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脚点
词语释义
原指在外的住宿处。比喻行为的目标或结局。
落脚点的国语词典
工作或问题的重点。
如:「判断事情,若不掌握落脚点,容易得到错误的结论。」
落脚点的网络释义
落脚点
落脚点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à
动词
(1) 丢了,漏掉 。如:丢三落四;这里落了两个字
(2) 忘了拿,没注意取 。如:我忙着出来,把票落在家里了
(3) 落后 。如:落下很远;落在后面
(4) 没有上,误 。如:落了一个星期的课
(5) 另见
lào
名词
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 。如:落子馆(演北方曲艺杂耍的场所)
动词
(1) 捞,赚
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西游记》
(2) 又如:落褒贬(落下不是);落亏欠(欠下人情债)
(3) 脱落;退去 。如:落后(退色)
(4) 错失 。如:落枕(又名失枕。因睡觉时受寒或枕枕头的姿势不合适,以致脖子疼痛,转动不便)
(5) 倒,倒下 。如:落炕(方言。病得不能起床)
(6) 另见
luō
(1) ——“大大落落”(
):方言。形容态度大方(2) 另见
luò
动词
(1) (形声。从艸,洛声。本义:叶落,花落)
(2) 同本义
落,凡草曰零,木曰落。——《说文》
草木黄落。——《礼记·月令》
及荣华之未落兮。——《楚辞·离骚》
唯草木之零落兮。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卫风·氓》
人闲桂花落。——唐· 王维《鸟鸣涧》
落英缤纷。——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叶落树下。——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纷堕如落叶。——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落红(落花);落花媒人(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撮合人);落英缤纷(落地零乱的样子);落木(落叶);落花时节(指暮春季节)
(4) 脱离;脱身 。如:落荒而走(逃离战场,奔向荒野)
(5) 泛指下落;下坠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后赤壁赋》
牙齿半落左耳聋。——杜甫《复阴》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其印自落。——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鸡鸣月落。——明· 魏禧《大铁椎传》
贼应声落。
(6) 又如:贼应声落;落土(指太阳或月亮下山);落山(指太阳下山);落羽(指受伤坠地的鸟);涨落;落生(射落生灵,即猎取鸟类);落帽(帽子为风吹落);落絮(落下的丝絮。比喻飘落的柳絮;比喻飘落的雪花);落潮(退潮);落雁沉魚(形容女子貌美所用之詞);落坐(坐下);落台(下台;了結);落地罩(可以坠到地面的帷幕)
(7) 掉进;掠?
不可落于敌人之手。——清· 全祖望《梅花岭記》
几落贼手死。——宋· 文天祥《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8) 又如:落局(落入骗局);落夜(入夜)
(9) 耽误;荒废
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庄子·天地》
(10) 又如:落索(萧索);落然(荒废的样子)
(11) 衰败
盛而不落者,未之有也。——《管子·宙合》
(12) 又如:落漠(落拓,潦倒);落羽(羽毛摧落。比喻失意);落薄(落魄;潦倒失意);落拓(落魄;穷困失意;放荡不羁);落膘(指牲畜变瘦)
(13) 除去;特指免去职务等 。如:落台(卸去公职)
(14) 止息;停留;亦指留下
众婆子步下围随至一垂花门前落下。——《红楼梦》。又如:落市(歇市,停止营业);落草(停止);落夜(住宿,过夜)
(15) 遗留在后面 。如:落卷(没有录取的卷子);落名(考试落第);落脚货(剩下来的布头零碎)
(16) 归属 。如:落着(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落台(結束,告一段段)
(17) 得到
俺若是一心行正,落一个万古名扬。——《射柳捶丸》
(18) 又如:落不的(得不到);落来(得到某种结果);落定(成为定局);落保(担保)
(19) 克扣,中饱钱财 。如:落钞(经手银钱时私下克扣一小部分);落腰(收进腰包);落阁(中饱私囊;从中渔利);落钱(侵吞经手钱财)
(20) 古代宫室建成时举行祭礼
楚子成 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左传·昭公七年》
(21) 又如:落成
(22) 通“络”。羁勒,用网状物兜住
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庄子·秋水》
成玄英 疏:“牛鼻可穿,馬首可絡。”
(23) 中医的经络系統
原人血脉经落骨髓。——《汉书·艺文志》
形容词
(1) 衰败;零落;稀疏
家贫,宾客益落。——《史記》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落解粥(极稀的粥);落然(冷落);落堕(零落);落驿(稀疏,零落)
名词
(1) 停留的地方 。如:落着(落著。下落,分晓);落点(指球着落的位置)
(2) 居处
矗不知几千万落。——唐· 杜枚《阿房宫赋》
(3) 又如:院落;部落;村落
量词
(1) 叠,摞 。如:公公拿着一落砖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ok8 [陆丰腔] lok8 [海陆丰腔] lok8 lak8 lap7 lau5 [梅县腔] lok8 [台湾四县腔] lok8 lak8 lap7 lau5 [客英字典] lok8 [东莞腔] lok8 [宝安腔] lok8 [客语拼音字汇] lau4 log6
◎ 潮州话:loh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落 | 盧各 | 來 | 鐸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一等 | 宕 | 唐 | lɑk | lak |
详细解释
jiǎo
名词
(1)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2) 同本义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3)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4) 足的别称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6)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8)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如:茶脚;酒脚
(9) 脚步 。如:脚头(脚步,行动)
(10) 担任传递或运输的人 。如:脚家(脚夫);脚子(旧时对搬运工人的蔑称);脚户(脚夫);脚步钱(跑腿钱);脚费(脚钱);脚乘(运载工具,如舟车骡马等;指搬运费)
(11) 帮手
我又不能自去,少不得要他作脚。——《红楼梦》
(12) 末端 。如:脚舰(系在战船尾部备用的小船);太阳光线的末端叫日脚
jué
名词
(1)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崛,山短高也。——《说文》
崛,特立也。——《埤苍》
神明崛其特起。——张衡《西京赋》
洪台崛其独出兮。——《文选·扬雄·甘泉赋》
(2) 又如:脚儿(也作“角儿”、“脚色”);脚色(出身履历;演员;人物)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ok7 [客英字典] giok7 [台湾四县腔] giok7 ka2 [梅县腔] giok7 [海陆丰腔] giok7 ka2 [宝安腔] giok7 [陆丰腔] giok7 [东莞腔] gio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腳 | 居勺 | 見 | 藥開 | 入聲 | 藥 | 開口三等 | 陽 | 宕 | kiak | kĭa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黑,占声。本义:斑点)
(2) 细小的黑色斑痕
点,黑也。——《说文》。按,小黑曰点。
(3) 又如:墨点儿;斑点;污点;点缺(瑕疵,缺点);点漆(形容极黑)
(4) 小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 辛弃疾《西江月》
(5) 又如:雨点;掉点儿(落下稀疏的雨点);点叶(叶上的斑点);点璧(白璧的斑点)
(6) 汉字笔画名 。如:横、竖、撇、点、折。又指旧时读书标明句逗及品评文章所用“、”号及其动作。如:点撇(文字的点和撇)
(7) 数学名词。数学上表示小数的符号叫小数点,省称为“点”。
(8) 几何系统,尤指欧几里得的几何系统中未下明确定义的成分之一 。如: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9) 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又分五点
五更三点索金车,尽放宫人出看花。——唐· 王建《宫词一百首》
(10) 点钟,时间单位,等于时钟每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如:上午九点
(11) 糕饼类小食 。如:早点;名点;茶点
(12) 方面 。如:特点;重点;从这点上去看
(13) 节奏;节拍 。如:点拍(音乐的节拍)
(14) 一种特制响器,两端作云状,名为云板,也称点。旧时官署、邸宅以打点为报事集众的信号
雨村尚未看完,忽闻传点。——《红楼梦》
(15) 运销各式各样产品、供应和设备的零售店,最初是为人口稀少地区服务的 。如:据说龚文保在白湘寺办点
(16) 一定的处所或程度的标点 。如:据点;沸点
(17) 规定的时间 如:船误点;火车准点到达
动词
(1) 引申为玷污
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汉书·司马迁传》
唐虞点灼而毁议。——《楚辞·怨世》
(2) 又如:点污(玷污,特指奸污);点染(玷污)
(3) 用笔加点。多用以描绘物象,审识章句,或表示删除的意思
灭谓之点。——《尔雅·释器》。注:“以笔灭字为点。”
(4) 又如:点化(用笔描绘景物;把前人诗句加以改头换面);点定(改正文字或句读);点窜(改动字句);点书(圈点书籍);点额(化妆;梳妆)
(5) 指定,选派
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如:点行(按照名册顺序抽丁入伍);点差(点派差遣);点菜;点将
(7) 旧时对官吏的选派、委放 。如:点差(指派差遣)
(8) 指点,提说 。如:点拨;点点搐搐(指指点点);点手(招手;指点);点头知尾(一点即通。形容十分聪明)
(9) 暗示 。如:一点他就明白了;点眼(有意用某种行动引人注意)
(10) 查对,检核 。如:清点;盘点;点视(检查,查看);点勘(检核);点验(逐一检查审验);点集(按名册征集);点阅(点名查阅)
(11) 引燃,燃 。如:点爆竹;点香烛;点渔灯
(12) 评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 又如:点文(评点文章);点抹(评点)
(14) 冲,泡 。如:点汤(用沸水冲药末,以制药汤;宋时习俗。客到设茶,客去送汤);点茶(用沸水泡茶的方法;泡茶)
(15) 中,着 。如:点鼓(击鼓)
(16) 短暂接触
猴首之足,亦仅点半趾,跃陟甚难。——《徐霞客游记》
(17) 选,选拔 。如:点戏(挑选、指定戏目);点简(喻挑选玩弄对象);点穴(迷信者看墓地风水,寻求龙脉结穴之处。以为葬在此处可福及子孙);点绣女(挑选宫女)
(18) 向下微动 。如:蜻蜓点水;点头会意(形容善于察颜观色);点首吐舌(形容惊讶赞叹)
(19) 掉下,漏出,外溢或挤出成滴状的液体 。如:点眼药;点试(滴点眼药水试试);
(20) 装饰 。如:点景(装饰盆景);点缀;点衬(装点)
量词
(1) 有些但不确定的量、数、范围或程度 。如:给我点纸;读点鲁迅的书
(2) 表示少量。点儿化
孤光一点萤。——清· 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3) 又如:多做一点儿工作;上点儿水
(4) 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多用于否定式 。如:这本书我一点儿还没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