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桃髻

pú táo jì [ pu tao ji]
注音 ㄆㄨˊ ㄊㄠˊ ㄐ一ˋ

词语释义

古代为儿童所束的葡萄形的发髻。

词语解释

  1. 古代为儿童所束的葡萄形的发髻。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蒲桃髻》:“小儿髮初生,为小髻十数,其父母为儿女相胜之辞曰:‘蒲桃髻,十穗胜五穗。’”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为儿童所束的葡萄形的发髻。

唐冯贽《云仙杂记·蒲桃髻》:“小儿髮初生,为小髻十数,其父母为儿女相胜之辞曰:‘蒲桃髻,十穗胜五穗。’”

蒲桃髻的网络释义

蒲桃髻

  • 唐冯贽《记事珠》:“小儿发初生为小髻十数,其父母为儿女相胜之辞曰蒲桃髻。”所谓“小髻十数”,当指十数小辫而言,这和新疆维吾尔族小姑娘梳的发辫差不多,曾盛行唐或唐以后的各个时期。另说此发式是“髻”而非辫发。但按所掌握的历代绘画和文物资料看,仍以辫发为多,梳髻者最多不五、六,“十数髻”未见有过。
  • 汉字详情

    [pu]
    部首: 301
    笔画: 13
    五笔: AIG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EIB
    四角: 441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丱,浦声。本义:植物名。香蒲)

    (2) 同本义

    蒲,水草也。可以作席。——《说文》

    有蒲与荷。——《诗·陈风·泽陂》

    共其苇蒲之事。——《周礼·泽虞》。注:“以为席。”

    男执蒲璧。——《周礼·大宗伯》。注:“蒲为席,所以安人。”

    (3) 又如:蒲甸儿(亦作“蒲垫”。用蒲草编的坐垫);蒲柳(比喻身微低贱);蒲草毛窝(一种用蒲草编成的深帮圆底鞋子,里面杂有鸡毛、芦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为鞭,薄罚示耻);蒲帆(用蒲叶编成的船帆)

    (4) 菖蒲 。如:蒲节(端午节);蒲人(以菖蒲扎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练(用蒲之纤维织成的布);蒲艾(菖蒲与艾草)

    (5) 即今人所称“水杨”。也称“蒲杨”、“蒲柳”

    不流束蒲。——《诗·王风·扬之水》

    (6) 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杨。质性柔弱且又树叶早落,所以用来比喻衰弱的体质);蒲姿(蒲柳之姿);蒲杨(蒲柳)

    (7) 用草盖的圆顶屋 。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庵)

    (8) 樗蒲 。古代一种游戏,像后代的掷色子。如:蒲戏(樗蒲之戏);蒲弈(樗蒲之戏)

    (9) 同今“葡萄” 。如:蒲萄;蒲陶;蒲桃

    (10) 古邑名

    (11) 春秋卫地,战国属魏。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12) 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隰县西北

    (13) 姓。如:汉有蒲昌、蒲遵

    动词

    (1) 伏地而行

    奉壶饮冰以蒲伏焉。——《左传·昭公十三年》

    (2) 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

    英文翻译

    type of rush; vine

    方言集汇

    ◎ 粤语:p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2 [东莞腔] pu2 [台湾四县腔] pu2 [陆丰腔]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2 [梅县腔] pu2 [客英字典] pu2 [宝安腔] p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胡平聲開口一等bo/bubʰu
    táo [tao]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IQ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DLMO
    四角: 429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2) 桃树

    桃,桃果也。——《说文》

    桃之夭夭。——《诗·周南·桃夭》

    园有桃。——《诗·魏风·园有桃》

    (3) 木名。蔷薇科,落叶小乔木。春季开花,花淡红、粉红或白色。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茸毛。如:桃 茢(桃枝编的扫帚。迷信以为鬼畏桃木,用以扫除不祥);桃三李四(桃树三年结实,李树四年结实);桃弓苇矢(桃竹制的弓,荻苇做的箭。旧俗用以辟邪);桃印(用桃木刻成的辟邪饰物);桃林(指《桃花源记》中的桃源)

    (4) 桃子

    投我以桃。——《诗·大雅·抑》

    简桃核修狭者。——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桃来李答(相互馈赠);桃李之馈(送礼,贿赂)

    (6) 指桃树开的花

    华如桃李。——《诗·召南·何彼禯矣》

    (7) 又如:桃花烧卖(面食之一,开口处呈桃花之状,类似开口的小笼包子);桃夭之子(比喻像盛开桃花一样的才女);桃笺(桃花纸。过去的一种纸名);桃花(还形容女子容貌);桃片(桃花瓣儿)。又指像桃花一样的颜色 ——多用来形容女子的颜面。如:桃夭(红颜娇女);桃花人面(形容女子和花都很美);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轻貌美);桃夭新妇(年少貌美的新婚女子);桃花妆(古代女子盛妆之一。用胭脂淡抹两腮);桃花面(女子美如桃花的面容);桃腮(桃腮粉脸。形容女子粉红色的脸颊)

    (8) 指形状像桃的其他果实 。如∶棉桃

    (9) 桃花开放的时令 。如:桃夭李艳(桃李盛开时节。泛指春日美景);桃汛(桃花盛开时节出现的汛情)

    (10) 地名。春秋鲁邑 。故址在今山东省汶上县北

    英文翻译

    peach; marriage;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东莞腔] tau2 [台湾四县腔] to2 t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宝安腔] tau2 [客英字典] tau2 to2 [海陆丰腔] to2 tau2 [梅县腔] tau2 [沙头角腔] tau2 [陆丰腔] to3
    ◎ 潮州话:t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刀平聲開口一等dʰɑudau
    [ji]
    部首: 1001
    笔画: 16
    五笔: DEFK
    五行:
    仓颉: SHGR
    四角: 72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髟( biāo),表示与毛发有关,吉声。本义:发髻) 同本义

    头上倭堕髻。——《乐府诗集·陌上桑》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汝梳双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髻珠(髻上的明珠;比喻主旨、善谛);髻丫(盘在头顶左右两侧的发结);髻根(发髻盘结如盘根错结);髻子(即发髻,头发拖到后面结成一个髻)

    英文翻译

    hair rolled up in a bun, topknot

    方言集汇

    ◎ 粤语:ga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5 [客语拼音字汇] gi4 [海陆丰腔] gi5 giet7 [宝安腔] gi5 [陆丰腔] gi5 [台湾四县腔] gi5 giet7 [梅县腔] gi5 [客英字典] gi5 [东莞腔] g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詣齊開去聲開口四等kieikeh/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