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茶色
(1) 一种比栗色稍红的棕橙色至浅棕色
词语解释
茶叶的色泽。
唐 岑参 《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诗:“甌香茶色嫩,窗冷竹声乾。” 宋 蔡襄 《茶录·论茶》:“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
茶货的成色,品位。
《宋史·食货志下六》:“ 大观 元年,议提举茶事司须保验一路所产茶色高下、价值低昂,而请茶短引以地远近程以三等之期。”
茶褐色。
宋 梅尧臣 《送良玉上人还昆山》诗:“来衣茶色袍,归变椹色服。”如:茶色玻璃。
引证解释
⒈ 茶叶的色泽。
引唐岑参《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诗:“甌香茶色嫩,窗冷竹声乾。”
宋蔡襄《茶录·论茶》:“茶色贵白,而饼茶多以珍膏油其面,故有青黄紫黑之异。”
⒉ 茶货的成色,品位。
引《宋史·食货志下六》:“大观元年,议提举茶事司须保验一路所产茶色高下、价值低昂,而请茶短引以地远近程以三等之期。”
⒊ 茶褐色。
引宋梅尧臣《送良玉上人还昆山》诗:“来衣茶色袍,归变椹色服。”
例如:茶色玻璃。
茶色的国语词典
茶的颜色。
如:「他偏好茶色的衣饰。」
茶色的网络释义
茶色
茶色的翻译
茶色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茶树 。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灌木,有披针形的叶和芳香的白花。如:茶圃(种植茶树的园圃);茶户(栽茶的农户。也指茶商)
(2) 茶叶。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供泡取饮料用
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茶市(茶叶市场)
(4) 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
唐人煎茶,用姜用盐。—— 苏轼《东坡志林》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茶座(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座位);茶坊(茶局子、茶局。指茶馆)
(6) 某些由蒸发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用品 。如:杏仁茶;面茶
(7) 某些饮料的名称 。如:奶茶
(8) 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 。如:三茶六礼;受茶;茶红(订婚时送的礼品,也叫“下茶”或“茶定”)
动词
饮茶;喝水 。如:茶话(饮茶谈话)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2 [梅县腔] ca2 [沙头角腔] ca2 [东莞腔] ca2 [海陆丰腔] ca2 [宝安腔] ca2 [陆丰腔] ca3 [客英字典] ca2 [客语拼音字汇] ca2
◎ 潮州话:dê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sè名词 (1) (会意。甲骨文中象一个人驮另一个人,仰承其脸色。本义:脸色) (2) 同本义 色,颜气也。——《说文》 五气五色。——《周礼·疾医》 其色必寿。——《素问·三部九侯论》 形体色理以目异。——《荀子·正名》 载色载笑。——《诗·鲁颂·泮水》 (3) 又 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史记·魏公子列传》 我言若,王色不许我。——《史记·商君列传》 故以声声怖之。——《资治通鉴》 (4) 又如:面色(脸上的气色);色喜(脸上显出欢喜之色);色笑(开颜欢笑);色沮(脸色露出沮丧的样子);色变振恐(恐惧得脸上变色);色庄(容貌庄重严肃);色智(表现在容色上的才智);喜形于色 (5) 颜色 五色令人目盲。——《老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又如:色衣(色服。除黑白二色以外的各种艳色衣服);色丝(彩色绸缎);色彩(彩色绸缎);古色古香 (7) 姿色,容颜(多就女子而言);美色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8) 又如:绝色佳人;声色;色阵(指冶艳女子聚集之所);国色(一国内容貌最美的女子) (9) 色欲,好色 。如:色荒(过度沉迷于女色);色胆包天(好色之人,胆大妄为,不顾一切);色授(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色长(妓院的男老板;教坊司乐工的头目);色中饿鬼(比喻极其贪色的人) (10) 佛家语。指一切物质的存在 空色皆寂灭。——陈子昂《感遇》 (11) 又如:色身(佛家语。色,指有形、色、相的一切物,即所谓物质。肉身,即有形血肉之身;自四大(地、水、火、风)、五尘(色、声、香、味、触)等色法而成,故称色身);色即是空(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12) 外表 。如:色仁行违(表面上主张仁德,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色样(式样;模样) (13) 种类 。如:清一色;色色俱全;各色人等;色别(按种类分别);色额(种类、数量);色类(种类;类别) (14) 履历,古称“脚色”,省称“色” 吏部预选者甚多, 恺即不授官,皆注色而遣。——《北史》 (15) 物质(多指金银)的成分 他这银子是九五兑九七色的。——《儒林外史》 (16) 兆气,即古人烧灼龟甲占卜时甲上裂纹所呈现的征兆 君占体,大夫占色。——《周礼》 (17) 风景;景观 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宋· 姜夔《扬州慢》 (18) 又如:满园春色;湖光山色 (19) 质量 。如:足色;成色;增色;减色;音色 (20) 天色 夜色语声绝。——杜甫《石壕史》 (21) 又如:月色 动词 (1) 生气;变脸 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矣。——《左传·昭公十九年》 (2) 又如:色作(作色,改变脸色);色勃(骤然变色。发怒的样子);色动(脸色改变) (3) 惊惧 诸大夫见之,皆色然而骇。——《公羊传》 (4) 另见 shǎi名词 (1) 颜色 ——用于某些口语。如:掉色;退色;永不变色 (2) 色子(即骰子) 。赌具,小立方体,一般用骨头制成,六面分刻一、二、三、四、五、六点。如:色数(色子;骰子) (3) 另见 英文翻译color, tint, hue, shade; form, body; beauty, desire for beauty
方言集汇◎ 粤语:sik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et7 [陆丰腔] set7 [台湾四县腔] set7 [客英字典]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梅县腔] set7 [客语拼音字汇] sed5 [东莞腔] sek7 [宝安腔] set7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