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甸子

cǎo diàn zi [cao dian zi]
注音 ㄘㄠˇ ㄉ一ㄢˋ ㄗˇ

词语释义

草甸子 cǎodiànzi

(1) 〈方〉野草丛生的洼地

grassplot;grassy marshland

词语解释

  1. 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一群群牛马,从屯子里出来,往草甸子走去。”自注:“草甸子,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引证解释

⒈ 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一群群牛马,从屯子里出来,往草甸子走去。”
自注:“草甸子,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草甸子的国语词典

草地。

如:「他平日最爱躺在草甸子上,一边沉思,一边享受阳光。」

草甸子的网络释义

草甸子

  • 草甸子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前中国东北大平原对未开发的荒地,草场的统称,主要用于当时生产队放牧和村民自用的柴草。 近年由于农业机器化的普及,绝大部分草甸子已经被开发,在东北大平原已经很难看到以前草甸子的优美风景。
  • 草甸子造句

    在河北五岳寨,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只有在草原上才能领略到的草甸,平坦的草甸子可以让人瞬间放掉烦恼,一心一意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村民的形容是,东明村已经被工厂从四面八方“围堵”,原本牧草肥美的草甸子如今成了工矿区。
    周围没有几户人家,到处是荒草甸子。
    明故宫飞机场是民国时候修建的,解放后没几年就废弃不用了,荒芜的机场成了一眼看不到头的绿油油的大“草甸子”,里面长满了肥硕的“母鸡头”。
    张同军的老伴儿封福传,还记得初来北大荒的时候,看到的是满眼的草甸子,“脚踩在上面忽悠忽悠的”。
    河水呈黄绿色,河里有大砖头和破木板,还有草甸子和各种垃圾,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在逃跑途中,马中箭毙命,努尔哈赤只好躲在一个大草甸子里。
    坠机的地方是个长满蒿草的土坡,东北人称“草甸子”。
    湖床得不到休养生息,以往春季如同绿浪一般的苔草草甸子,再也难以看到。
    陈家铺的西边和南边,都有一片凸起的土地,人们管它叫做大岗子,西大岗子过去是有人家住的,南大岗子周边是荒草甸子,草甸子里有许多的坟地。
    又一个夜晚,头顶上铁锅里的炭火扑扑地响,岚妹妹在草甸子铺就的床上、角落里发呆,忽然听到外面有异响,刚开始并没加注意,但忽然听到“岚妹妹”。
    印象最深的是黄草梁,海拔一千多米的草甸子,遍地野花,美极了。
    北方最大的泉位于一个巨大平顶山的山顶上,周边是草甸子,坦荡如砥、绿草如茵、野花遍地。
    再远的路程,也经不住他半天的神行,傍晌时分,他到达了荒草甸子。
    这里是山地草甸子,漫山遍野长满了苜蓿、胡枝子、草木犀、野豌豆、星星草。
    他们在烧火打火道时,突然一阵旋风,将火带到草甸子上,引起大火。
    江滩芦苇苗,转眼成了草甸子;公园观赏菜,不时被人掐掉尖记者尹勤兵阳春三月,万物滋长,正是踏青好时节,汉口江滩迎来大批的踏青者。

    汉字详情

    cǎo [cao]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AJ
    四角: 444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容词

    (1) 粗糙;粗劣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如:草蹙(匆促)

    动词

    (1) 割草,除草 。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词

    雌马 。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英文翻译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方言集汇

    ◎ 粤语:c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co3 [台湾四县腔] co3 cau3 [陆丰腔] co3 [海陆丰腔] co3 cau3 [客英字典] cau3 [宝安腔] cau3 [东莞腔] cau3 [梅县腔] cau3
    ◎ 潮州话:cau2 c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采老上聲開口一等tsʰɑuchaux/cav
    diàn,tián,shèng [dian,tian,sheng]
    部首: 521
    笔画: 7
    五笔: QLD
    吉凶:
    仓颉: PW
    四角: 27620

    详细解释

    diàn

    名词

    (1) (会意。从田,包省声,田亦声。本义:王田)

    (2) 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甸,天子五百里地。——《说文》。段注:“甸,王田也。”

    五百里甸服。——《书·禹贡》。注:“为天子服治田也。”

    千里之内曰甸。——《礼制·王制》

    甸服。——《周礼·夏官·职方式》。注:“甸,田也。治田入谷也。”

    (3) 又如:甸地;甸邑;甸服(古制称离王城五百里的区域;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甸畿(古代九畿之一。京畿方千里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称侯畿;又其外方五百里称畿)

    (4) 田野

    潮平见楚甸,天际望 维扬。—— 唐· 刘希夷《江南曲》

    (5) 田野出产物

    (6) 又如:甸粟(京畿王田生产的谷物);甸役(田猎的力役);甸祝(古官名。周礼春官之属,掌管四时田猎祭祀之事)

    (7) 古代管理柴薪的官

    诸侯宾至,甸设庭燎。——《左传》

    (8) 甸师,古代管理田事的官

    甸粟而纳之三宫。——《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甸,甸师,掌田之官也。”

    (9) 又如:甸人(古官名。掌管藉田及供野物等事务);甸师(即甸人);甸官(甸畿官署)

    (10) 用以放牧动物的土地或适用于这一用途的土地 。如:四丘为甸

    动词

    (1) 治理

    维禹甸之。——《诗·小雅·信南山》

    (2) 又如:甸邑(治理县邑)

    (3) 挺

    tián

    暂无详细释义

    shè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uburbs of capital; govern; crops

    方言集汇

    ◎ 粤语:din1 di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ien6 [客英字典] tien5 [台湾四县腔] tien5 [梅县腔] tien5 [陆丰腔] tian5 [宝安腔] ten3 [客语拼音字汇] tia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二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堂練先開去聲開口四等denh/denndʰien
    [zi]
    部首: 344
    笔画: 3
    五笔: BBB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D
    四角: 174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儿在襁褓中,有头、身、臂膀,两足象并起来的样子。“子”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婴儿)

    (2) 同本义

    子,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古文从巛,象发也。籀文从囟,有发、臂、胫,在几上也。——《说文》。按,象儿在襁褓中足倂也。

    子,子息。——《广韵》

    居然生子。——《诗·大雅·生民》

    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子者,父之合也。——《春秋繁露基义》

    子者,父之阴也。——《汉书·杜钦传》

    干、 越、 夷、 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3) 又如:子衣(小儿的胎衣)

    (4) 儿女。古人称子兼男女

    孀妻弱子。——《列子·汤问》

    (5) 又

    有子存焉。

    (6) 又

    (7) 又

    孙又生子。

    子墨衰绖。(晋襄公的丧服都染成黑色。子,指晋襄公。墨,动词,染黑。衰,通縗,丧服,粗麻布做成。绖,头巾和腰带。)——《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8) 又如:子党(儿女辈);子道(儿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子姓(泛指子孙,后辈);子辈(儿女)

    (9) 今则专指儿子,即某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

    无子,有女二人。——唐· 陈玄祐《离魂记》

    (10) 又如:子姪(本指子与姪。后用以通称晚辈);子胤(子息,后嗣);子父(父和子);子母(母和子);子客(儿子的宾客)

    (11) 子孙

    (12) 通常指晚辈直系或旁系血亲

    圣王之子也,有天下之后也,执籍之所在也,天下之宗室也。——《荀子·正论》

    (13) 系另一人或一个共同世系的后裔;后代

    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石崇《王昭君辞》

    (14) 人的通称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15) 又如:樵子;舟子;子马(人马);子童(后妃或仙女的自称);孤子(年少死了父亲的人);才子(特别具有才华的人);女子(女性);小子(年幼的人;晚辈);内子(内人,即妻子);夫子(旧时对学者的称呼;旧时学生称老师);孝子(对父母十分孝顺的人);游子(离乡在外或久居外乡的人)

    (16) 中国古代士大夫的通称

    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亦称“子”,若宣子、武子之类是也。——赵彦卫《云麓漫钞》

    (17) 中国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子年少。——晋· 干宝《搜神记》

    而独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子之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8) 古人对自己老师的称呼

    子曰:学而时习之。——《论语》

    子墨子闻之。——《墨子·公输》

    (19) 又

    子墨子解带为城。

    (20) 地支的第一位

    (21)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

    太岁在子日困敦。——《尔雅》

    (22) 用以纪月,即农历十一月

    子,又以纪月。——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颐部》

    (23) 用以纪日

    不辟子卯。——《仪礼·士丧礼》

    (24) 用以纪时,即夜半十一时至一时

    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西游记》

    (25) 又如:子夜

    (26) 专指女儿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诗·大雅·大明》。毛传:“长子,长女也。”

    曹丞相因念令先君是绝代儒宗,夫人是名公爱子,不忍埋没这白草黄云之外。—— 明· 陈与郊《文姬入塞》

    (27) 又如:子媳(女媳)

    (28) 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

    此三子者。——《战国策·魏策》

    非郑尹而快孙子。——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程氏子以蠹贫。——《聊斋志异·促织》

    (29) 姓

    形容词

    (1) 小

    时大武军子将 郝灵荃奉使在 突厥。——《资治通鉴·唐纪》

    (2) 又如:子将(小将);子舍(小房);子闩(小门闩);子墙(院落内部的小墙);子亭(小亭);子城(大城所属的小城)

    (3) 嫩的或易咀嚼的 。如:子姜

    (4) 幼小

    郫县子鱼,黄鳞赤尾。—— 曹操《四时食制》

    (5) 又如:子鸭(幼鸭,嫩鸭);子鸡(小而嫩的鸡)

    (6) 属于别人的,受别人控制的 。如:子公司

    动词

    (1) 通“慈”( )。爱;尤指像对子女一样地爱护

    天迪从子保。——《书·召诰》。王引之云:“子,当读为慈。”

    子以爱之。——《礼记·缁衣》

    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唐· 柳宗元《封建论》

    (2) 又如:子谅(慈爱诚信);子惠(惠爱百姓);子育(抚爱养育如己子)

    (3) 收养为子

    完母死,庄公令夫人 齐女子之,立为太子。——《史记·卫康叔世家》

    (4) 结果实

    李性坚,实脱(晚),五岁者始子。——《齐民要术·种李》注

    (5) 尽儿女之道;善事父母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

    副词

    (1) 表示限制,相当于“只”

    睡不稳,子倚着个鲛绡枕头儿盹。——《西厢记诸宫调》

    也子强如你,但衣食。——《刘知远诸官调·正宫锦·缠道》

    子喝一声,那时唬煞。——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2) 又如:子有(只有);子索(只得;只索)

    代词

    (1) 你——尊称对方,通常为男性

    陈亢问于 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论语》

    英文翻译

    offspring, child; fruit, seed of; 1st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陆丰腔] zih3 [梅县腔] zii3 [宝安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海陆丰腔] zih3 [沙头角腔] zu3 [东莞腔] zu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台湾四县腔] zih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里上聲開口三等cix/ziiotsĭə

    草甸子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