荻笋
繁体
荻筍
注音
ㄉ一ˊ ㄙㄨㄣˇ
词语释义
亦作'荻笋'。
荻的幼苗,像笋,故名。又称荻芽。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见“ 荻笋 ”。
引证解释
⒈ 见“荻笋”。亦作“荻笋”。荻的幼苗,像笋,故名。又称荻芽。
引唐卢象《竹里馆》诗:“柳林春半合,荻笋乱无丛。”
宋欧阳修《离峡州后回寄元珍表臣》诗:“荻笋时鱼方有味,恨无佳客共盃盘。”
宋王安石《歌元丰》诗:“鰣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荻笋的网络释义
荻笋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又如:荻画(用荻杆在地上画画写字);荻竹(即荻);荻苗(荻的花穗)
英文翻译
reed, Miscanthus saccariflorus
方言集汇
◎ 粤语:dik6
◎ 客家话:[陆丰腔] tit8 [海陆丰腔] tit8 [客英字典] tit8 [台湾四县腔] tit8 [梅县腔] tit8 [宝安腔] tit8 [客语拼音字汇] tid6
◎ 客家话:[陆丰腔] tit8 [海陆丰腔] tit8 [客英字典] tit8 [台湾四县腔] tit8 [梅县腔] tit8 [宝安腔] tit8 [客语拼音字汇] tid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荻 | 徒歷 | 定 | 錫開 | 入聲 | 錫 | 開口四等 | 梗 | 青 | dʰiek | dek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尹(
)声。本义:竹笋)(2) 竹子初从土里长出的嫩芽,味鲜美,可以做菜,也叫“竹笋”
筍,竹胎也。——《说文》。字亦作笋。
绚笋及蒲。——《诗·大雅·韩奕》
苞笋抽节。——左思《吴都赋》
如筀竹笋,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 沈括《梦溪笔谈》
(3) 又如:笋玉(喻指女人的手指);笋剥(像剥笋似地脱掉,剥光);笋枯(笋干);笋鞭(竹的地下茎);笋尖(笋的尖嫩部分);笋衣(笋壳)
(4) 竹的青皮
敷重笋席。——《书·顾命》。郑注:“析竹青皮也。”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5) 又如:笋席(用篾青所编的竹席);笋鞋(以竹皮或笋壳做成的鞋)
(6) 古代悬挂钟磬等乐器的横木 。如:笋业(悬钟磬的架子);
(7) 同“榫”。器物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如:笋里不知卯里(这一方面不知那一方面);笋头(榫头。竹、木等器物或构件利用凹凸方式相接处凸出的部分)
形容词
嫩的 。如:笋鸡;笋鸭
英文翻译
bamboo shoots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n3 [客英字典] ca5 sun3 [陆丰腔] sun3 [宝安腔] sun3 [海陆丰腔] sun3 [梅县腔] su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un3 [客英字典] ca5 sun3 [陆丰腔] sun3 [宝安腔] sun3 [海陆丰腔] sun3 [梅县腔] s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七準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筍 | 思尹 | 心 | 諄 | 上聲 | 軫 | 合口三等 | 臻 | 諄 | sĭuĕn | synx/svi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