蕎麥的翻译
英语:
buckwheat
德语:
Soba,Buchweizen
法语:
Sarrasin(plante)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buckwheat
方言集汇
◎ 粤语:kiu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au2 [宝安腔] kiau2 | kiau1 [海陆丰腔] kiau2 [客语拼音字汇] kiau1 kieu1 [客英字典] kiau2 [梅县腔] kiau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au2 [宝安腔] kiau2 | kiau1 [海陆丰腔] kiau2 [客语拼音字汇] kiau1 kieu1 [客英字典] kiau2 [梅县腔] ki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驕 | 舉喬 | 見 | 宵B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宵B | 效 | kieu/kyeu | kĭɛu |
英文翻译
wheat, barley, oats; KangXi radical number 199
方言集汇
◎ 粤语:maak6 ma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ak8 [客英字典] mak8 [海陆丰腔] mak8 [台湾四县腔] mak8 [陆丰腔] mak8 [东莞腔] mak8 [客语拼音字汇] mag6 [梅县腔] mak8 [宝安腔] mak8
◎ 潮州话:bhêh8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ak8 [客英字典] mak8 [海陆丰腔] mak8 [台湾四县腔] mak8 [陆丰腔] mak8 [东莞腔] mak8 [客语拼音字汇] mag6 [梅县腔] mak8 [宝安腔] mak8
◎ 潮州话:bhê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麥 | 莫獲 | 明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梗 | 耕 | mæk | mrek/ma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