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

cǎo chóng [ cao chong]
繁体 草蟲
注音 ㄘㄠˇ ㄔㄨㄥˊ

词语释义

1.即草螽。 2.泛指草木间的昆虫。

词语解释

  1. 即草螽。

    《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毛 传:“草虫,常羊也。” 陆玑 疏:“小大长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 马瑞辰 通释:“今以目验,盖即 顺天 及 济南 人所称聒聒者,《诗》以‘喓喓’言之,亦取其善鸣也。”参见“ 草螽 ”。

  2. 泛指草木间的昆虫。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草虫鸣何悲,孤鴈独南翔。” 南朝 宋 鲍照 《采桑》诗:“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蕚。” 唐 李频 《送刘山人归洞庭》诗:“秋尽草虫急,夜深山雨重。” 陈毅 《莫干山纪游词》之三:“ 莫干 好,夜景最深沉。凴栏默想透山海,静寂时有草虫鸣。心境平更平。”

引证解释

⒈ 即草螽。参见“草螽”。

《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毛传:“草虫,常羊也。”
陆玑疏:“小大长短如蝗也,奇音青色,好在茅草中。”
马瑞辰通释:“今以目验,盖即顺天及济南人所称聒聒者,《诗》以‘喓喓’言之,亦取其善鸣也。”

⒉ 泛指草木间的昆虫。

三国魏曹丕《杂诗》之一:“草虫鸣何悲,孤鴈独南翔。”
南朝宋鲍照《采桑》诗:“乳燕逐草虫,巢蜂拾花蕚。”
唐李频《送刘山人归洞庭》诗:“秋尽草虫急,夜深山雨重。”
陈毅《莫干山纪游词》之三:“莫干好,夜景最深沉。凴栏默想透山海,静寂时有草虫鸣。心境平更平。”

草虫的国语词典

泛称栖息草间的虫类。

草虫的网络释义

草虫 (词语概念)

  • 草虫,指草螽。泛指草木间的昆虫。出自《诗·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三国 魏曹丕 《杂诗》中也有:“草虫鸣何悲,孤鴈独南翔”。
  • 草虫造句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每天夜里从北郡修道院走回闪金镇旅店的时候,都能闻到夏夜里宁神花的甜美香味,还有草虫的嚯嚯声。
    从花市小市口以东,是以卖鸟为主,也叫鸟市,鸟市也卖蛐蛐、蝈蝈、油葫芦、金钟儿等会叫的草虫儿。
    早期作品主要以静物为主,蔬菜草虫皆可入画,洋溢了温和真切人情味,质朴无华。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虫卵!两颗拳头般大小,黄灿灿、嫩生生的啮草虫卵。
    尤喜将阔笔大写的花卉与工细草虫合于一图,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
    展出的近百件作品多为其花卉草虫作品,无论春卉秋芳,点缀一蜂一蝶,均入妙造微,栩栩欲活。
    漫山遍野的绿色,随处可见葱葱郁郁的板栗树,各类野生植物互相嬉戏,伴着儿们的欢叫,山涧的溪流声,草虫的鸣叫胜此起彼伏,秋季的晨雾笼罩着山林。
    罗俊德创作作品近千件,绘制内容涉及人物、山水、亭台楼阁、动物、花鸟、草虫等。
    一种名为叶草虫的小昆虫携带病菌,在田间传播。
    僧道中,如巨然的山水,惠崇的芦雁,梦休的花竹,释仁的松木,仲仁的墨梅,玉涧的竹石,觉心的草虫,都妙绝一时。
    而且,作者的想象奇特而丰富,古今人物、骷髅幽魂、草虫树石、大鹏小雀,无奇不有,千汇万状,出人意表,迷离荒诞,使文章充满了诡奇多变的色彩。
    其中,书画组中有晚清画家吴昌硕的《花朵图卷》、齐白石的《草虫雁来红轴》纷纷亮相。
    一块绸子,灰灰的天!点了小的“亮圆”;——,白纸样剪成的“亮圆!”,我们据了土堆,头上草虫乱飞。平林漠漠,前村模样!烟雾平平浮漾!——,长帛样振荡的浮漾!不见一盏小灯,遥闻唤鸡声音。
    很多客户以前一直认为烟酒比较上档次,够面子,不过近期却开始转向大成草虫草素含片了。
    通过木嵌、象牙嵌、螺钿嵌及百宝嵌,镶嵌出不同的图案,如山水、花卉、草虫,或加上银、铜装饰物。
    擅于画草虫,但并不刻意追求工整,经常以芦草,或者麦杆来代替毛笔,而能将花卉昆虫描绘得栩栩生动。
    草虫、花卉、果盘和牛、马、熊、狮、虎及金鱼、仙鹤等也是龙眼木雕常用的题材。
    在徐邠近作中出现的昆虫来源于他对少年时代的怀念和学习传统水墨画时沉浸在草虫带来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感。

    汉字详情

    cǎo [cao]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AJ
    四角: 444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容词

    (1) 粗糙;粗劣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如:草蹙(匆促)

    动词

    (1) 割草,除草 。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词

    雌马 。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英文翻译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方言集汇

    ◎ 粤语:c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co3 [台湾四县腔] co3 cau3 [陆丰腔] co3 [海陆丰腔] co3 cau3 [客英字典] cau3 [宝安腔] cau3 [东莞腔] cau3 [梅县腔] cau3
    ◎ 潮州话:cau2 c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采老上聲開口一等tsʰɑuchaux/cav
    chóng [chong]
    部首: 603
    笔画: 6
    五笔: JHN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MI
    四角: 501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汉字部首之一,从“虫”的字多与昆虫、蛇等有关。按:“虫”甲骨文字形象蛇形,本读 huǐ,即虺,是一种毒蛇。后为“蟲”的简体。本义:昆虫的通称)

    (2) 同本义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说文》

    风为虫。——《孔子家语·执辔》

    烦气为虫。——《淮南子·精神》

    禽兽虫蛾。——《列子·黄帝》

    虫飞薨薨。——《诗·齐风·桑柔》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人民不胜虫蛇。——《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虫豸(昆虫;虫子);虫蛭(小虫子);虫天(百虫能各自适应所处的环境);虫吊(虫声。其声凄切,有如吊问);虫出(人死后数日则尸体生虫。喻死后不得入土安葬)

    肉腐出虫。——《荀子》

    (4) 古代泛指所有的动物

    蛟虫死。——《吕氏春秋·览冥》

    (5) 又如:长虫(大虫。方言。指老虎);虫虾(指鱼虾);虫虱(泛指蛀虫);虫网(谓蜘蛛布网)

    (6) 虫灾 。如:虫霜水旱(指农田的四大害);虫妖(虫类造成的灾害。多指蝗灾)

    英文翻译

    insects, worms; KangXi radical 142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4 wa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2 fui3 [宝安腔] cung2 | fui3 [台湾四县腔] cung2 fi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2 [东莞腔] cung2 [客英字典] chung2 [梅县腔] chung2 [陆丰腔] ch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七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偉微合上聲合口三等xĭwəihyoix/xvo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