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仪

fěi yí [fei yi]
繁体 菲儀
注音 ㄈㄟˇ 一ˊ

词语释义

菲仪 fēiyí

(1) 谦辞,菲薄的礼物

my small gift

词语解释

  1. 谦词。菲薄的礼物。

    宋 杨万里 《罗氏定亲启》:“十世可知,继好復从於今始;两端而竭,菲仪仍守於旧规。”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醋钵儿》:“清梦断柳营风月,菲仪表梓里葭莩。” 闻一多 《红豆》诗:“这些算了我赎罪的菲仪。”

引证解释

⒈ 谦词。菲薄的礼物。

宋杨万里《罗氏定亲启》:“十世可知,继好復从於今始;两端而竭,菲仪仍守於旧规。”
明陶宗仪《辍耕录·醋钵儿》:“清梦断柳营风月,菲仪表梓里葭莩。”
闻一多《红豆》诗:“这些算了我赎罪的菲仪。”

菲仪的国语词典

微薄的礼物,送礼时自谦之词。

菲仪的网络释义

菲仪

  • 菲仪出自《罗氏定亲启》,解释为谦词,菲薄的礼物。。
  • 反义词

    菲仪造句

    菲仪表姐,这是我和表哥的一点私事,那几个小子是外门的杂役,我和表哥去山下玩的时候认识的。
    那个叫菲仪的妹妹还没来电话啊?是不是该给她打个?漂亮妹妹得抓紧才行。
    所以胡雪岩没有跟他商量,你跟他商量没有用嘛,他完全没有跟他商量,他就自己包了个红包,上面写两个字叫做菲仪。
    陈朝海脑袋有些短路了,眼前的事有些太思所菲仪了,一只乖的像猫一样的猛虎,一只拖着扫把一样的尾巴,在地上摇来摇去的狼?他既害怕又惊奇,有些不知所措了。
    林老粗你这个武痴,在我面前说这些真的合适吗?我这么疼菲仪,你看不见啊!
    我叫奥斯菲仪,是奥斯特爷爷叫我来找你的,听说你来到了这,他亲自叫我请你过去。
    今日不曾特备赏物,只有几件暹罗、安南、琉球诸国贡使的奉上之礼,权作菲仪,少表微忱而已。

    汉字详情

    fēi,fěi [fei]
    部首: 301
    笔画: 11
    五笔: ADJ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LMY
    四角: 44111

    详细解释

    fēi

    形容词

    (1) 花草的香气很浓的——常叠用

    菲菲,香也。——《广雅》

    芳菲菲兮满堂。——《楚辞·东皇太一》

    别来春物已再菲,西望不见红日围。——苏轼《作书寄王晋卿忆前年寒食北城之游》

    (2) 又如:菲薇(草木茂密的样子)

    名词

    (1) 一种无色结晶烃C 14 H 10 ,熔点约100°C,其母核由某些生物碱降解生成,用于染料和药物的合成

    (2) 菲律宾的简称

    (3) 另见 fěi

    fěi

    名词

    (1) (形声。从艹,非声。本义:菲菜,一种芜菁类植物。又名芴、刹恕⑼凉)?

    (2) 同本义

    菲,芴也。——《说文》

    菲,芴。——《尔雅》。注:“即土瓜也。”

    采葑采菲。——《诗·邶风·谷风》

    (3) 又如:采菲(采集菲菜)

    (4) 通“剕”( fèi)。刖足,即断足,古代五刑之一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荀子·正论》

    (5) 通“屝”( fèi)。草鞋,蔴鞋

    不杖,不菲,不次。——《礼记·曾子问》

    手为错,足下无菲。——《古诗·孤儿行》

    形容词

    (1) 微薄;使之微薄

    菲,薄也。——《小尔雅》

    不以菲废礼。——《礼记·坊记》

    菲饮食。——《论语》

    菲履赭衣。——《汉书·刑法志》。注:“草履也。”

    卑宫菲食。——陆机《辨亡论》

    (2) 又如:菲陋(才学微薄);菲葑(比喻微贱之人);菲才寡学(才能小而学识浅);菲己(待己菲薄)

    (3) 另见 fēi

    英文翻译

    fragrant, luxuriant; the Philippines

    方言集汇

    ◎ 粤语:fei1 f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fui3 [客英字典]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fi3 [梅县腔] fi1 fui1 [宝安腔] fui1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芳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phyoi/phvoipʰĭwəi
    [yi]
    部首: 221
    笔画: 5
    五笔: WY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K
    四角: 242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2) 同本义

    令仪令色,小心翼翼。——《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

    心质平理,其仪安闲。——《人物志》

    (3) 又如:仪状(容貌形状);仪观(容貌威仪);仪宇(仪容;器量);仪缀(威仪,外观);仪止(仪表举止);仪采(仪表风采);仪相(仪表容貌);仪形(仪容;形体);仪状(仪容形状);仪望(仪容;外表);仪干(仪容体格);仪操(仪容节操);仪举(仪容举止)

    (4) 法度;礼法

    仪,度也。——《说文》。徐锴系传:“度,法度也。”

    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将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与不仁,譬之犹分黑白也。——《墨子》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国语》

    (5) 又如:仪刑(法式,作为模范);仪令(法令);仪准(法度标准);仪则(法则);仪司(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6) 典范;表率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楚辞》

    上者,下之仪也。——《荀子》

    (7) 又如:仪范(作为典范);仪象(以为模式);仪形(典范;楷模);仪型(楷模,典范)

    (8) 礼仪。仪式;礼节

    礼仪卒度。——《诗·小雅·楚茨》

    肄仪为位。——《周礼·春官·小宗伯》

    十六知礼仪。——《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如:礼仪(礼节和仪式);仪部(礼部);仪文(礼仪的形式);仪位(礼仪、爵位);仪检(礼仪法式);仪台(行礼仪的高台);仪序(礼仪的秩序);仪制(礼仪制度及其具体规定)

    (10) 仪仗

    仪马之设,自汉始也。——《事物纪原》

    (11) 又如:仪马(仪仗队的马);仪刀(皇帝仪仗中所用的刀);仪剑(仪卫所持之剑);仪卫(仪仗与卫士的统称);仪驾(皇太后、皇后的仪仗)

    (12) 礼物,馈赠给某人或单位的钱或物

    且出此间,备些祭仪。——《古今小说》

    (13) 又如:寿仪;谢仪

    (14) 测量和记录观察量现时值的装置 。如:爆燃仪;应变仪;子午仪

    (15) 姓

    动词

    (1) 取法;效法

    仪肖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抱朴子》

    (2) 又如:仪式(取法)

    (3) 拟想;推测;忖度

    皆心仪霍将军女。——《汉书·外戚孝宣许皇后传》

    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国语》

    (4) 又如:仪图(揣想,忖度)

    (5) 匹配

    我仪图之。——《诗·大雅·庶民》。笺:“仪,匹也。”

    丹朱凭身以仪之。——《国语·周语上》。韦昭注:“仪,匹也。”

    帝体丽明,仪表作贰。——《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6) 又如:仪比(比拟;比匹)

    (7) 测度 。如:仪天(测候天体);仪衡(测度衡量)

    英文翻译

    ceremony, rites gifts; admire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宋本广韵

    菲仪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