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葡萄酒
1. 发酵好的葡萄汁,含有不同百分比的酒精,具有一种组成分和特征,这主要依据所使用的葡萄原料及其生长地区的气候和土壤而定。
2. 一种由水与葡萄酒混合而成的葡萄酒或葡萄酒代用品(如葡萄汁),使用于天主教的圣餐会。
3. 一种利用精制过的葡萄酒作为媒介物的医药制剂。
4. 由葡萄的汁发酵制得的酒精饮料,按颜色、甜味、乙醇含量、葡萄品种、是否存在二氧化碳以及葡萄产地等进行分类。
5. 葡萄的发酵液汁。
词语解释
亦作“ 蒲陶酒 ”。亦作“ 蒲桃酒 ”。亦作“ 蒲萄酒 ”。用新鲜葡萄或葡萄干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酒。分为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酒精含量普通为8-12%,亦有多至20%以上者。
《史记·大宛列传》:“﹝ 大宛 ﹞去 汉 可万里,有蒲陶酒。”《三国志·魏志·明帝纪》“ 新城 太守 孟达 反” 裴松之 注引 汉 赵岐 《三辅决录》:“ 他 又以蒲桃酒一斛遗 让 ,即拜 凉州 刺史。”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五:“ 西域 有蒲萄酒,积年不败。彼俗云:可至十年饮之,醉弥月乃解。” 田汉 《咖啡店之一夜》:“威士忌怪辣的,我只能喝一点儿葡萄酒。”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蒲陶酒”。亦作“蒲桃酒”。亦作“蒲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干经过发酵而制成的酒。分为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酒精含量普通为8-12%,亦有多至20%以上者。
引《史记·大宛列传》:“﹝大宛﹞去汉可万里,有蒲陶酒。”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新城太守孟达反” 裴松之注引汉赵岐《三辅决录》:“他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
晋张华《博物志》卷五:“西域有蒲萄酒,积年不败。彼俗云:可至十年饮之,醉弥月乃解。”
田汉《咖啡店之一夜》:“威士忌怪辣的,我只能喝一点儿葡萄酒。”
葡萄酒的国语词典
以葡萄酿制成的酒。分为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二种。另有一种源自西班牙的甜葡萄酒,糖分多,酒无色透明。
葡萄酒的网络释义
葡萄酒
葡萄酒的翻译
葡萄酒造句
汉字详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pu2 [台湾四县腔] pu2 [宝安腔] pu2 [海陆丰腔] pu2 [客英字典] pu2 [陆丰腔] pu3 [客语拼音字汇] p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酺 | 薄胡 | 並 | 模 | 平聲 | 虞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bʰu | bo/bu |
详细解释
——如“葡萄”(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o2 t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台湾四县腔] to2 tau2 [东莞腔] tau2 [客英字典] tau2 [梅县腔] tau2 [陆丰腔] to3 [宝安腔] tau2
◎ 潮州话:to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陶 | 徒刀 | 定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dau | dʰɑ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从酉(
)。“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2) 同本义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说文》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
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3) 又如:酒肆(酒店);酒水(酒;筵席);酒生(酒保,酒店伙计);酒务(酒店)
(4) 酒席,酒筵 。如:酒坐(酒席);酒场(酒会)
动词
(1) 饮酒 。如:酒面(席前,斟满一杯酒暂时不饮,先行酒令,叫“酒面”);酒底(席间,每行完一次酒令,饮一杯酒,叫“酒底”)
(2) 以酒荐祖庙
卜辞所载之酒字为祭名。考古者酒熟而荐祖庙,然后天子与群臣饮之于朝。——罗振玉《殷虚文字类编》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u3 [梅县腔] ziu3 [沙头角腔] tsieu3 [客语拼音字汇] jiu3 [客英字典] ziu3 [陆丰腔] ziu3 [宝安腔] ziu3 [东莞腔] ziu3 [台湾四县腔] zi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酒 | 子酉 | 精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ciux/ziov | tsĭə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