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兔烹狗

huò tù pēng gǒu [ huo tu peng gou]
繁体 獲兔烹狗
注音 ㄏㄨㄛˋ ㄊㄨˋ ㄆㄥ ㄍㄡ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成语用法

获兔烹狗作谓语、定语;同“过河拆桥”。

引证解释

⒈ 犹言狡兔死,走狗烹。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者。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然篳路蓝缕之功,在公论者,终不没於天下。”

获兔烹狗的网络释义

获兔烹狗

  • 获兔烹狗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ò tù pēng gǒu,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 汉字详情

    huò [huo]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QT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KHK
    四角: 442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犬,蒦( huó)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2) 同本义

    获,猎所获也。——《说文》

    田获三狐。——《易巽》

    舍拔则获。——《诗·秦风·驷賳》

    谋于野则获。——《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今日畋乐乎?获多乎?——司马相如《子虚赋》

    (3) 又如:获兽;获兔;获者(猎得禽兽者)

    (4) 俘获

    遇犬获之。——《诗·小雅·巧言》

    获者取左耳。——《周礼·大司马》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

    荻百里孟明视。——《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5) 又如:获丑(俘获敌众);获夷(能俘获夷狄者);获解(拘捕押送);拿获

    (6) 得到;取得

    获,得也。——《小尔雅·广言》

    遭遇时变,以获爵位。——杨恽《报孙会宗书》

    初虽劳苦,卒获其庆。——《盐铁论·诛秦》

    获莒挐。——《左传·僖公元年》

    获宝玉大弓。——《左传·定公九年》

    获者坐而获。——《仪礼·乡射礼》

    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周礼·朝士》

    获有所闻。——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两人并获释。——《明史》

    获矢无算。——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7) 又如:获奖;获匹(获偶。得到配偶);获印(得到官印,意为得官);获成(得到和解,得到成功)

    (8) 得以,能够 。如:获隽(得以考中);获隽公车(会试得中之意。隽:同“俊”,才智过人。汉以公家车递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为入京应试主人的代称);获申(得以表达);获全(得以保全)

    (9) 遭受 。如:获尤(遭怨恨)

    名词

    (1) 打猎得到的禽兽

    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 常过人矣。——《吕氏春秋》

    (2) 中国古代奴婢的贱称

    行曲则违于臧获, 行直则怒于诸侯。——《韩非子》

    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动词

    (1) (形声。从禾,蒦( huó)声。本义:收割庄稼)

    (2) 同本义

    获,刈谷也。——《说文》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是获是亩。——《诗·大雅·生民》

    载获济济。——《诗·周颂·载芟》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礼记·儒行》

    以岁之不获也。——《国语·吴语》

    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

    不耕获。——《易·无妄》

    耕获菑畬,时时利赖其用。——徐光启《甘薯疏序》

    (3) 又如:秋获冬藏

    (4) 割取草木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诗·小雅·大东》

    名词

    (1) 收获;收成

    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唐甄《潜书·大命》

    (2) 得到的成果或利益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

    (3) 通“檴”。木名,榆属,叶如榆,皮坚韧,可作姮索甑带

    有冽氿泉,无浸穫薪。——《诗·小雅·大东》。郑玄笺云:檴、落,木名也。

    英文翻译

    obtain, get, receive; seize

    方言集汇

    ◎ 粤语:wok6
    ◎ 潮州话:uag8(uâk) [揭阳、潮阳]uêg8(uêk)

    宋本广韵

    [tu]
    部首: 207
    笔画: 8
    五笔: QKQY
    五行:
    吉凶:
    仓颉: NAHI
    四角: 27413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象踞后其尾形。本义:哺乳类动物,通称兔子)

    (2) 同本义

    兔,兽名。象踞后其尾形。——《说文》。其兽前足短后足长,俗字作菟。

    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从口而出也。——《论衡·奇怪》

    肃肃兔罝。——《诗·召南·兔置》

    兔曰明视。——《礼记·曲礼》

    兔走触株。——《韩非子·五蠹》

    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

    (3) 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如:兔走乌飞(玉兔走,金乌飞。指日月的消长);兔角(佛教用语。比喻不可能有的事物);兔缺(称上嘴唇中裂的人);免脱(形容逃脱迅速);兔毛(亦指细嫩茶叶上的白毫,借指茶叶);兔纤(兔肉制成的食品,略似今之肉松);兔苑(兔园)

    (4) 传说中的月中玉兔 。如:兔乌(玉兔、金乌的简称。指月和日。古代传说太阳中有金乌,月亮中有玉兔);兔影(玉兔的影子);兔房(传说中玉兔捣药之屋。借指仙家药室);兔儿爷(月中的玉兔)

    (5) 月亮的别称 。如:兔魄,兔轮,兔月(月亮的别名);兔钩(弯月);兔宫(月宫);兔起鸟沉(月出日落);兔辉(月光);兔阙(月宫);兔华(明月)

    (6) 古代车制 。舆下方木,伏于毂上轴内两旁,用以承舆者。名伏兔,省称为兔

    (7) 制笔的兔毫。借指毛笔 。如:兔毫,兔颖(用兔毛制成的笔);兔楮(笔和纸。犹言笔墨);兔翰(毛笔);兔管(毛笔的别称)

    (8) 詈词 。如:兔强盗;兔崽子;兔毛大伯(土财主)

    动词

    捕兔,猎兔 。如:兔罟(捕兔的网)

    英文翻译

    rabbit, har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tu5 [海陆丰腔] tu5 [客英字典] tu5 [宝安腔] tu5 [梅县腔] tu5 [东莞腔] tu5 [客语拼音字汇] tu4 [台湾四县腔] tu5 [陆丰腔] t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湯故去聲開口一等thoh/thuhtʰu
    pēng [peng]
    部首: 403
    笔画: 11
    五笔: YBOU
    五行:
    仓颉: YRNF
    四角: 003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亨声。本义:烧煮)

    (2) 同本义

    烹,煮也。——《集韵》

    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韩非子·解老》

    卒买鱼烹食。——《史记·陈涉世家》

    (3) 又如:烹炮(烹调的手艺);烹鲜(比喻治理国家);烹龙炮凤(形容山珍海味);烹石(煎药);烹炙(烹煮煎烤);烹庖(烹治;烹煮);烹茗(煮茶或沏茶);烹宰(宰杀烹煮牲畜)

    (4) 冶炼 。如:烹炼(冶炼、提炼、锤炼);烹锻(烧炼);烹金(冶金;炼金);烹银(炼银)

    (5) 一种烹饪方法,先用热油略炒,然后加入酱油等作料迅速搅拌,随即盛出 。如:烹对虾

    (6) 浸泡在热水中以制成(如一种饮料或其它液体) 。如:烹茶

    英文翻译

    boil, cook; quick fry, stir fry

    方言集汇

    ◎ 粤语:paa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pen1 [东莞腔] pang1 [陆丰腔] pen3 [梅县腔] pen1 [海陆丰腔] pen1 [客语拼音字汇] pen1 [宝安腔] pen1 [客英字典] p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撫庚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pʰĭɐŋphivng/phyang
    gǒu [gou]
    部首: 324
    笔画: 8
    五笔: QTQK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PR
    四角: 472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句( gōu)声。本义:犬。原指小犬。后为狗犬的通称)

    (2) 同本义

    狗,犬也。大者为犬,小者为狗。——《说文》

    艮为狗。——《易·说卦传》

    故斗运狗三月而生也。——《春秋·考异郵》。注:“狗,斗之精所生也。”

    以狗御蛊。——《史记·秦本纪》

    效犬者左牵之。——《礼记·曲礼上》。疏:“大者为犬,小者为狗。”

    悍吏之来吾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 属于犬科(Canidae)的一种食肉类哺乳动物(Canis familiaris),自史前时期以来就被人类豢养,无疑源自某种不知名的犬属(Canis)野兽,可能就是普通狼,由人工培养出来的品种之多,超过任何其他兽类(在形状、大小、颜色、毛皮的长短和性质等各方面)。又如:狗犀(狗尸);狗矢(狗粪);狗屠(以屠杀狗为业者);狗窦(狗洞);狗彘(狗与猪。比喻行为卑劣的人)

    (4) 古代特指未长毛的小狗崽

    (犬)未成豪,狗。——《尔雅》。郝懿行义疏:“狗,大通名。若对文则大者名犬,小者名狗…今亦通名犬为狗矣。”

    貂不足, 狗尾续。——《晋书》

    (5) 比喻坏人

    我要早知道这是个狼心狗肺的家伙,当初哪会去管他是死是活

    (6) 又如:狗心狗行(比喻坏心肠、恶劣行为);狗鼠(比喻品行卑劣的人)

    (7) 十二生肖之一 。如:老大娘七十四了,属狗的

    形容词

    (1) 詈词。该死的。表示极端蔑视 。如:狗汉奸;狗腿子;狗爪牙;狗才(狗材。骂人的话。狗东西);狗杀才(骂人的话。该杀的狗东西)

    (2) 指事之失度或人之失意

    嘲事之失度、人之失意也曰狗。——明· 顾起元《客座赘语》

    动词

    谄媚,奉承 。如:狗事(奉承,巴结);这帮人专会狗着他

    英文翻译

    dog, canis familiaris

    方言集汇

    ◎ 粤语:gau2
    ◎ 客家话:[宝安腔] giu3 [沙头角腔] kieu3 [梅县腔] geu3 [海陆丰腔] kieu3 [东莞腔] geu3 [台湾四县腔] kieu3 [客语拼音字汇] geu3 [陆丰腔] geu3 [客英字典] ge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厚上聲開口一等kəukux/k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