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满教

sà mǎn jiào [sa man jiao]
繁体 薩滿教
注音 ㄙㄚˋ ㄇㄢˇ ㄐ一ㄠˋ

词语释义

一种原始宗教。流行于亚洲﹑欧洲的极北部等地区。

词语解释

  1. 一种原始宗教。流行于 亚洲 、 欧洲 的极北部等地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萨满教是一种类似巫术的原始宗教,巫师称为甘,故又称甘教。萨满教的教义,以为整个宇宙由至尊统治,至尊居于天的最上层。善神居在天上,恶神居在地下,人类居在地上。恶人死后,打入黑暗地狱。人想升天,须由本人在天上的祖先绍介,人想和祖先交往,必须通过萨满巫师。”

引证解释

⒈ 一种原始宗教。流行于亚洲、欧洲的极北部等地区。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萨满教是一种类似巫术的原始宗教,巫师称为甘,故又称甘教。萨满教的教义,以为整个宇宙由至尊统治,至尊居于天的最上层。善神居在天上,恶神居在地下,人类居在地上。恶人死后,打入黑暗地狱。人想升天,须由本人在天上的祖先绍介,人想和祖先交往,必须通过萨满巫师。”

萨满教的国语词典

崇拜自然、精灵,并以能与精灵沟通的灵媒萨满为中心的宗教。相信众天体均有神灵居住,只有萨满能直接与之沟通,因此萨满亦具有治病及预卜未来的能力,集巫术、符咒、及自然信仰而成。多流行于以狩猎、采集为生的原始民族之间,主要信仰者为北亚乌拉阿尔泰一带的沃古尔、奥斯加克、萨莫耶德、通古斯等民族。

萨满教的网络释义

萨满教

  • 萨满教:中国少数民族民间信仰活动
  • 萨满教:[美]米尔恰·伊利亚德所著书籍
  • 萨满教的翻译

    英语: Shamanism
    德语: Schamanismus (S, Philos)​

    萨满教造句

    精神方法可以帮助人做到,如许多形式的冥想和其他瑜伽训练、佛教、苏菲派和萨满教。
    他们的宗教将萨满教和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他们相信人生是一个永远轮回不断循环的过程。
    苏联解体后,游牧民恢复了原来的生活方式,萨满教与佛教再次兴盛起来。
    他们的萨满教巫医崇敬这种生物,认为每只蜜蜂都有一个灵魂。
    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萨满教。
    乌龟壳的四周围绕着被科学家称为萨满教的人类骸骨。
    他们最初信奉萨满教,过着游牧生活。
    本文运用八旗谱牒资料,对萨满教与祭祀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
    楚文化中的巫术或仪式属“亚美-文化连续体”中的萨满教范畴。
    这引出了对萨满教的发现和探究我内在本能的强烈欲望。
    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目前均有数量不等的信徒,而且萨满教在民间影响很大。
    契丹人葬俗中采用面具覆面这一习俗,应是在萨满教的宗教习俗的仪轨下才产生的。
    在萨满教中,艺术用作一种个人方式来演示灵魂深处的内涵并传递为有意识的思想。
    萨满教话语代表了韩民族的精神,这一观念在韩国很重要的一群民族主义知识人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如今,萨满教只是在少数地区幸存了下来,但是它的一些影响仍能够在其它的宗教中寻到踪迹。
    祖以万在萨满教和深奥的炼金术起源中被提到。
    萨满教道士是超自然的行家里手,而且能够释梦。
    藏传佛教替代萨满教,是一个相当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
    祭敖包原本是萨满教的一项图腾祭祀活动,后来喇嘛教取代萨满教后,这一祭祀活动也被纳入到喇嘛教,同时增加了宗教色彩。
    最后,我们是否欢迎继续保持危重病人和他们的医生之间的类似老萨满教的关系;从人的角度那是不可避免的。

    汉字详情

    [sa]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BUT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NLH
    四角: 442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佛教用语,即菩萨 。如:萨埵(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也称“菩萨”,即大士,大菩萨);萨般若海(指极乐世界)

    (2) 姓。明有萨琦

    英文翻译

    Buddhist gods or immortals

    方言集汇

    ◎ 粤语:saat3

    宋本广韵

    mǎn [man]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AGW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TMB
    四角: 34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填满,布满)

    (2) 同本义

    满,盈溢也。——《说文》

    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屦满矣。——《庄子·列御寇》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奸邪满侧。——《韩非子·扬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黄四娘家花满溪。——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蒌蒿满地。——宋·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初闻涕泪满衣裳。——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 又如:满口胡柴(满口胡说);满坑满谷(形容积聚得特多);满面生花(满面笑容);满天星(指眼里冒出许多金星);满眼(充满视野);满堂(充满堂上);满衍(布满平野,遍野);满肚子(满肚皮。充满肚皮;充满心中);满实(充盈);满怀信心(心中充满自信心);满脸春色(满脸春风。比喻满脸充满喜悦的笑容);满听(满耳);满溢(太多而漫出);满生生(很满的样子);满心(心中充满某种情绪或意愿);满礼(满理。充足的理由);满顶(不留余地);满饮(斟满而饮)

    (4) 足够,达到一定限度

    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李白《与韩荆州书》

    (5) 又如:满散(功德圆满时的散斋;为祈祷、祝寿等开设道场,期满结束);满日(做工做到规定的年龄期限);满服(服丧期满);满破(最多;大不了);满话(没有回旋余地的话);拉满弓(又叫满把)

    (6) 通“懑”。烦闷

    …欢欣愤满以送之。——《说苑·善说》

    故烦满而囊缩。——《素问·热论》

    形容词

    (1) 饱满;丰满

    穗阅而青零,多秕而不满。——《吕氏春秋·审时》

    (2) 郁闷,闷塞不畅

    必至下胀而上满。——《老残游记》

    (3) 全,整个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满坐宾客。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 又如:满不在意(全然不放在心上,不当一回事);满天打油飞(方言。谓到处游荡,没有落脚的地方);满处(到处);满世界(到处);满堂(整个堂上);满岁(一年,整年);满处(犹到处)

    (5) 自满

    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克勤于邦,克勤于家,不自满假。——《书·大禹谟》

    踌躇满志。——《庄子·养生主》

    (6) 又如:满大(自满自大);满招损,谦受益(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满假(自满自大);满望(满足所望)

    (7) 特指月圆 。如:月满(月圆);满魄(圆月)

    名词

    (1) 中国少数民族名。“满族”

    (2) 姓

    副词

    很——表示程度 。如:满对;满高兴

    英文翻译

    fill; full, satisfied

    方言集汇

    ◎ 粤语:mun5

    宋本广韵

    jiào,jiāo [jiao]
    部首: 425
    笔画: 11
    五笔: FTB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DOK
    四角: 48440

    详细解释

    jiāo

    动词

    (1) 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别人

    十三教汝织。——《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教其不知,而恤其不足。——《左传》

    (2) 又如:教课;教书;手把手教;教唱歌;教倌(教入塾);教老者(方言,教员);教率(教授引导);教书匠(对教师的谑称)

    (3) 使;令;让

    曲罢能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

    (4) 另见 jiào

    jiào

    动词

    (1) (会意。从攴( pū),从孝,孝亦声。“攴”,篆体象以手持杖或执鞭。在奴隶社会,奴隶主要靠鞭杖来施行他们的教育、教化。本义:教育,指导)

    (2) 同本义

    上所施下所效也。——《说文》

    以教国子弟。——《周礼·师氏》。注:“教之者,使识旧事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教者,民之寒暑也。——《礼记·乐记》

    教,文之施也。——《国语·周语》

    精华,教政之本也。——《春秋繁露》

    君有此教士三万人。——《管子·小匡》

    修教三年。——《韩非子·五蠹》

    宁有政教。——《史记·货殖列传》

    择师而教。——唐· 韩愈《师说》

    以教吾子。——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昨日蒙教。——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以见教。

    (3) 又如:教治(教化,教育);教禁(教化和禁令);教读(教师);教读老夫子(教书老先生);教民(教育人民);教迪(教育开导启迪);教帖(古代公侯、大臣所下的手谕、命令);教当(教唆);教示(教导、训诲);教戒(教导和训戒);教告(教导教诲);教演(教练,演练);教阅(操演,检阅);教坊司(管理伎乐的机构,专司音乐、戏曲、舞蹈的教习、排练及演出等事宜);教门儿(某种人,某类职业的人);教引嬷嬷(教日常礼节的老年妇女)

    (4) 叫;让

    教我先威众。——《史记·陈涉世家》

    教善才服。——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教从何处。——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教令

    名词

    (1) 宗教 。如:信教;教民(指信仰基督教的人);教乘(指佛教、佛法);教法(宗教的理论)

    (2) 教育;教材

    五教,诗、书、乐、易、春秋也。——《礼记·经解》

    明七教以兴民德: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朋友、宾客也。——《礼记·王制》

    (3) 又如:教刑(古时学校里使用的刑罚);教席,教职(教师的职位);教术(教法,教数。教育的方法);教泽(教育的恩泽);教象(教育规则的条文)

    (4) 另见 jiāo

    英文翻译

    teach, c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gau1 gau5 [陆丰腔] gau5 gau1 [客英字典] gau5 gau1 [宝安腔] gau1 | gau5 [东莞腔] gau5 [沙头角腔] gau1 gau5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gau4
    ◎ 潮州话: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肴平聲開口二等kaukrau/k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