葧脐

bó qí [ bo qi]
繁体 葧臍
注音 ㄅㄛˊ ㄑ一ˊ

词语释义

即荸荠。又名乌芋。

词语解释

  1. 即荸荠。又名乌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五·乌芋》:“乌芋,其根如芋而色乌也。鳧喜食之,故《尔雅》名鳧茈,遂讹为鳧茨,又讹为荸薺。”《说文·艸部》“芍,鳧茈也”清 段玉裁 注:“今人谓之葧脐,即鳧茈之转语。”参见“ 荸薺 ”。

引证解释

⒈ 即荸荠。又名乌芋。参见“荸薺”。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五·乌芋》:“乌芋,其根如芋而色乌也。鳧喜食之,故《尔雅》名鳧茈,遂讹为鳧茨,又讹为荸薺。”
《说文·艸部》“芍,鳧茈也”清段玉裁注:“今人谓之葧脐,即鳧茈之转语。”

汉字详情

[bo]
部首: 301
笔画: 12
五笔: AFPL
五行:
仓颉: TJDS
四角: 44427

详细解释

名词

花蕊

葧,花蕊也。通作勃。麻花俗曰麻勃,即麻蕊也。——《正字通》

宋本广韵

[qi]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EYJH
五行:
仓颉: BYKL
四角: 7022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齐声。本义:肚脐)

(2) 同本义 。腹中部的一个小凹陷,胚胎的脐带连于此处。如:脐屎(婴儿初生两三天内的大便);脐梗(脐带);脐口噬(喻后悔难追);脐燃(指元凶首恶毙命)

(3) 螃蟹腹部的厣,雌者圆形称“团脐”,雄者尖形称“尖脐”

(4) 某些物体中央凹凸处状如脐 。如:瓜脐;脐橙

英文翻译

abdominal area of crab; navel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潮州话:za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