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哥

yīng gē [ ying ge]
繁体 鶯哥
注音 一ㄥ ㄍㄜ

词语释义

鹦鹉的俗称。

词语解释

  1. 鹦鹉的俗称。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泥孩》:“ 宋 时 临安 风俗,嬉游湖上者,竞买泥孩、鶯哥等物。”

引证解释

⒈ 鹦鹉的俗称。

清葆光子《物妖志·杂类·泥孩》:“宋时临安风俗,嬉游湖上者,竞买泥孩、鶯哥等物。”

莺哥的网络释义

莺哥 (小说《华胥引》人物)

  • 莺哥是唐七公子小说《华胥引》第二卷“十三月”篇的女主角,职业是一名杀手,身姿妙曼,容颜丽得惊人,像水墨画里勾出来似的,漆黑长发似绢丝泼墨。开始是容府捡回去训练成杀手的一把刀,懵懂地倾心恩人容浔,在伤心绝望下完成她最后一个任务—代替锦雀嫁于郑国景侯——容垣,却在与容垣的相处中真正地寻获了真爱,最后与容垣生死相随,同穴而眠。世间无十三月,人世再无莺哥。长不过十三月的爱情,似一场繁花凋零。
  • 汉字详情

    yīng [ying]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PQ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BPM
    四角: 441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鸟,荣省声。本义:鸟羽有文彩的样子) 同本义

    春莺,《考声》:‘莺,鸟毛有斑纹貌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有莺其羽。——《诗·小雅》

    (2) 又如:莺背色(浅黄带绿的颜色);莺粉(黄色的粉)

    名词

    (1) 黄莺 。又称黄鹂、仓庚等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千里莺啼绿映红。——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2) 又如:莺花队(指妓女行列);莺花寨(莺花市),莺花阵(指妓院);莺语(莺的鸣叫声);莺歌(莺鸣蜿转如歌);莺谷(黄莺栖止的山谷。比喻人在显达以前的处境);莺娇(莺声娇美。比喻女子美妙的歌声);莺簧(莺篁。指莺声悦耳如笙簧。常用以喻指笛声);莺啭(莺啼;也形容声音像莺啼般动听)

    (3) 喻春日景物 。如:莺花(黄莺和花朵。指春日景物);莺时(暮春时节);莺燕(莺和燕。因为都是春鸟,所以也用以代指春日景物);莺啼燕语(指春天的景物)

    英文翻译

    oriole, green finch; Sylvia species (var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ang1

    宋本广韵

    [ge]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SKS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RNR
    四角: 106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二可。“可”,有“快乐”、“欢乐”的意思。《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 毛传:“哿,可。”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六:“哿与哀对文,哀者忧悲,哿者欢乐也。……《毛传》训哿为可,可亦快意惬心之称。”“哥”似即“歌”之本字。本义:歌)

    (2) 通“歌”。咏,唱,奏乐

    召公卒,而民人思 召公之政,怀裳树不敢伐哥咏之,作《甘棠》之诗。——《史记·燕召公世家》

    诚信著于天下,醇德流乎四海,则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执禽而朝之。——《盐铁论》

    (3) 又如:哥钟(即歌钟,古代打击乐器);哥咏(歌咏)

    (4) 哥哥

    哥,声也。从二可。——《说文》。按,发声之语,如可而平,今以称兄之词。

    再拜跪奠大哥于座前,伏维哥孝友慈惠,和易谦恭。——唐· 白居易《祭浮梁大兄文》

    (5) 又如:大哥;二哥;哥嫂;哥子(哥哥;对男孩的称呼)。亦用于对同族和亲戚中兄长的称呼。如:叔伯哥

    (6) 对年稍长者或年龄跟自己差不多的男子的尊称或昵称 。如:张大哥;李大哥;哥们(男子之间的昵称)

    (7) 唐代常称父为哥

    (8) 对丈夫的昵称。尤其是小两口之间 。如:送哥参军

    (9) 宋代著名瓷窑“哥窑”的简称

    英文翻译

    elder br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go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o1 [梅县腔] go1 [陆丰腔] go1 [客英字典] go1 [海陆丰腔] go1 [客语拼音字汇] go1 [宝安腔] go1 [沙头角腔] go1 [东莞腔] go1
    ◎ 潮州话:g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俄平聲開口一等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