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社

chá shè [ cha she]
注音 ㄔㄚˊ ㄕㄜˋ

词语释义

茶社 cháshè

(1) 卖茶水的处所,多用做茶馆儿或茶座儿的名称

teahouse

词语解释

  1. 犹茶馆,茶坊。

    明 袁宏道 《夏五雨不止》诗:“野客团茶社,山僧访芋田。”《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茶社有一千餘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地震》:“问汝平日极喜入茶社食蜜果,今日胡为乎尔?” 沙汀 《困兽记》一:“宴会的地点,是镇外一家新开的茶社。”

引证解释

⒈ 犹茶馆,茶坊。

明袁宏道《夏五雨不止》诗:“野客团茶社,山僧访芋田。”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茶社有一千餘处。”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地震》:“问汝平日极喜入茶社食蜜果,今日胡为乎尔?”
沙汀《困兽记》一:“宴会的地点,是镇外一家新开的茶社。”

茶社的国语词典

卖茶水的铺子,即茶馆。

茶社造句

小张每周都会和男朋友来茶社品尝香茗。
文人骚客多聚集的青石巷里,琳源阁茶社正在招一个陪那些酸腐书生谈古说今的美貌女先生。
如果追求精致做工的话,可以去北海公园漪澜堂饭庄和仿膳茶社制,用纸盒盛着,每盒十块。
酒馆茶社聚三教九流,那里面所蕴藏的知识,上天入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呢。
张林回到茶社付了茶资,与同伴一起回到县衙后堂,来到后堂一处厢房。
现如今,晨光茶社依然是济南著名的曲艺表演场所,每天晚上都聚集了大量爱好曲艺的市民来听相声。
采访一直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三个人在密封的茶社里无话不谈,从柳下惠的小时候、留学、跟着沐东楼四处行医的各种经历,事无巨细的聊。
也想到首都机场是否也可以有一个叫曹雪芹的茶社。
由于口渴,而且想要休息一下,他走进了一家茶社。
这也有一个迷人的茶社在水上面的亭子里。
还有绿杨茶社,在我小时候外婆常带我和表弟去喝橘子水,吃双色冰激凌。
据悉,这场演出的舞台设计十分值得称道,晋商文化符号无处不在,各种商号在舞台上一字排开,丝绸庄、古玩店、茶社、烟馆、票庄、古瓷店等应有尽有。
富春茶社的面点师在制作扬州三丁包。
茶社环境幽雅,装修豪华,无饭厅嘈杂之声,有雅室清静之趣,茶香袅袅,清音缭绕,确是个休闲聊天的好去处。
直到兴尽意阑,才一起走出湖畔茶社。
茶社、餐饮、摄影、工艺品、书画社等服务设施布局合理。
恒丰源号和三合茶社的结合,即为现在的昌泰茶业集团之前身。
每天下午他都会和朋友来这个茶社喝茶聊天。
南京的干丝以新奇芳阁的最有名,义顺茶社的干丝虽然名头不如新奇芳阁,但也不赖,而且价格低廉,抗战前一碟干丝才卖五文钱。

汉字详情

chá [cha]
部首: 301
笔画: 9
五笔: AWSU
五行: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TOD
四角: 44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茶树 。山茶科(Theaceae)的一种灌木,有披针形的叶和芳香的白花。如:茶圃(种植茶树的园圃);茶户(栽茶的农户。也指茶商)

(2) 茶叶。由茶树的嫩叶加工制成,供泡取饮料用

前月浮梁买茶去。——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茶市(茶叶市场)

(4) 用茶叶泡制、烹制或煎制而成的饮料

唐人煎茶,用姜用盐。—— 苏轼《东坡志林》

日高人渴漫思茶。——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茶座(茶馆为卖茶而设的座位);茶坊(茶局子、茶局。指茶馆)

(6) 某些由蒸发或研磨所制的调匀的食用品 。如:杏仁茶;面茶

(7) 某些饮料的名称 。如:奶茶

(8) 旧时订婚聘礼的代称 。如:三茶六礼;受茶;茶红(订婚时送的礼品,也叫“下茶”或“茶定”)

动词

饮茶;喝水 。如:茶话(饮茶谈话)

英文翻译

tea

方言集汇

◎ 粤语:caa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a2 [梅县腔] ca2 [沙头角腔] ca2 [东莞腔] ca2 [海陆丰腔] ca2 [宝安腔] ca2 [陆丰腔] ca3 [客英字典] ca2 [客语拼音字汇] ca2
◎ 潮州话:d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shè [she]
部首: 431
笔画: 7
五笔: PY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IFG
四角: 34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示从土。土亦声。社土同字。本义:土地神)

(2) 同本义

社,地主也。——《说文》

共工之子 句龙为社神。——《春秋传》

社,土也。——《论衡·顺鼓》

以社以方。——《诗·小雅·甫田》。传:“社,后土也。”

命民社。——《礼记·月令·仲春》。注:“社,后土也。”

故社,祭社也。——《荀子·礼论》。注:“社,土神。”

故祀以为社。——《国语·鲁语上》。注:“社,后土之神也。”

不谓之“土”何?封土为社,故变名谓之“社”,利于众土也。——《白虎通·社稷》

(3) 又

社者,土地之神也。

后土为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4) 又如:社伯(城隍神);社鼠(原指土地庙中的老鼠,后用来比喻仗势作恶的坏人);社长(即社神,土地);社主(古谓社稷之神;古谓土地神的神主);社鬼(即“社公”。古称土地神);社神(古代称土地神);社稷神(即“土地神”、“谷神”);社公(旧称土地神)

(5) 土地之神的神主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书·甘誓》

(6) 祭祀社神之所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宋· 辛弃疾《西江月》

(7) 又如:社稷坛(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

(8) 台湾高山族的基层社会组织。史书上称“土社”、“番社”,每社自八、九户至几百户不等,头目多由群众选举,少数世袭

(9) 集体性组织;团体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10) 又如:社友(同社之人);社家(内行人);社陌(社会,社团);社条(社团组织制定的条例)

(11) 社日,祭祀社神的日子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 又如:春社;秋社

(13) 机构

(14) 为他人办理某种业务的机构。如:广告社

(15) 政府的一个部门或行政单位。如:新华社

动词

(1) 祭祀社神

里中设,平为宰,分肉甚均。——《史记·陈丞相世家》

(2) 又如:社饭(祭社时所供的饭食);社头(迎神赛社的领土);社酒(古代祀社神用的祭酒);社赛(祭祀酬谢社神的赛会);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社肉(社日祭神之牲肉)

英文翻译

god of the soil and altars to him; group of families; company, society

方言集汇

◎ 粤语:se5
◎ 客家话:[东莞腔] sa5 [陆丰腔] sha5 [客英字典] sha1 sha3 [台湾四县腔] sa5 sa1 [梅县腔] sha1 [海陆丰腔] sha6 sha1 [宝安腔] sa1 [客语拼音字汇] s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常者麻三開上聲開口三等zjax/zjaaʑĭa

茶社的同拼音词语