萑苇

huán wěi [ huan wei]
繁体 萑葦
注音 ㄏㄨㄢˊ ㄨㄟˇ

词语释义

1.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 2.竹的一种。

词语解释

  1. 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朱熹 集传:“萑苇,即蒹葭也。” 汉 应劭 《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论语》:‘谁能出不由户。’故用苇者,欲人子孙蕃殖,不失其类,有如萑苇。”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城西录》:“柳荷千顷,萑苇生之。”

  2. 竹的一种。

    《易·说卦》:“为苍筤竹,为萑苇。” 孔颖达 疏:“萑苇,竹之类也。”

引证解释

⒈ 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朱熹集传:“萑苇,即蒹葭也。”
汉应劭《风俗通·祀典·桃梗苇茭画虎》:“《论语》:‘谁能出不由户。’故用苇者,欲人子孙蕃殖,不失其类,有如萑苇。”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城西录》:“柳荷千顷,萑苇生之。”

⒉ 竹的一种。

《易·说卦》:“为苍筤竹,为萑苇。”
孔颖达疏:“萑苇,竹之类也。”

萑苇的网络释义

萑苇

  • 萑苇是指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
  • 汉字详情

    huán [huan]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WYF
    五行:
    仓颉: TOG
    四角: 44215

    详细解释

    名词

    (1) 芦类植物 。初生名“菼”,幼小时叫“蒹”,长成后称“萑”

    八月萑苇。——《诗·豳风·七月》

    (2) 又如:萑苇(两种芦类植物:蒹长成后为萑,葭长成后为苇);萑蒲(两种芦类植物);萑泽(芦滩。谓盗贼出没处)

    英文翻译

    grass used for making mats; Huanpu, place famous for robbers

    方言集汇

    ◎ 粤语:wu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an2 wan2 [客英字典] van2 fan2 [海陆丰腔] fan2 w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追脂A合平聲合口三等脂Atɕwicjyi/tjvi
    wěi [wei]
    部首: 301
    笔画: 7
    五笔: AF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QS
    四角: 445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韦声。本义:芦苇) 同本义

    苇,大葭也。——《说文》

    震为萑苇。——《易·说卦》

    (2) 又如:苇车(简陋的柴车);苇杖(蒲鞭,用以施轻刑的草鞭子);苇索(一种用蒲苇编结而成的绳索。古代于年节时,将苇索装结于门上,以祛除邪鬼、邪气);苇茭(苇草编织的绳索);苇戟桃杖(用芦苇做戟,以桃木制杖。为古代祛除恶鬼的物品);苇荻(苇苕。芦苇);苇莞(苇草和蒲草。亦指这两种草编成的席子);苇带(用苇草编成的衣带);苇笮(用苇草制成的绳索。笮,竹索);苇薄(苇席)

    英文翻译

    reed

    方言集汇

    ◎ 粤语:wa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