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

cǎo lú [ cao lu]
繁体 草廬
注音 ㄘㄠˇ ㄌㄨˊ

词语释义

草庐 cǎolú

(1) 茅屋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
thatched cottage

词语解释

  1. 简陋的草屋。

    《后汉书·周燮传》:“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 刘知常 ﹞乃於所居之傍,闢草庐以居,时人谓之‘草庵居士’。”《元史·吴澄传》:“ 澄 所居草屋数间, 程鉅夫 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

  2. 用以谦称自己的住处。

    明 刘基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之十七:“草庐不枉达官车,长日惟消满架书。”

  3. 犹草野。

    晋 刘寔 《崇让论》:“在朝之士相让於上,草庐之人咸皆化之。”

引证解释

⒈ 简陋的草屋。

《后汉书·周燮传》:“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
宋郭彖《睽车志》卷三:“﹝刘知常﹞乃於所居之傍,闢草庐以居,时人谓之‘草庵居士’。”
《元史·吴澄传》:“澄所居草屋数间, 程鉅夫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

⒉ 用以谦称自己的住处。

明刘基《次韵和王文明绝句》之十七:“草庐不枉达官车,长日惟消满架书。”

⒊ 犹草野。

晋刘寔《崇让论》:“在朝之士相让於上,草庐之人咸皆化之。”

草庐的国语词典

草舍、草房。

草庐的网络释义

草庐

  • 草庐即南阳诸葛草庐,位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院后部正中,是后人在诸葛亮故宅基址上建的一座八角尖顶茅亭。
  • 草庐顶呈八角是取诸葛亮巧布八阵之意。木雕回廊,环绕四周。前额“诸葛草庐”,为1973年郭沫若手书;内额“诸葛庐”是1940年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所书。后额“南阳诸葛庐“为清光绪二十年(1894)南阳知府傅凤飓所书。
  • 亭中保存有明成化十四年(1478)碑刻一通,上书“汉诸葛孔明旧庐”,背有任义篆书《书指道碑阴》。此亭寓意诸葛亮就是在这里“躬耕陇亩”并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为其提出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草庐对面的小亭中,保存有近代书法家河北张秀山所书的《草庐对》隶书碑刻。
  • 诸葛草庐是诸葛亮十七岁至二十七岁躬耕于南阳的居住处。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的“草庐”即卧龙岗上的诸葛草庐。
  • 南阳诸葛草庐是刘备三顾茅庐发生地,诸葛亮”三分天下“战略的策源地,是南阳历史名胜古迹的代表之一。
  • 草庐造句

    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千里生知道大力将想说什么,也知道其实双方无论怎么说,另一方都不会信服,当下环顾草庐内满满的竹帛书卷,想要岔开话题。
    草庐有了主人,好像小小的石洞飞来神仙,浅浅的溪水藏卧蛟龙。
    历史佳话可是名垂青史呢,就像那古书里说的‘刘备三顾草庐请诸葛亮’,那不就是一段佳话吗?
    昔年刘备三顾草庐才请得孔明先生出山,如今师父要学他本领,更是不可少了这等意志,须是至诚上去,再要求他。
    狗腿子们耀武扬威,看那架势,今天非踏平草庐,抢走水仙茶不可。
    “辞官居草庐著郁离,喻世讽元政称绝作;顺时佐明君定大计,驱胡光汉业为帝师”,足以概括刘基的一生。
    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又想起诸葛瑾在吴国执掌大权的风光场面;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草庐的快意人生。
    草庐三顾之日,我许刘使君以犬马,自当竭忠悃以报。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当年那假人三顾草庐请卧龙先生打天下,这虫赶不上他,倒也是个卖身的艺人,掏摸钻顶揪塞转拧集结于身。
    有天赋者,生而天地齐鸣,在而寰宇为其动,死而幽明同泣;无天赋者,呱呱坠地于草庐,辛辛忙碌于田野,轻轻埋入在黄土。
    虽说头上有着透宵的明月,但夜却是极其深沉的,山峦,流水,疏林,草庐,俱是黑苍苍的,如水的月光给它们罩上了一层轻柔的、橘黄色的薄纱,尤显得朦胧渺茫。
    合郡文武乡官都前来吊祭,披孝诵经,择日安葬已毕,高公就在墓旁草庐中茹素独眠,以尽子道。
    叹了一口气,殷纣调整好状态,看着周围跃跃欲动的人群,呵呵一笑,走向第四十六号草庐!第二更,感谢大家,欢迎收藏。
    在于他接受了刘备当年三顾草庐的殷勤,替刘备描下天下大计的蓝本;在于他协助先主立业开基,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隐居草庐的时候,不过是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在一间简陋却干净、整洁的草庐内,正躺着一个脸色苍白,浑身伤痕的小男娃。
    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

    汉字详情

    cǎo [cao]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AJ
    四角: 444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早声。小篆艸,象两棵草形,是草的本字。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说文》:“草,草斗,栎( )实也”(栎实:栎树的荚果,即皂角)。借为“草木”之“草”以后,则另造“皂”字来代替。本义:栎实)

    (2) 草本植物的总称

    艸,百卉也。从二屮。会意。经传皆以草为之。汉书多以屮为之。——《说文》

    大草不生。——《吕氏春秋·任地》。注:“草,秽也。”

    草食者羶。——《吕氏春秋·本味》

    草苴比而不芳。——《楚辞·悲回风》。注:“生曰草。”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宋·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 又如:除草;粮草(军用的粮食和草料);野草遍地;寸草不留;青草;牧草;茅草;草厅(草堂;厅堂);草莽(草丛。比喻无用的东西)

    (4) 指用作燃料、饲料的干草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5) 又如:草库伦(指围起来的草场);草料

    (6) 未开垦过的荒地

    垦草创邑,辟地生粟。——《韩非子·外储说》

    (7) 又如:草甸子(方言。长满野草的低湿地);草洼(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方);草间(民间);草茅危言(百姓对国政的剀切言论。草茅,指在野百姓;百姓论庙堂,恐有危险,故谓危言)

    (8) 文书的底稿;初稿

    吴中士人家藏其草。—— 宋· 洪迈《容斋续笔》

    (9) 又如:草藁(同草稿);起草;奏草(奏张的草稿);草本(原稿的底本)

    (10) 一种书写体 。如:章草;狂草;草行(书法中的行书兼草体)

    形容词

    (1) 粗糙;粗劣

    令人事无大小皆潦草过了。——《朱子类语·训门人》

    (2) 又如:草略(马虎,疏忽);草具(粗劣;粗劣的饭食);草酌(简便的筵席。多用作设宴请客的谦词);潦草(字不工整;不仔细;不认真)

    (3) 匆促,急促 。如:草蹙(匆促)

    动词

    (1) 割草,除草 。如:草薙(芟夷,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2) 创造;创立

    草,造也。——《广雅》

    天造草昧。——《易·屯》。虞注:“草,草创物也。”

    (3) 又如:草立(创立);草昧(创始;草创);草律(创制法律)

    (4) 草拟;起稿

    萧何草律。——《汉书·艺文志》。注:“创造之。”

    草立土德时历制度。——《汉书·任敖传》。注:“创始也。”

    召今草檄。——《南史·蔡景立传》

    (5) 又如:草立(创立);草制(拟订制书);草诏(草拟诏书);草表(草拟章奏)

    名词

    雌马 。也泛指母畜。如:草狗;草骡(牝骡)

    英文翻译

    grass, straw, thatch, herbs

    方言集汇

    ◎ 粤语:c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u3 [客语拼音字汇] cau3 co3 [台湾四县腔] co3 cau3 [陆丰腔] co3 [海陆丰腔] co3 cau3 [客英字典] cau3 [宝安腔] cau3 [东莞腔] cau3 [梅县腔] cau3
    ◎ 潮州话:cau2 c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采老上聲開口一等tsʰɑuchaux/cav
    [lu]
    部首: 314
    笔画: 7
    五笔: YYNE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HS
    四角: 0020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

    (2) 同本义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说文》

    庐,舍也。——《广雅》

    余二十亩,以为庐舍。——《汉书·食货志》。注:“田中屋也。”

    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3) 亦泛指简陋居室

    屋室庐庾。——《荀子·正名》。注:“草屋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

    南阳诸葛庐。—— 唐· 刘禹锡《陋室铭》

    或黔其庐。——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焚汝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庐舍(田舍;茅屋);庐落(庐舍院落);庐舍丘墟(家业败落);庐井(房舍田园);庐宇(房屋)

    (5) 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周礼·地官》

    (6) 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 。如:庐厂(临时用的丧棚);庐寝(古人服丧所住的墓旁小屋)

    (7) 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

    君厌承明之庐。——《汉书·严助传》。注:“直宿所止曰庐。”

    (8) 又如:庐帐(以帐幕作居室;帐篷);庐徼(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

    (9) 古州名 。故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

    (10) 通“籚”。矛戟等兵器的柄

    粤无镈, 燕无函, 秦无庐。——《周礼·考工记·总序》

    (11) 又如:庐器(古代戈属兵器的柄);庐人(造戈矛之柄的工匠)

    动词

    寄住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诗·大雅·公刘》

    英文翻译

    hut, cottage; name of a moun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lou4
    ◎ 客家话:[梅县腔] lu2 [客英字典] lu2

    宋本广韵

    草庐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