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送

zàng sòng [ zang song]
注音 ㄗㄤˋ ㄙㄨㄥ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葬送 zàngsòng

(1) 指埋葬和出殡

葬送并毕
hold a funeral procession and bury

(2) 指断送;毁灭

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ruin

词语解释

  1. 指掩埋死者、出殡等事。

    《后汉书·陈忠传》:“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宋书·谢方明传》:“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 宋 曾巩 《与刘沆龙图启》:“方先人之葬送未成,偏亲之奉养多乏……凡縻敝於秋毫,皆经营於方寸,顾惟私计,当议远游。”

  2. 断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索将他拦纵,只恐怕夫人行把我来廝葬送。”《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妈妈心性,若是知道了,肯干休的?我这条性命眼见得要葬送了。” 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怕设情中机彀,致他年薄倖,葬送温柔。”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六:“然而着了魔的 张国焘 毕竟把自己也完全葬送了。”

引证解释

⒈ 指掩埋死者、出殡等事。

《后汉书·陈忠传》:“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
《宋书·谢方明传》:“营举凶事,尽其力用,数月之间,葬送并毕。”
宋曾巩《与刘沆龙图启》:“方先人之葬送未成,偏亲之奉养多乏……凡縻敝於秋毫,皆经营於方寸,顾惟私计,当议远游。”

⒉ 断送。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索将他拦纵,只恐怕夫人行把我来廝葬送。”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妈妈心性,若是知道了,肯干休的?我这条性命眼见得要葬送了。”
清李渔《慎鸾交·久要》:“怕设情中机彀,致他年薄倖,葬送温柔。”
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六:“然而着了魔的张国焘毕竟把自己也完全葬送了。”

葬送的国语词典

下葬、出殡。

如:「他因一时的冲动,葬送了一生的幸福。」

葬送的网络释义

葬送

  • 葬送,汉语词汇。
  • 拼音:zàng sòng
  • 指掩埋死者、出殡等事或指断送;毁灭。
  • 葬送的翻译

    英语: to hold a funeral procession and burial, to give sb a final send-off, (fig.)​ to ruin (one's future prospects etc)​
    法语: ruiner, détruire

    葬送造句

    他不慎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你的妄自菲薄就是葬送你演艺路的坟墓。
    将过去舍弃,将世界摧毁葬送是可以做到的。
    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那无疑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你的语无伦次最终会把你的前程葬送了的,你还是早点改了吧。
    父母的过度纵容会葬送孩子的前途。
    爱情,大概也是如此,只因为彼此爱得不同,就要葬送很多很多,也要忘却很多很多。于是,彼岸花成了来自黑暗的爱情使者,因为它见证了一段黑色的死亡。
    年轻人不求上进,一味贪图安逸享受,就是在葬送大好年华。
    意思是说,天下的男人很多,不要只为一个女人而葬送一生幸福。
    一个女人风流的下场是葬送了自己。女人还是处于劣势。
    十几年的努力,一松懈就葬送了。
    那个昏庸的皇帝由于整日贪图享乐,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国家。
    一个简单的情字,葬送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
    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日贪一金如日掘一锄,日久便成葬送自己的坟墓。
    蝼蚁一穴虽小,能溃崩千里堤坝;伸手一次不多,能葬送一生前程。
    一处隐患酿成事故,一次违章葬送幸福。
    收受贿赂之时,葬送幸福之始。
    由于失去理性,她彻底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一个愤怒的网民写道:“中国的未来将葬送在那些贪官手里。”。

    汉字详情

    zàng [zang]
    部首: 301
    笔画: 12
    五笔: AGQA
    五行:
    仓颉: TMPT
    四角: 444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死”,在“茻”( mǎng)中,“一”其中,所以荐之。指人死后盖上草席埋藏在丛草中。荐,草席覆盖。本义:人死用草覆盖埋葬,后用棺木埋入土中)

    (2) 同本义

    葬,臧也。——《说文》

    葬也者,藏也。——《礼记·檀弓》

    故葬埋敬藏其形也。——《荀子·礼论》

    赐钱二百万以葬。——《汉书·李广苏建传》

    分其汤肉葬之。——晋· 干宝《搜神记》

    而卒葬之。——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衣冠葬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葬堂(为古代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处置死者遗骨的一种方式);葬式(葬礼);葬虞(葬礼和虞祭。虞祭行于葬日,故用“葬虞”借指下葬的日期)

    (4) 泛指处理尸体的方式 。如:火葬;海葬

    英文翻译

    bury, inter

    方言集汇

    ◎ 粤语:zo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ng5 [东莞腔] zong5 [沙头角腔] zong5 [陆丰腔] zong5 [台湾四县腔] zong5 [客英字典] zong5 [宝安腔] zong5 [客语拼音字汇] zong4 [梅县腔] z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二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則浪唐開去聲開口一等cangh/zanqtsɑŋ
    sòng [song]
    部首: 306
    笔画: 9
    五笔: UD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TK
    四角: 38308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

    (2) 同本义

    送,遣也。——《说文》。

    送迎无礼。——《荀子·富国》。注:“致女也。”

    (3) 又如:送嫁(送亲);送娘(方言。送新娘子);送房(结婚之夕,亲友陪送新郎入洞房);送亲(娘家人送出嫁的姑娘上轿或送新娘到男家)

    (4) 送行;送别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 楚山孤。——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战国策·燕策》

    (5) 又如:送车(到车站送行;又指送行的车);送迎钱(迎送官员的开销);送任(送亲属去当人质);送迎(送往迎来);送路(送行;饯别);送故迎新(送旧官,迎新官;送旧岁,迎新年)

    (6) 将东西运去或传交 。又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相奉。——《汉书·食货志》

    (7) 如:送茶(送礼);送还(送给);送款(表示诚心诚意的投降);送风(传递消息,通风报信);送盏(递送酒器以劝饮);送语(传话);送意(传送情意);送怀(传达思想感情)

    (8) 遣送

    愬以槛车送 元济诣京师。——《资治通鉴·唐纪》

    (9) 又如:送遣(遣送,送归);送转(方言。送归,送还);送传(押送递解);送官(送交官府)

    (10) 送葬;送丧

    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器者百里不绝。——《明史·海瑞传》

    (11) 又如:送老(安葬老人或长辈);送横(为横死者送丧);送哭(哀哭而送葬)

    (12) 馈赠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曾有所失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申屠臾)坐为 九江太守受故官送有罪,国除。——《史记·申屠嘉列传》

    (13) 又如:送定(为定婚,男方给女方家里送聘礼);送锅(送饭锅祝贺乔迁之喜);送粥米(妇女坐月子时,娘家和亲戚送给她鸡蛋、小米等东西);送鲜(赠送新鲜食品);送赆(赠送钱财、礼物);送盘(方言。送聘礼);送遗(赠送);送汤(亲友女儿出嫁或生产,送礼致贺)

    (14) 了结;断送

    夫以慕容超之强,身送东市; 姚泓之盛,面缚西都。——《文选·丘迟·与陈伯之书》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那送了人的根苗。——《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张云庄·红绣鞋》

    (15) 又如:送断(断送;葬送);送死

    (16) 度过,排遣 。如:送老(排遣年老的时光);送春(送社。送别春天);送夏(送别夏天);送腊(辞送腊月)

    (17) 送神 。如:送社(送春);送祟(巫师祛送鬼祟的仪式);送佛送到西天(帮人帮到底)

    英文翻译

    see off, send off; dispatch, give

    方言集汇

    ◎ 粤语:sung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ung5 [宝安腔] sung5 [海陆丰腔] sung5 [梅县腔] sung5 [东莞腔] sung5 [客语拼音字汇] sung4 [陆丰腔] sung5 [客英字典] sung5 [台湾四县腔] su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一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弄東一去聲開口一等suŋsungh/su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