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令衣香

xún líng yī xiāng [xun ling yi xiang]
注音 ㄒㄨㄣˊ ㄌ一ㄥˊ 一 ㄒ一ㄤ

词语释义

 即荀令香。亦以喻雅士风采。

荀令衣香的网络释义

荀令衣香

《荀令衣香》是淡幽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起点网。

汉字详情

xún [xun]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Q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PA
四角: 44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旬声。本义:传说中的草名)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草 。如:荀草(传说中的香草。据说服之可以美容色)

(3) 姓

英文翻译

surname; ancient state; plant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客英字典] sun2 [海陆丰腔] sun2 [梅县腔] sun2 [宝安腔] sun2 [陆丰腔] sun3 [东莞腔] s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八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相倫平聲合口三等syn/svinsĭuĕn
líng,lǐng,lìng [ling]
部首: 220
笔画: 5
五笔: WYC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INI
四角: 80302

详细解释

líng

动词

(1) 听从。后作“聆”

故古之圣王,审顺其天而以行欲,则民无不令矣。——《吕氏春秋》

(2) 名词。通“鸰”

脊令在源,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按:脊令即鶺鸰

(3) 假设语气词

令,设辞也。——《助字辨略》

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令五人保其首领。——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4) 另见 lǐnglìng

lǐng

量词

(1) 纸的数量单位, 原张的纸500张为一令。

(2) 另见 líng;lìng

lìng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集聚的“集”;下面是“人”,象跪在那里听命。从集从人,表示集聚众人,发布命令。本义:发布命令)

(2) 同本义(上对下有所指示)

令,发号也。——《说文》

倒之颠之,自公令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其身正,不令而行。——《论语·子路》

令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陈寿《三国志》

召令徒属曰。——《史记·陈涉世家》

乃下令。——《战国策·齐策》

(3) 又

令初下。

令所过毋供张。——清· 张廷玉《明史》

(4) 又如:令书(天子所下的书面命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君(县令);令人(宋代命妇的封号。太中大夫以上官员之妻封令人;又指衙役,差役);令牌(发令的木牌);令众(号令示众);喝令(大声命令)

(5) 通“命”。命名

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管子》

(6) 使,让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史记》

令贼知也。——明· 魏禧《大铁椎传》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令人目不忍睹。——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

令人丧气若此。

(8) 又如:令人深思;令人恶心;令人神往

名词

(1) 命令;法令

臣下罔攸禀令。——《书·说命上》

犯令陵政则杜之。——《周礼·夏官·大司马》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战国策·齐策》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 平伐其功。——《史记·屈原列传》

(2) 又如:政令;将令(军令);传令(传达命令);功令(旧时指法令)

(3) 时令,季节

群葩当令时。——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4) 又如:令序(时令次序)

(5) 逮捕状,没收状 。如:搜查令;扣押令

(6) 用于强行一种权力者 。如:进入令;归还土地与所有权人令

(7) 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今日也行一个令才有意思。——《红楼梦》

(8) 又如:令章(酒令);令官(行酒令的指挥官);令酒(行酒令的人;最初必自先饮一杯,称令酒)

(9) 词调、曲调名,即“小令”,又称“令曲”,一般字少调短,如词中的《十六字令》,元曲中的《叨叨令》之类

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闭不得。——张炎《词源·令曲》

(10) 官名

卜皮为县令。——《韩非子·内储说上》

(11) 中国古代政府某部门或机构的长官。如:尚书令;大司农令;郎中令;令史(本为掌文书的官员,宋时已降为一般的办事人员)

(12) 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魏文侯时, 西门豹为 邺令。——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海令为母寿。—— 清· 张廷玉《明史》

刺史守令。——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守令皆不在。——《史记·陈涉世家》

华阴令欲媚上官。——《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县令;令尹(官名。春秋时楚国最高的军政长官;明清时称知县为令尹);令长(汉官名。即县令、县长)

(14) 名声

饰小语以干县(悬)令。——《庄子》

(15) 通“鸰”。鶺鴒。鸟名,大如鷃雀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诗·小雅·常棣》

形容词

(1) 美善

巧言令色。——《论语·学而》。集解:“令色,善其颜色。”

何忧令名不彰。(令名不彰,好的名声不会显扬。)——《世说新语·自新》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令色(和悦的面容;善于用谄媚和悦的颜色取悦人);令辰(美好的时辰);令居(吉善的住处);令音(美言,佳音);令政(善政,德政);令望(好的名望)

(3) 吉祥,吉利 。如:令日(吉祥的日子);令月(吉祥的月份);令旦(吉日);令年(吉祥的年份);令辰(吉日;吉利的时辰)

(4) 你的——尊称他人的亲属

岂合令郎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

有此令郎君。

(6) 又如:令阃(称对方妻子的敬辞);令嗣(令郎。称对方儿子的敬辞);令子(对别人儿子的美称);令母(尊称他人的母亲);令似(尊称他人的儿子);令妹(称自己的妹妹。后用作敬称对方的妹妹)

连词

(1) 假使,假设

藉第令毋斩,戌死者固十六七矣。——《史记·陈涉世家》

(2) 另见 líng;lǐng

英文翻译

command, order; 'commandant', magistrate; allow, cause

方言集汇

◎ 粤语:lim1 ling4 li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6 lin2 lin3 [东莞腔] lin5 [沙头角腔] lin5 [陆丰腔] lin6 [梅县腔] lin5 [台湾四县腔] lin5 lin2 lin3 [客英字典] lin5 [宝安腔] lin5 |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延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lienlĭɛn
yī,yì [yi,yi]
部首: 623
笔画: 6
五笔: Y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
xiāng [xiang]
部首: 906
笔画: 9
五笔: T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HDA
四角: 2060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2) 同本义

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

黍稷靡馨。——《左传·僖公五年》

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诗·大雅·生民》

(3)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诗·周颂·载芟》

稻花香里说丰年。——宋· 辛弃疾《西江月》

淅玉炊香粳。——韩愈孟郊《城南联句》

(4) 泛指好闻的气味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陆游《梅花绝句》

(5) 又如:香鼠(一种皮毛名贵的貂);香醪(芳香的酒);香楠(芳香的楠木)

(6) 气味美好

树橘柚者,食 之则甘,嗅之则香。——《雅南子·外储说左下》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香而甘也。——清· 周容《春酒堂遗书》

香且甘者。

(7) 又如:饭热菜香;在病中他吃喝都觉得不香

(8) 睡得踏实 。如:她睡得正香

(9) 受欢迎

孰知不问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

(10) 又如:香饽饽(比喻受欢迎的人);香亮(称心;宠爱);这首歌曲很吃香

(11) 亲热

咱们这么坐着亲香。——《儿女英雄传》

(12) 又如:亲香(亲热、亲近)

(13) 美好

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

(14) 又如:香土;香玉;香轮;香雨

名词

(1) 草木香料,常掺以木屑做成细条,点燃用以祭祀祖先或神佛

爇香于鼎。——《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香培玉琢(就像用香料造成、美玉雕出一样);香积行童(僧寺伙房的帮厨者)

(3) 指香炉 。如:香坛(拜佛时放香炉烛台的桌案);香亭(放置香炉的彩亭。赛会或出殡时所用)

(4) 指花 。如:香祖(兰的别名);香橼(香橼树的果实);香包(花苞)

(5) 形容有关女子的事物 。如:香钩(喻旧时妇女裹过的脚);香罗(纱罗的美称);香车宝马(贵妇所乘用的车马)

(6) 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如:香消玉殒(比喻女子死亡)

(7) 好的名声 。如:留香百世

(8) 旧时秘密结社的宗派称号 。如:山、堂、香、水等秘密组织

动词

(1) 亲,亲吻 。如:香香面孔;香香嘴

(2) 抽;吸(鸦片烟)

咱们去香一筒好吗?——《负曝闲谈》

英文翻译

fragrant, sweet smelling, incense

方言集汇

◎ 粤语:hoe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ong1 [客英字典] hiong1 [海陆丰腔] h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ong1 [宝安腔] hiong1 [梅县腔] hiong1 [陆丰腔] hiong1 [东莞腔] hiong1 [台湾四县腔] h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許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hiang/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