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

huò dé xìng miǎn yì [ huo de xing mian yi]
注音 ㄏㄨㄛˋ ㄉㄜˊ ㄒ一ㄥˋ ㄇ一ㄢˇ 一ˋ

词语释义

获得性免疫 huòdéxìng miǎnyì

(1) 天然易感群组内一成员所取得的(如受某些疾病侵袭后取得的或因注射适当的抗原而诱导的)免疫

acquired immunity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由于患过某种疾病或接受过预防接种,体内对这种疾病的病原体产生了抗体,因而获得的免疫。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艾滋病)。
2、接种疫苗的机理是在感染之前激活宿主获得性免疫。
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系指艾滋病毒感染最晚期,感染者可在受感染10至15年后发病。
4、在此多年以前,斯坦曼就对二次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反应,获得性免疫)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5、因此,IL-18为联系机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活性分子。
6、目的探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诊断。
7、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肺部机遇性感染的X线及CT表现。
8、研究表明,TLR对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都有调控作用,与抗结核感染免疫有关的主要是TLR2和TLR4。
9、最高的发病率国家绝大部分是非洲国家,那里这种疾病经常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HIV)或者艾滋病(AIDS)联系起来:将近140万结核患者同时伴有获得性免疫缺陷。
10、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链接到新的血液疾病。术语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在7月27日第一次被使用。
11、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心脏损伤及相应的心电图改变。
12、巨噬细胞是天然免疫中一类十分重要的效应细胞,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起关键的桥梁作用。
13、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中耳感染的临床特点。
14、因此,IL?12被成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之间的桥梁。
15、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是一种导致肌体免疫力低下而无法抗御感染的致命疾病。
16、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短。
17、我倾向于同意获得性免疫功能缺乏综合症(艾滋病)的发生率能表明这种病对社会的影响。
18、目的:了解健康人群HBV感染及获得性免疫的状况,为更好的防治乙型肝炎提供客观依据。
19、艾滋病的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概括了此疾病的几个主要特征。
20、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结核患者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
21、HIV病毒破坏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白细胞,这使机体容易患机会性感染,患者的这种状况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22、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呈递细胞,是连接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研究进展显著。
23、它们不仅在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被视为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连接点,影响获得性免疫。
24、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手术前后机体自然免疫防御机能和后天获得性免疫机能的对比结果。
25、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26、文中给出了针对多层过滤算法中获得性免疫层的垃圾邮件过滤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垃圾邮件过滤中能得到较高的召回率、精确率和正确率。
27、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是严重威胁医护人员及社会群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和医院发展及经济稳定的重大传染病。
28、这些基因产物控制天然免疫反应并进一步促使抗原特异的获得性免疫。
29、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艾滋病)就是这样一种病。

获得性免疫造句

接种疫苗的机理是在感染之前激活宿主获得性免疫。
在此多年以前,斯坦曼就对二次免疫反应(适应性免疫反应,获得性免疫)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巨噬细胞是天然免疫中一类十分重要的效应细胞,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起关键的桥梁作用。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是一种导致肌体免疫力低下而无法抗御感染的致命疾病。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短。
我倾向于同意获得性免疫功能缺乏综合症(艾滋病)的发生率能表明这种病对社会的影响。
艾滋病的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概括了此疾病的几个主要特征。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呈递细胞,是连接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近年来研究进展显著。
它们不仅在天然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也被视为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连接点,影响获得性免疫。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手术前后机体自然免疫防御机能和后天获得性免疫机能的对比结果。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文中给出了针对多层过滤算法中获得性免疫层的垃圾邮件过滤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在垃圾邮件过滤中能得到较高的召回率、精确率和正确率。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简称艾滋病)是严重威胁医护人员及社会群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和医院发展及经济稳定的重大传染病。
这些基因产物控制天然免疫反应并进一步促使抗原特异的获得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艾滋病)就是这样一种病。

汉字详情

huò [huo]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Q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KHK
四角: 442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犬,蒦( huó)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2) 同本义

获,猎所获也。——《说文》

田获三狐。——《易巽》

舍拔则获。——《诗·秦风·驷賳》

谋于野则获。——《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日畋乐乎?获多乎?——司马相如《子虚赋》

(3) 又如:获兽;获兔;获者(猎得禽兽者)

(4) 俘获

遇犬获之。——《诗·小雅·巧言》

获者取左耳。——《周礼·大司马》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

荻百里孟明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又如:获丑(俘获敌众);获夷(能俘获夷狄者);获解(拘捕押送);拿获

(6) 得到;取得

获,得也。——《小尔雅·广言》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杨恽《报孙会宗书》

初虽劳苦,卒获其庆。——《盐铁论·诛秦》

获莒挐。——《左传·僖公元年》

获宝玉大弓。——《左传·定公九年》

获者坐而获。——《仪礼·乡射礼》

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周礼·朝士》

获有所闻。——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两人并获释。——《明史》

获矢无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获奖;获匹(获偶。得到配偶);获印(得到官印,意为得官);获成(得到和解,得到成功)

(8) 得以,能够 。如:获隽(得以考中);获隽公车(会试得中之意。隽:同“俊”,才智过人。汉以公家车递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为入京应试主人的代称);获申(得以表达);获全(得以保全)

(9) 遭受 。如:获尤(遭怨恨)

名词

(1) 打猎得到的禽兽

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 常过人矣。——《吕氏春秋》

(2) 中国古代奴婢的贱称

行曲则违于臧获, 行直则怒于诸侯。——《韩非子》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动词

(1) (形声。从禾,蒦( huó)声。本义:收割庄稼)

(2) 同本义

获,刈谷也。——《说文》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是获是亩。——《诗·大雅·生民》

载获济济。——《诗·周颂·载芟》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礼记·儒行》

以岁之不获也。——《国语·吴语》

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

不耕获。——《易·无妄》

耕获菑畬,时时利赖其用。——徐光启《甘薯疏序》

(3) 又如:秋获冬藏

(4) 割取草木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诗·小雅·大东》

名词

(1) 收获;收成

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唐甄《潜书·大命》

(2) 得到的成果或利益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

(3) 通“檴”。木名,榆属,叶如榆,皮坚韧,可作姮索甑带

有冽氿泉,无浸穫薪。——《诗·小雅·大东》。郑玄笺云:檴、落,木名也。

英文翻译

obtain, get, receive;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wok6
◎ 潮州话:uag8(uâk) [揭阳、潮阳]uêg8(uêk)

宋本广韵

dé,děi,de [de,dei]
部首: 303
笔画: 11
五笔: TJG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AMI
四角: 262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右边是“贝”(财货)加“手”,左边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里拿着财货,自然是有所得。本义:得到,获得)

(2) 同本义(本来没有而争取得来成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说文》

三人行必得我师焉。——《论语》。释文:“本或作必有。”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难得。——《世说新语·假谲》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工之侨得良桐焉。—— 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闲儿(有空闲时间;得空);得胜回头(宋元说书人在开讲正书前先说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胜回头);得职(获得官职);得情报;得钱;得奖

(4) 找到

知得而不知丧。——《易·文言》

虑而后后能得。——《礼记·大学》。注:“谓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庄子·秋水》

既而得其尸于井。——《聊斋志异·促织》

(5) 得知

故无术者得于不用。——《韩非子》

礼得其报则乐。——《礼记·乐记》。注:“谓晓其义。”

武王得之矣。——《吕氏春秋·义赏》。注:“犹知也。”

(6) 捕获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7) 亦指被捕获;被逮捕。又如:得俊(俘获敌方的勇猛将士)

(8) 成功;完成

已经传人画图样去了。明日就得。——《红楼梦》

(9) 又如:得算(计谋成功);得策(谋略得当)

(10) 适,合

傲啸东轩下,聊复得此生。——陶渊明《饮酒》

(11) 具备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12) 同“德”,恩惠,感恩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孟子·告子上》

地广而不得者国危,兵强而凌敌者身亡。——《盐铁论·击之》

(13) 助动词。能,能够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论语·微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进退不得,为之奈何?——《吴子·应变》

沛公军 霸上,未得与 项羽相见。——《史记·项羽本纪》

(14) 得意,满足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史记·管晏列传》

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世说新语·文学》

(15) 又如:洋洋得意

(16) 看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名词

(1) 收获,心得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词

必须,应该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容词

合适;正确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de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能够或可以。如:我们可粗心不得;她能去我为什么去不得

(2) 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如:我拿得动;那办得到

(3)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如:冷得打哆嗦;笑得肚子痛

(4) 另见 dé;děi

děi

动词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必须有,一定 。如: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成

(2)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3) 又如: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

(4) 表示推测的必然 。如:要不快走,我们就得迟到了

(5) 另见 dé;de

英文翻译

obtain, get, gain, acquire

方言集汇

◎ 粤语:dak1
◎ 客家话:[东莞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diad5 [沙头角腔] diet7 [陆丰腔] det7 [宝安腔] d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təktok
xìng [xing]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HQM
四角: 950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生声。本义:人的本性)

(2) 同本义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说文》

性,质也。——《广雅》

天命之谓性。——《礼记·中庸》

自诚明谓之性。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荀子·性恶篇》

五性者何?仁义礼智信也。——《白虎通》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荀子·正名篇》

(3) 又如:性根(根性;本性);性行(人的禀性和行为);性气(人的个性和脾气);个性(人的本性;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禀性(本性);性尚(本性的爱好和崇尚)

(4) 事物的性质或性能

则天之明,因地之性。——《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物性之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物性之不同。——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性力(指药性和药力);性状;共性(共同具有的性质)

(6) 通“生”( shēng)。生命;生机

莫保其性。——《左传·昭公八年》

民乐其性,而无寇雠。——《左传·昭公十九年》

为炮烙以伤民性。——《韩非子·难势》

性命寿长,终其天年而不夭伤。——《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以治气养性,则身后彭祖。——《韩诗外传·卷一》

(7) 又如:性理(谓生命之原理);性类(犹生类,指有生命的物类)

(8) 性情;脾气

动心忍性。——《孟子·告子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晋· 陶潜《归园田居》

吾性不喜华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性悖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尊德性。——清· 刘开《问说》

(9) 又如:性行淑均(性格和善,品行端正);性耽隐癖(秉性迟钝,甘子寂寞);性起(发脾气);性理(性情和理智)

(10) 性别 。如:男性;女性;雄性;雌性

(11) 语法中词的属性 。如:阳性、阴性、中性

(12) 指与生殖、性欲有关的 。如:性感;性欲

(13) 佛教语。指事物的本质 。与“相”相对。如:性心(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性火(佛教语。谓遍布于一切物质现象的火性);性宗(道家的一宗派,主张以修性为本);性相(性指事物的本性;相指事物的表相)

(14) 内心 。如:性地(聪慧;修养);性窦(心窍);性识(天分,悟性)

英文翻译

nature, character, sex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3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xiang4 xin4 [宝安腔] sin5 [客英字典] siang5 sin5 [陆丰腔] sin5 [梅县腔] siang5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siang5 [沙头角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siang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五勁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正清開去聲開口三等sĭɛŋsiengh/sienq
miǎn [mian]
部首: 207
笔画: 7
五笔: QKQ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NAHU
四角: 274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下面是“人”,上面象人头上戴帽形,是冠冕的“冕”本字。由于假借为“免除”义,另造“冕”字。假借义:免除,避免)

(2) 脱掉;脱落

免,脱也。——《广雅·释诂四》

左右免胄而下。——《国语·周语中》

其将不免乎!——《左传·襄公十年》

免使者而复鼓。——《左传·成公十六年》

免胄而听命。——《国语·晋语六》

秦师过 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谓身不死得免去皮肤也?——《论衡·道虚》

(3) 又如:免胄(脱下头盔);免丧(脱去丧服);免绖(脱去麻带而仅着丧服)

(4) 赦免,释放

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因而获免。——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惠而免之;免囚(被赦免的囚犯);免坐(对罪犯亲属免予治罪);免放(释放);免赦(赦免)

(6) 逃避灾难或罪过

诚得如此,臣免死罪矣。——《韩非子·内储说上》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于溷藩以免。——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即免死。——清· 方苞《狱中杂记》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宋· 苏洵《六国论》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又如:免却(避免,防止);免身(脱身免祸)

(8) 去掉;除掉

了缘道:“这也容易。但我的徒弟乃新出家的,这个可以免得。望列位做个人情。”——《醒世恒言》

(9) 又如:免虑(免得挂念);免试;免学费;免俗(不拘世俗常情);免责(不受责备);免掉(消除,除去)

(10) 罢黜

遂免丞相勃。——《汉书·文帝纪》

宰说,免成役。——《聊斋志异·促织》

多自免去。——《明史》

(11) 又如:免去(免除);免册(罢免的册书);免臣(被罢官的人);免退(撤职)

(12) 豁免 。如:免丁(免除服劳役);免租(免交租税);免债(免除债务);免试(免除考试);免虑(不必挂念,放心)

(13) 生孩子。同“娩”

将免者以告。——《国语·越语上》

妇人免乳大故。——《汉书·外戚传上》

朔妇免身生男。——《史记·赵世家》

(14) 又如:免身(分娩);免乳(分娩)

(15) 不允许 。如:闲人免进

(16) 分开;分离;别离

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韩非子·解老》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阳货》

(17) 通“俛”。低头

冯忌接手免首,欲言而不敢。——《战国策·赵策四》

(18) 通“勉”。努力,尽力

使百吏免尽。——《荀子·王制》

免耕杀匿,使农事得。——《吕氏春秋·辩士》

英文翻译

spare; excuse from; evade

方言集汇

◎ 粤语:man6 min5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1 [东莞腔] men1 [海陆丰腔] mien1 mien3 [宝安腔] men1 [客英字典] men1 men3 mien3 [客语拼音字汇] mian1 [梅县腔] men1 [台湾四县腔] mien1 mien3 [陆丰腔] mi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八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亡辨仙B開上聲開口三等仙Bmĭɛnmienx/myeen
[yi]
部首: 513
笔画: 9
五笔: UMCI
五行:
仓颉: KHNE
四角: 00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chuáng),役省声。本义:瘟役)

(2) 同本义。急性传染病流行的通称

疫,民皆疾也。——《说文》

疫,病流行也。——《字林》

氐为天根生疫。——《史记·天官书》

鬻棺者欲岁之疫。——《汉书·刑法志》

果实早成,民殃于疫。——《礼记·月令》

(3) 又如:时疫;疫死(因染患流行的传染病而死);疫旱(传染病与旱灾);疫症(疫病);疫疠(瘟疫);疫疾(疫病;疫病流行)

(4) 疫鬼,古代迷信称施瘟疫的鬼 。如:疫神(疫鬼);疫鬼(散布瘟疫的鬼神)

英文翻译

epidemic, plague, pestilence

方言集汇

◎ 粤语:jik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t8 mut8 [东莞腔] jit8 [海陆丰腔] rit8 mut8 [梅县腔] mut8 jit8 [客英字典] mut8 jit8 [宝安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 潮州话:mog8 mug8 (môk mûk 旧时mût)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營隻昔合入聲合口三等jĭwɛkjyek/jv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