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锐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蓄养锐气。
唐 杜甫 《北征》诗:“官军请深入,蓄鋭可俱发。” 宋 岳飞 《五岳祠盟记》:“故且养兵休卒,蓄鋭待敌。”《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马超 士卒,蓄鋭已久,到此耀武扬威,势不可当。”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为将要知蓄鋭之方。”
引证解释
蓄养锐气。
唐杜甫《北征》诗:“官军请深入,蓄鋭可俱发。” 宋岳飞《五岳祠盟记》:“故且养兵休卒,蓄鋭待敌。”《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马超士卒,蓄鋭已久,到此耀武扬威,势不可当。” 太平天囯洪仁玕《资政新篇》:“为将要知蓄鋭之方。”
蓄锐的国语词典
蓄养锐气。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艸,畜声。本义:积聚,储藏)
(2) 同本义
蓄,积也。——《说文》
蓄,聚也。——《广雅》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洪恩素蓄。——张衡《东京赋》
蓄积者,天下之太命也。——《贾子·无蓄》
无三年之蓄。——《礼记·王制》
蓄积索,田畴荒。——《韩非子·初见秦》
积货滋多,蓄怨滋厚。——《国语·楚语下》
将军蓄米,将疗饥乎;将破敌乎?——《新五代史》
(3) 又如:蓄火(蓄留火种);蓄菜(把蔬菜制成菜干、咸菜等加以储藏。也指菜干,咸菜等);蓄余(储蓄节余的财物);蓄毓(储积培育);蓄租(积聚);蓄艾(本指蓄藏多年之艾以治久病,后比喻应长期积蓄以备急用)
(4) 畜养
使得植桑麻、蓄鸡豚,以为岁时伏腊婚嫁之资。——《美芹十论》
视成所蓄。——《聊斋志异·促织》
蓄劣物。
(5) 又如:蓄内(蓄养内人);蓄私(蓄养妾媵私人)
(6) 蕴藏;怀有 。如:蓄疑自误(蓄藏疑虑,自我耽误);蓄怨(累积的怨恨;聚积怨恨);蓄思(积存已久的思念)
(7) 留着不剃掉 。如:蓄发(留发使长。多指和尚尼姑还俗而言)
(8) 等待
盍远迹以飞声兮,孰谓时之可蓄?——《后汉书》
名词
(1) 积蓄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礼记》
(2) 又如:私蓄;余蓄
(3) 冬菜,用白菜或芥菜叶做成的干菜
芳菰精粺,霜蓄露葵。——《文选·曹植
七启
(4) 》。 张铣注:“蓄,菜名。此物与葵,宜于霜露之时。”
(5) 又如:蓄菜(指菜干、咸菜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uk7 kiuk7 [客语拼音字汇] hiug5 [海陆丰腔] hiuk7 kiuk7 [东莞腔] hiuk7 [客英字典] hiuk7 [宝安腔] hiuk7 kiuk7 [梅县腔] hiuk7 [陆丰腔] hi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蓄 | 許竹 | 曉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hiuk/xiuk | xĭu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兑声。本义:芒)
(2) 同本义
锐,芒也。——《说文》。段玉裁注:“芒者,草耑也。”
(3) 精锐的军队或士卒
赵王出轻锐以寇其后, 秦数不利。——《战国策》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资治通鉴》
(4) 锐气,勇往直前的气势
武夫奋略,战士讲锐。——蔡邕《释诲》
(5) 力量,劲 。如:养精蓄锐
(6) 锐利的兵器
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史记》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7) 姓
形容词
(1) 锋利
锐,利也。——《广雅》
锐喙决吻。——《周礼·考工记》
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荀子·赋》
柔而不刚,锐而不挫。——《淮南子·时则训》
(2) 又如:锐兵(犀利的兵器);锐锋(利刃);锐居(锐利,锋利);锐喙(尖利的嘴巴)
(3) 精明 。如:锐密(敏锐而周密);锐达(敏锐而通达)
(4) 精锐
秦特出锐师取地而 韩随之。——《韩非子·存韩》
(5) 又如:锐旅(精锐部队);锐士(精锐的兵士);锐卒(精锐的士卒);锐师(精锐的军队);锐器(精良锐利的兵器);锐骑(精锐勇猛的骑兵)
(6) 物体下大上小 。如:锐头(尖脑袋);锐标(尖端,尖顶);锐上(尖形的额头);锐顶(头额隆起。比喻才华出众)
(7) 勇猛;急速
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8) 又如:锐悍(勇猛强悍);锐将(勇猛善战的将领);锐景(迅疾的身影);锐进(迅速进军);锐很(猛烈而倔强);锐果(快速而果敢)
(9) 急切
夫进取之情锐,而安民之誉迟,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在位所不惮。——陆机《五等诸侯论》
(10) 坚定,坚决
是时,上方征讨四夷,锐志武功,不暇留意礼文之事。——《汉书·礼乐志》
(11) 又如:锐意;锐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