荤粥
词语释义
荤粥
(1) 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部族
词语解释
我国古代北方 匈奴 族的别称。
《史记·五帝本纪》:“东至于海,登 丸山 ,及 岱宗 ……北逐 荤粥 。” 司马贞 索隐:“ 匈奴 别名也。 唐 虞 已上曰 山戎 ,亦曰 熏粥 , 夏 曰 淳维 , 殷 曰 鬼方 , 周 曰 玁狁 , 汉 曰 匈奴 。”《汉书·谷永传》:“北无 荤粥 、 冒顿 之患,南无 赵佗 、 吕嘉 之难,三垂晏然,靡有兵革之警。” 颜师古 注:“粥音弋六反。”
引证解释
⒈ 我国古代北方匈奴族的别称。
引《史记·五帝本纪》:“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 ……北逐荤粥。”
司马贞索隐:“匈奴别名也。 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玁狁,汉曰匈奴。”
《汉书·谷永传》:“北无荤粥、冒顿之患,南无赵佗、吕嘉之难,三垂晏然,靡有兵革之警。”
颜师古注:“粥音弋六反。”
荤粥的国语词典
我国秦汉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参见「匈奴」条。
荤粥的网络释义
荤粥
荤粥 (汉语词汇)
荤粥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丱,军声。本义:指葱蒜类辛臭的蔬菜)
(2) 同本义
荤,臭菜也。——《说文》
荤,辛菜也。——《苍颉篇》
膳荤。——《仪礼·士相见礼》。注:“辛物,葱韭之属。”
膳于君有荤桃茢。——《礼记·玉藻》。注:“姜及辛菜也。”
然后荤菜百蔬以泽量。——《荀子·富国》
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庄子·人间世》
(3) 又如:荤辛(味道浓重、辛辣的蔬菜。佛家禁止使用)
(4) 指鸡、鸭、鱼、肉等食物。与“素”相对 。如:荤血(鱼肉之类的食物);荤膻(荤腥类的肉食。比喻不洁净);荤臊(指有辛味的菜与肉类);荤膻(指有辛味的菜与牛羊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yù
动词
(1) 同“鬻”。卖
则使其贾粥之。——《周礼·巫马》
不粥祭器。——《礼记·曲礼下》
田里不粥。——《礼记·王制》
(2) 又
戎器不粥于市。
(3) 又如:粥画(卖画的)
(4) 养育
初俊羔助厥母粥。俊也者大也,粥也者养也。——《大戴礼记》
(5) 嫁出
请粥庶弟之母。——《礼记》。郑玄注:“粥,谓嫁之也。”
(6) 另见
zhōu
名词
(1) (形声。字本作“鬻”。从鬻(古文“鬲”字),米声。鬲,古烹饪器。本义:稀饭) 同本义
粥,驙也。——《广雅》
驙粥之食。——《礼记·檀弓》。疏:“厚曰驙,稀曰粥。”
崇为客作豆粥。——《晋书·石崇传》
恃粥耳。——《战国策·赵策》
粥以糊口。——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2) 又如:粥饭僧(只吃粥饭而不努力修行的僧人);粥鼓(谓僧寺集众食粥时击鼓);弱饧(甜粥)
形容词
(1) 柔弱的样子 。如:粥粥(柔弱无能的样子。又指鸡相呼声)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uk7 [台湾四县腔] zuk7 [客语拼音字汇] zug5 [沙头角腔] zuk7 [东莞腔] zuk7 [陆丰腔] chuk7 [客英字典] chuk7 [海陆丰腔] chuk7 [梅县腔] zhuk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育 | 余六 | 以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jĭuk | j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