荛牧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打草与放牧。亦指打草与放牧的人。
唐 柳宗元 《童区寄传》:“童 区寄 者, 郴州 蕘牧儿也,行牧且蕘。”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 夏 松 殷 柏復何有,独留此树撑穹苍;冯依先圣庇根本,幸远蕘牧辞斧斨。”
引证解释
⒈ 打草与放牧。亦指打草与放牧的人。
引唐柳宗元《童区寄传》:“童区寄者, 郴州蕘牧儿也,行牧且蕘。”
清唐孙华《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夏松殷柏復何有,独留此树撑穹苍;冯依先圣庇根本,幸远蕘牧辞斧斨。”
荛牧的网络释义
荛牧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尧声。本义:柴草)
(2) 同本义
荛,薪也。——《说文》
询于刍荛。——《诗·板》
淫刍荛者。——《左传·昭公十三年》。疏:供然火之草也。
卖其薪荛。——《管子·轻重甲》。注:“大曰薪,小曰荛。”
(3) 又如:荛子(樵夫)
(4) 芜菁,菜名
(5) 樵夫,打柴的人 。如:荛竖(割草、除草的人)
动词
(1) 打柴草
童区寄者, 郴州荛牧儿也。——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荛牧(打草与放牧)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
),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2) 同本义
掌牧六牲。——《周礼·牧人》
谁扞牧圉。——《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
周宣王之牧正。——《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
牧人乃梦。——《诗·小雅·无羊》
郊外谓之牧。——《尔雅》
使牧羝。——《汉书·李广苏建传》
权汉节牧羊。
郴州荛牧儿。——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行牧且荛。
(3) 又如:牧所(牧养牲畜的处所);牧苑(牧场。牧地。牧放牲畜的地方);牧子(放牧的人;牧童);牧夫(放牧牲畜的人)
(4) 统治;主管
请牧基贤者思。——《荀子·成相》。注:“治也。”
(5) 又如:牧司(牧夫,牧人。管民政的地方官);牧字(治理抚育)
名词
(1) 牧人;牧民
牧,养牛人也。——《说文》
尔牧来思。——《诗·小雅·无羊》
马有圉,牛有牧。——《左传·昭公七年》
(2) 又如:牧豕奴(放牧牲畜的仆人);牧笛(牧民或牧童所吹的笛子);牧啸(牧人的啸歌);牧奴(对放牧者的蔑称)
(3) 牧场 。如:牧丁(旧时官府牧场的差役);牧长(牧场的长官);牧监(隋唐掌牧地的官署)
(4) 掌畜牧的官员或官署
而建其牧。——《周礼·大宰》。注:“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
八命作牧。——《周礼·大宗伯》
吾记天圣中先公为 群牧判官。——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牧马所(宋有牧马监,掌牧马之事;小说家所捏造的一种职司);牧正(牧官之长,主管畜牧)
(6) 古代州的长官
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礼记·曲礼》
(7) 又如:牧令(旧时称地方长官);牧守(牧伯。州郡的长官);牧宰(泛指州县长官)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uk8 [台湾四县腔] muk8 [东莞腔] muk7 [陆丰腔] muk7 [客语拼音字汇] mug6 [海陆丰腔] muk8 [宝安腔] muk8 [客英字典] mu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目 | 莫六 | 明 | 屋三 | 入聲 | 屋 | 開口三等 | 通 | 東 | mĭuk | miu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