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止

cuì zhǐ [ cui zhi]
注音 ㄘㄨㄟˋ ㄓˇ

词语释义

1.聚集。止,语尾助词。

词语解释

  1. 聚集。止,语尾助词。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梅,有鴞萃止。” 毛 传:“萃,集也。”《周书·儒林传·沉重》:“所望凤举鸿翻,俄而萃止。” 宋 苏轼 《答孔毅父》:“日至阳长,仁者履之,百顺萃止。”

引证解释

⒈ 聚集。止,语尾助词。

《诗·陈风·墓门》:“墓门有梅,有鴞萃止。”
毛传:“萃,集也。”
《周书·儒林传·沉重》:“所望凤举鸿翻,俄而萃止。”
宋苏轼《答孔毅父》:“日至阳长,仁者履之,百顺萃止。”

萃止的网络释义

萃止

  • 萃止,读音为cuì zhǐ ㄘㄨㄟˋ ㄓㄧˇ,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聚集。
  • 汉字详情

    cuì [cui]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YW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YOJ
    四角: 4440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艸,卒声。本义:草丛生的样子)

    (2) 同本义

    萃,草盛貌。——《集韵》

    (3) 通“悴”

    (4) 又如:萃辱(劳苦和屈辱);萃恶(脸色憔悴)

    (5) 通“崒” 。如:萃萃(崒崒。巍巍高大的样子)

    动词

    (1) 引申为聚集,聚拢

    翡翠胁翼而来萃兮。——司马相如《长门赋》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萃于一堂

    (2) 又如:荟萃(会集);萃止(聚集。止,语尾助词);萃次(汇总并按次序编列);萃萃(聚积的样子);萃丛(聚集的样子)

    名词

    (1) 群,类。聚在一起的人或事物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2) 又如:萃类(同类;同僚)

    英文翻译

    dense, thick, close-set; to collect toge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5 [客英字典] cui5 [海陆丰腔] cui5 [梅县腔] cui5 [宝安腔] cui5 [客语拼音字汇] cu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秦醉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dzʰwizyih/dzvih
    zhǐ [zhi]
    部首: 447
    笔画: 4
    五笔: HHH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LM
    四角: 21100

    详细解释

    名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动词

    (1) 停住,中断进程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副词

    (1) 仅;只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英文翻译

    stop, halt, desist; de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东莞腔] zi3 [海陆丰腔] zh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宝安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市上聲開口三等cjix/tjiiotɕ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