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菁
词语释义
蔓菁
(1) 菜名。即“芜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块根肉质
词语解释
即芜菁。
《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 汉 郑玄 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晋书·西戎传·吐谷浑》:“地宜大麦,而多蔓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芜菁》:“芜菁,北人名蔓菁。”参见“ 芜菁 ”。
引证解释
⒈ 即芜菁。参见“芜菁”。
引《诗·邶风·谷风》“采葑采菲” 汉郑玄笺:“此二菜者,蔓菁与葍之类也。”
《晋书·西戎传·吐谷浑》:“地宜大麦,而多蔓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芜菁》:“芜菁,北人名蔓菁。”
蔓菁的国语词典
植物名。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叶缘略有缺刻,春日开黄花,根长圆多肉,与叶俱可供食用。也作「大头芥」、「大头菜」、「芜菁」。
蔓菁的网络释义
蔓菁
蔓菁的翻译
蔓菁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màn
名词
(形声。从艸,曼声。本义:藤蔓,草本蔓生植物的枝茎) 同本义
蔓,葛属。——《说文》
青树翠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丹藤翠蔓。——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蔓广则歧多,歧多则饶子。——《齐民要术·种瓜》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杜甫《新婚别》
动词
(1) 蔓延;滋长
野有蔓草。——《诗·郑风·野有蔓草》。传:“延也。”
敛蔓于野。——《诗·唐风·葛生》
不蔓不枝。——宋· 周敦颐《爱莲说》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左传·隐公元年》
(2) 又如:蔓生(蔓延生长);蔓衍(扩展延伸);蔓草(蔓延滋生的草);蔓连(延伸串联);蔓蔓(滋长延伸的样子)
(3) 攀引,缠绕 。如:蔓引(如瓜蔓相互的牵连);蔓蔓(纠缠难察的样子)
形容词
(1) 杂乱 。如:蔓说(杂乱没有系统的言论);蔓悴(衰颓杂乱);蔓辞(杂乱繁琐的文字)
(2) 另见
wàn
名词
(1) 蔓生植物的细长不能直立的枝茎 。如:这棵黄瓜爬蔓了;瓜蔓;压蔓。
(2) 另见
mán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man5 wan5 [东莞腔] man3 [海陆丰腔] man6 wan6 [客英字典] man5 van5 man2 [宝安腔] man3 [梅县腔] man5 [客语拼音字汇] man4
◎ 潮州话:无冤6 [饶平、揭阳、潮阳]毛冤6 ,bhuang6(buăng) [潮州]bhuêng6(buĕng) [饶平、揭阳、潮阳]muang6(nuă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瞞 | 母官 | 明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山 | 桓 | muɑn | mua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青声。本义:韭菜花)
(2) 同本义
菁,韭华(花)也。——《说文》
其实菁菹。——《周礼·醢人》。司农曰:“非菹也。”
以西菁菹。——《仪礼·公食礼》。注:“萱菁也。”
(3) 泛指盛开的花
秋兰茝蕙,江离载菁。——《文选·宋玉·高唐赋》
(4) 又如:菁菁者莪(原是《诗经·小雅》的篇名,此诗赞美培育人材,后世遂用来比喻乐育英才)
(5) 水草 。如:菁茅(植物名。茅的一种,古时用来包裹东西。又香草名。古时用来滤酒,以除去酒中的杂质)
(6) 华采 。如:菁华;菁英(精华;精英);菁藻(犹精华;精英)
(7) 泛指蔬菜 。如:菁羹(菁菜羹。亦泛指穷人所食的粗菜)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in1 | ciang1 [海陆丰腔] zin1 ziang1 cang1 [客英字典] zin1 [台湾四县腔] zin1 ziang1 cang1 [梅县腔] z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jiang1 jin1
◎ 潮州话:之英1 徐楹1 ,zêng1 cên1(cheng chhe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精 | 子盈 | 精 | 清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清 | tsĭɛŋ | cieng/zi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